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能力是就业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尤其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规范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就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探讨。
【关键词】工商管理 课程体系 构建 实践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尤其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规范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了探讨。
一、确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學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比如,专业的技能、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主要是根据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经营策略。高职院校作为以职业能力为直接培养目标的院校,它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等行业的高端人才。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研,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现代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采购以及进行市场营销和行政管理的能力。它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
第二,方法技能。方法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学习所需要的方法与技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独立进行职业规划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与方法,同时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第三,社会技能。社会技能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等,它包括一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同时具备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谦虚上进的优良品质。
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包含以上三个方面的要素,对这三项要素的整合状态决定了个体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应变能力。
二、构建出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相互制约的课程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的职业标准为依据和导向,构建出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本文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根据当前市场的需要来制定工商管理专业科学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将培养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方面。专业能力是影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践技能是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利用,并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氛围里,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必须能够提出标新立异的解决办法;沟通协作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组织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其他人员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协作与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建立有效的团队、是否可以有效管理一支团队。
其次,构建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强调先进性,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模拟和仿真工商管理实践的体验训练,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实践平台。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创新课程的体系,学校应该重视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一切资源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保障情境学习知识的获取与应用之间无缝连接,从而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再次,实现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化。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该专业的重点,并且平衡纵向与横向知识交叉,形成厚实的横向知识基础与专业的纵向能力,构建出职业院校通识的素质型课程体系,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配置的学科平台,体现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逐渐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比如,通识类的课程设置包含了从理工科到人文类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培养思维方式;以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构建则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作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专业课程则根据在做与用的过程中学习的逻辑进行安排课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由教师进行整体策划和指导。
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商管理专业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不能采用单一的培养模式,而应该根据需要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采用提问、答疑和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整合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等一体化的综合化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通过对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在课程设计中的运用,比如在财务分析、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与职业操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同时,可聘请专业的企业领导人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外脑智慧的链接,形成较强的创新与实践应用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淑娟,万坤扬.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39-240.
[2]李蓓蓓.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01):111-112.
[3]宋成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152-153,158.
【关键词】工商管理 课程体系 构建 实践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尤其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规范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了探讨。
一、确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學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比如,专业的技能、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主要是根据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经营策略。高职院校作为以职业能力为直接培养目标的院校,它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等行业的高端人才。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研,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现代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采购以及进行市场营销和行政管理的能力。它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
第二,方法技能。方法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学习所需要的方法与技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独立进行职业规划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与方法,同时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第三,社会技能。社会技能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等,它包括一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同时具备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谦虚上进的优良品质。
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包含以上三个方面的要素,对这三项要素的整合状态决定了个体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应变能力。
二、构建出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相互制约的课程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的职业标准为依据和导向,构建出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本文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根据当前市场的需要来制定工商管理专业科学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将培养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方面。专业能力是影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践技能是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利用,并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氛围里,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必须能够提出标新立异的解决办法;沟通协作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组织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其他人员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协作与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建立有效的团队、是否可以有效管理一支团队。
其次,构建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强调先进性,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模拟和仿真工商管理实践的体验训练,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实践平台。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创新课程的体系,学校应该重视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一切资源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保障情境学习知识的获取与应用之间无缝连接,从而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再次,实现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化。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该专业的重点,并且平衡纵向与横向知识交叉,形成厚实的横向知识基础与专业的纵向能力,构建出职业院校通识的素质型课程体系,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配置的学科平台,体现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逐渐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比如,通识类的课程设置包含了从理工科到人文类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培养思维方式;以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构建则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作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专业课程则根据在做与用的过程中学习的逻辑进行安排课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由教师进行整体策划和指导。
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商管理专业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不能采用单一的培养模式,而应该根据需要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采用提问、答疑和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整合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等一体化的综合化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通过对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在课程设计中的运用,比如在财务分析、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与职业操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同时,可聘请专业的企业领导人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外脑智慧的链接,形成较强的创新与实践应用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淑娟,万坤扬.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39-240.
[2]李蓓蓓.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01):111-112.
[3]宋成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152-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