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训练技能和亲身体验知识的自我教育过程。语文老师要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消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着的严重弊端:1.重视知识巩固,轻视实践应用;2.内容形式基本统一,忽略层次性和多样性;3.以课本、教材为中心,缺乏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4.注重作业结果,轻视思考过程;5.注重等级评价,忽略激励性评价;6.重视作业数量,忽视练习趣味。同时,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自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感受到愉悦、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减负”的关键。
一、设计“先写”的语文课堂作业,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可见,兴趣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催化剂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造成语文学科“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因此,“写读法”的探索,就是为了力所能及地避免这种“尴尬”状况的重演。譬如,鲁迅先生的《雪》一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因为这些生活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学生,极少有机会看到真实的雪景,对“雪”缺乏直接的体验,只能间接地从影视中了解“雪”。于是,就尝试着以“我心中的雪”为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有关“雪”的知识,“先写”一篇短文。
学生运用心中留存的“雪”的相关知识,写出了自己“心中的雪”。燃起了对“雪”的感觉,培养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课文《雪》时,自然就会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积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并用比较方法阅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对社会、生命有较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对他所做的事情,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解决面临的困难。如果能养成习惯,学习和作文就都会逐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设计“后读”的语文课堂作业,在比较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大胆尝试“写读法”,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背影》时,要求学生先以《我的父亲》为题,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让学生以“我笔写我心”,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可是,从学生作文来看,因为他们缺乏对父亲的激情和特定的背景环境,加之缺乏感人的细节描写,所以写出的父亲,既没有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真情,也没能打动同学。连自己都没有感动的文章,又怎么能吸引他人呢?
笔者抓住时机,就此启发学生——作为散文大家的朱自清,他不愧为写文章的高手,在他笔下“父亲的背影”能够高大起来,是因为他给了“背影”很多特定的内容:特定时间——“冬天”,“祖母死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特定环境——“满院狼藉”,“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家中光景惨淡”;特定人物——“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很多大事”,而现在却是“差使交卸了”的父亲。
运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生活积累。唤醒学生自己心灵深处对自己父亲的真挚感情,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设计“再改”的语文课堂作业,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再改”的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是“写读法”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既是“写作”和“阅读”两者的交汇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收获环节。学生把刚从课文中学会的好词佳句,及时地应用到“再改”的短文里,巩固和盘活知识,“再改”还是“写读法”教学能否实现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课堂作业的优劣,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此,设计语文课堂作业时,既要力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务必做到少而精,又要形式多样,有趣、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消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着的严重弊端:1.重视知识巩固,轻视实践应用;2.内容形式基本统一,忽略层次性和多样性;3.以课本、教材为中心,缺乏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4.注重作业结果,轻视思考过程;5.注重等级评价,忽略激励性评价;6.重视作业数量,忽视练习趣味。同时,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自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感受到愉悦、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减负”的关键。
一、设计“先写”的语文课堂作业,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可见,兴趣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催化剂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造成语文学科“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因此,“写读法”的探索,就是为了力所能及地避免这种“尴尬”状况的重演。譬如,鲁迅先生的《雪》一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因为这些生活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学生,极少有机会看到真实的雪景,对“雪”缺乏直接的体验,只能间接地从影视中了解“雪”。于是,就尝试着以“我心中的雪”为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有关“雪”的知识,“先写”一篇短文。
学生运用心中留存的“雪”的相关知识,写出了自己“心中的雪”。燃起了对“雪”的感觉,培养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课文《雪》时,自然就会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积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并用比较方法阅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对社会、生命有较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对他所做的事情,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解决面临的困难。如果能养成习惯,学习和作文就都会逐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设计“后读”的语文课堂作业,在比较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大胆尝试“写读法”,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背影》时,要求学生先以《我的父亲》为题,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让学生以“我笔写我心”,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可是,从学生作文来看,因为他们缺乏对父亲的激情和特定的背景环境,加之缺乏感人的细节描写,所以写出的父亲,既没有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真情,也没能打动同学。连自己都没有感动的文章,又怎么能吸引他人呢?
笔者抓住时机,就此启发学生——作为散文大家的朱自清,他不愧为写文章的高手,在他笔下“父亲的背影”能够高大起来,是因为他给了“背影”很多特定的内容:特定时间——“冬天”,“祖母死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特定环境——“满院狼藉”,“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家中光景惨淡”;特定人物——“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很多大事”,而现在却是“差使交卸了”的父亲。
运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生活积累。唤醒学生自己心灵深处对自己父亲的真挚感情,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设计“再改”的语文课堂作业,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再改”的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是“写读法”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既是“写作”和“阅读”两者的交汇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收获环节。学生把刚从课文中学会的好词佳句,及时地应用到“再改”的短文里,巩固和盘活知识,“再改”还是“写读法”教学能否实现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课堂作业的优劣,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此,设计语文课堂作业时,既要力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务必做到少而精,又要形式多样,有趣、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