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养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在夏、秋两个季节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鱼病,因此需要高度关注鱼病的防治工作,因为这个季节气温偏高,雨水多,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质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导致其风险因素增多,所以着重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鱼病的主要成因以及夏、秋两季鱼病的防治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夏秋两季;鱼病;主要成因;防治策略
一、夏秋季鱼病高发的主要成因
1 . 具体的养殖密度不够科学合理
因为夏季秋季的水温相对来说比较高,水体的可控程度不够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鱼苗的放养密度超过既定的标准,过大的话,极有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从具体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为养殖密度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控制,密度过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鱼类的排泄物进一步增加,有机污染物超标,因此导致水质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
2. 并没有妥善处理投入品
在针对鱼类进行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饲料肥料等等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投放或者管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通过实践考察可以看到,很多养殖户缺乏应有的饲养经验,往往会选用低价饲料,或者饲养的时间不够,科学合理,因此使得鱼类严重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比较高温的夏秋季节,因为鱼体本身的抵抗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进而很容易侵染相关疾病。另外,在饲料中很可能包括某些变质原料或者不良促生长素等等,进而导致鱼体的组织出现病变,此类的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其出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3 .水质环境不够理想
夏秋季因为温度比较高,因此导致水体水质条件往往有过多的有机质,因此使水质不够达标,出现严重的不良情况,进而使得鱼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病变。在当前的养鱼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应用颗粒饲料,而此类饲料导致鱼类排泄物剧增,进而使得水体水质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使其受到严重污染,使得鱼类因为水体缺氧而导致疾病大幅度上升,同时也会导致养殖成本持续上升,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害。
4 .对于鱼类病害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
在养鱼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但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养殖户在夏秋两个季节没有高度关注鱼病的预防工作,在消毒杀菌以及降温降暑等方面都没有注重做到位,在饲养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检验检疫工作不够扎实,因此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二、做好夏秋季鱼病防治工作的相关策略
1.针对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在夏秋两个季节,在养鱼的过程中,要针对鱼池的具体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体现出鱼池的生产力,同时要着重关注鱼类的生长质量和舒适性。在鱼池内部要设置相对应的流水池结构、设备等等,进一步有效提升流水池池水交换率,在放养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着重提升,使其设备足够完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此为水质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条件。实际放养时,应总结历次放养的经验来确定因地制宜的放养量,对于高温情况要高度关注,结合具体的要求和鱼产量、鱼的增重倍数和成活率来推算具体的密度。
2.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
要想有效防治鱼类病害的发生,着重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也是关键所在,在投喂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投饵数量。投饵量要充分结合水质、天气等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把控,如果天气比较好,水质清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多投喂一些,如果相反的话,就需要控制投喂量。对于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等相关情况要高度重视进行严格的把关,进而有效规避病害问题出现。同时针对饵料的质量也要高度关注,要确保其足够充足且营养足够健全完善,要应用权威正规厂家的配合饲料,这样才能提升鱼类的长势和品质,同時有效规避各类病害。
3.对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
在夏秋两个季节,因为水温比较高,水质有着很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充分做好水质的有效调节工作,因为夏秋季鱼类的排泄物比较多,特别容易导致水质被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水质调节工作,在具体的调节过程中,要着重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加注新水,每7~10天要尽可能换一遍新水。同时要加大检测的力度,如果水池中有某部分区域恶化程度比较严重,需要高度关注,进一步创新换水措施,以此使其水质条件进一步完善。要确保鱼塘能够保持在最高的水位,同时要针对底下的淤泥进行定期的搅动,使其有机质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分解。在气压比较低且闷热的天气之下,要避免搅动。要定期应用增氧机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通常情况下要选在晴朗的天气中午时进行开机增氧。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药物进行相对应的增氧,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调节水质。例如,可以应用生石灰对于水质进行定期的调节,通常情况下每半个月可以按照每亩15~20kg化水应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鱼类发生浮头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增氧剂,使药物增氧方式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效果。
4. 注重做好预防工作,有效落实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夏秋两个季节,往往是鱼类最理想的生长季节,长势最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要高度关注这两个季节的疾病预防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预防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定期消毒的工作,在鱼苗投放之前,可以用生石灰针对鱼塘进行消毒,同时也要着重做好鱼苗的消毒工作,在鱼苗放水之前,要对其应用2%~3%食盐水进行消毒浸泡,同时也要着重做好定期的防病工作,可以每一个月都用生石灰对于鱼池进行消毒一次。同时也要采取其他的消毒措施,例如,可以每半月按每亩用强氯精100~200g兑水泼洒,以此进行相对应的良性消毒,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良好的预防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能够明显看出,在夏秋两个季节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鱼类病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着重把握相应的疾病成因,然后提出和落实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有效加强科学合理的管理,在水质提升、密度管控、饲养投喂以及预防管理等方面都要切实加强,进而使其长势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彬.如何做好夏秋季鱼病防治工作[J].渔业致富指南.2019.15.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关键词:夏秋两季;鱼病;主要成因;防治策略
一、夏秋季鱼病高发的主要成因
1 . 具体的养殖密度不够科学合理
因为夏季秋季的水温相对来说比较高,水体的可控程度不够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鱼苗的放养密度超过既定的标准,过大的话,极有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从具体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为养殖密度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控制,密度过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鱼类的排泄物进一步增加,有机污染物超标,因此导致水质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
2. 并没有妥善处理投入品
在针对鱼类进行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饲料肥料等等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投放或者管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通过实践考察可以看到,很多养殖户缺乏应有的饲养经验,往往会选用低价饲料,或者饲养的时间不够,科学合理,因此使得鱼类严重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比较高温的夏秋季节,因为鱼体本身的抵抗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进而很容易侵染相关疾病。另外,在饲料中很可能包括某些变质原料或者不良促生长素等等,进而导致鱼体的组织出现病变,此类的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其出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3 .水质环境不够理想
夏秋季因为温度比较高,因此导致水体水质条件往往有过多的有机质,因此使水质不够达标,出现严重的不良情况,进而使得鱼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病变。在当前的养鱼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应用颗粒饲料,而此类饲料导致鱼类排泄物剧增,进而使得水体水质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使其受到严重污染,使得鱼类因为水体缺氧而导致疾病大幅度上升,同时也会导致养殖成本持续上升,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害。
4 .对于鱼类病害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
在养鱼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但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养殖户在夏秋两个季节没有高度关注鱼病的预防工作,在消毒杀菌以及降温降暑等方面都没有注重做到位,在饲养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检验检疫工作不够扎实,因此导致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二、做好夏秋季鱼病防治工作的相关策略
1.针对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在夏秋两个季节,在养鱼的过程中,要针对鱼池的具体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体现出鱼池的生产力,同时要着重关注鱼类的生长质量和舒适性。在鱼池内部要设置相对应的流水池结构、设备等等,进一步有效提升流水池池水交换率,在放养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着重提升,使其设备足够完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此为水质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条件。实际放养时,应总结历次放养的经验来确定因地制宜的放养量,对于高温情况要高度关注,结合具体的要求和鱼产量、鱼的增重倍数和成活率来推算具体的密度。
2.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
要想有效防治鱼类病害的发生,着重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也是关键所在,在投喂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投饵数量。投饵量要充分结合水质、天气等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把控,如果天气比较好,水质清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多投喂一些,如果相反的话,就需要控制投喂量。对于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等相关情况要高度重视进行严格的把关,进而有效规避病害问题出现。同时针对饵料的质量也要高度关注,要确保其足够充足且营养足够健全完善,要应用权威正规厂家的配合饲料,这样才能提升鱼类的长势和品质,同時有效规避各类病害。
3.对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
在夏秋两个季节,因为水温比较高,水质有着很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充分做好水质的有效调节工作,因为夏秋季鱼类的排泄物比较多,特别容易导致水质被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水质调节工作,在具体的调节过程中,要着重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加注新水,每7~10天要尽可能换一遍新水。同时要加大检测的力度,如果水池中有某部分区域恶化程度比较严重,需要高度关注,进一步创新换水措施,以此使其水质条件进一步完善。要确保鱼塘能够保持在最高的水位,同时要针对底下的淤泥进行定期的搅动,使其有机质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分解。在气压比较低且闷热的天气之下,要避免搅动。要定期应用增氧机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通常情况下要选在晴朗的天气中午时进行开机增氧。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药物进行相对应的增氧,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调节水质。例如,可以应用生石灰对于水质进行定期的调节,通常情况下每半个月可以按照每亩15~20kg化水应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鱼类发生浮头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增氧剂,使药物增氧方式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效果。
4. 注重做好预防工作,有效落实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夏秋两个季节,往往是鱼类最理想的生长季节,长势最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要高度关注这两个季节的疾病预防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预防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定期消毒的工作,在鱼苗投放之前,可以用生石灰针对鱼塘进行消毒,同时也要着重做好鱼苗的消毒工作,在鱼苗放水之前,要对其应用2%~3%食盐水进行消毒浸泡,同时也要着重做好定期的防病工作,可以每一个月都用生石灰对于鱼池进行消毒一次。同时也要采取其他的消毒措施,例如,可以每半月按每亩用强氯精100~200g兑水泼洒,以此进行相对应的良性消毒,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良好的预防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能够明显看出,在夏秋两个季节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鱼类病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着重把握相应的疾病成因,然后提出和落实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有效加强科学合理的管理,在水质提升、密度管控、饲养投喂以及预防管理等方面都要切实加强,进而使其长势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彬.如何做好夏秋季鱼病防治工作[J].渔业致富指南.2019.15.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