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是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而言更是如此。要达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这一目的,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克服急躁、功利、自满、懒惰四种不良心态,以及正确处理精读与泛读,读、思与写两对关系,力争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生到研究者的角色和牢固树立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思维方式两大转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读书
所谓研究生,是要搞研究的,即便是读书、学习也是在研究中去读、去学,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研究生了。那么,怎样才能做研究生且做好研究呢?我认为,读书是前提、是基本功,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读书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改变命运、经世致用、领略生活、滋心养性的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学科,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钥匙,是最终达成成长为一名合格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坚实基础。那么,该如何读书呢?这似乎对于“读书”多年的我们不能称之问题,其实不然,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于如何读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该如何读书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并作出回答。
一、读书要克服的四种不良心态
读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业著作等书目,这本身是一个极为枯燥又极为有趣的一件事情,这既是针对不同的人而言的,又是对于这一过程的辩证认识。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寻找乐趣呢?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需要克服几种不良心态。
(一)学海无涯,克服自满心理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45年,毛泽东在全国即将胜利的情形下,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以此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样,考上硕士研究生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算是人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但须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我们不可洋洋得意、更不可自我满足。要克服自满心理需做到:第一,要明确树立“学无止境、知也无涯”的观念。“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2]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学习,人类文明几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浩浩荡荡的文明古迹,其中書籍是最主要的经验载体,读书是我们不断增长知识、才干的重要途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专著等也是不计其数。第二,要保持谦虚谨慎,走出“半壶水响叮当”的陋习。即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谦虚谨慎,养成“大智若愚”的精神,避免“大愚若智”的荒唐。第三,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在比较中着差距。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一部分人容易骄傲自满、骄矜夸耀就是因为其不善比较,尤如井底之蛙,小有进步便沾沾自喜,从而止步不前。因此,我们要乐于、善于向他人,特别是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在与他们比较并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明晰自己的不足,进而找出差距,追求进步。
(二)欲速不达,克服急躁心理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时刻都抓效率,抢时间。正是这样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很多人在读书时也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读书的质量,甚至是不读书。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著作更是急不得,需潜心修为,静心专研。要切实明白欲速则不达,克服急躁心理,则需要做到:第一,了解学科属性,知晓学习过程的渐进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是一门“新”学科,却又博大精深,其理论基础深邃厚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是日趋完臻,对于刚入门的研究生而言,学习其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是基本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渐进过程。第二,做好规划,明晰阶段性任务。如前所述,学习其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渐进过程,因此,完善、切实的规划是稳健走好这一过程的“守护者”。另外,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明晰阶段性任务这是取得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研究生来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例如研一阶段就是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从而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框架,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研究生涯奠定坚实的地基。第三,不紧不慢,踏实完成读书计划。做好计划是第一步,如何完成计划则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克服现实生活快节奏的干扰,于无声处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地执行计划,完成目标。
(三)淡泊明志,克服急功近利心理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入侵,拜金主义影响不断深入,造成当今时代人心浮躁、利益至上、功利化的倾向弥漫于社会。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不免成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如何走出其困境十分关键。第一,打破近视,走出鼠目寸光的局限。如前文所言,读书有改变命运的世俗意义、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领略生活的美学意义、滋心养性的人生意义,这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一时的金钱、权力……因此,我们要打破近视主义的桎梏,走出功利主义的局限。第二,明确在读书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终生的财富。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高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受益终生的财富。第三,在读书中学习做人做事做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这是终身的财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另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专著中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也能给我们以启发,从而习得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方法。
(四)勤能补拙,克服懒惰心理
懒惰是人通向成功的绊脚石,是最容易被忽略却最又危险的恶习。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就是告诫我们,不管天资如何,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收货一份能力。要明白笨鸟可先飞,积极克服懒惰心理,需做到:第一,不忘初心,保持前行。所谓不忘初心,就是要设立并记住自己的目标,它制约着行为的方向。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就是要牢记自己考研前的雄心壮志,并在不断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勤奋努力,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做一个敢于有梦、勤于圆梦的人。第二,一鼓作气,有始有终。懒惰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由推托、拖延慢慢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在平日的读书、学习中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 二、读书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读书并不是仅仅是把书读完,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善于处理好一些关系,其中精读与泛读,读书、思考和写作的关系问题尤为关键。
(一)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4]这是关于精读与泛读,即专与博二者关系的精辟论述。要正确的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需要我们做到:第一,先专后博,种好专业自留地。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学生,首先应该学好专业方向的知识,把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种好了,这是今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的专业依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第二,先专后博,专博结合。尤其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多元的时代,更应该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就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博中有专,专中有博,而且是要先专后博,明确博是为了更专,这样才能实现既走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又在从其中走出来,达到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提升。第三,避免坐井观天式的专与蜻蜓点水式的博。虽说要有相当博的精,才算得真正的精;要有相当精的博,才算得真正的博。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蜻蜓点水式的博不是博,坐井观天式的精不是精。
(二)读、思与写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格外重视将读书、写作与思考三者相结合。例如:马克思留下了《资本论》手稿笔记、《历史学》手稿笔记。毛泽东则是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这些都是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读、思与写完美结合的见证和果实,由此可见三者对于研究治学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读思结合,不可偏废。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尤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要善于带着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思维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是要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做事”的人,那么,如何写以及写的质量,说什么以及怎么说,能做什么以及做得怎么样,前期的读书学习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过硬的写作能力。第三,在“悟”中实现读、思与写的结合。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悟”。要在读书中去悟,去思考,去记录,去写作。
三、读书过程中要实现的两个转换
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是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实现的两大轉换,这是慢慢成长为一名研究者的必经之路。
(一)角色的转换
文章开篇即谈到,所谓研究生,是要搞研究的,即便是读书、学习也是在研究中去读、去学,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研究生了。因此,如何真正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切实克服前文所述的急躁心理、急功近利心理、自满心理以及懒惰心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专与博、读思写的关系的促进下,自然实现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角色转换。再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进步,进而实现由学生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分析方法,是我们评判社会历史现象最主要的方法。恩格斯曾指出,黑格尔“划时代的功绩在于提出了这个任务……但是他毕竟是受了限制的,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其次是他那个时代的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局限。”[5],究其实质,就是其没有树立分析历史的正确方法。毛泽东也谈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一不以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6]对于同一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会持不同的态度呢?究其根本就是人们的阶级立场不一样。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具有鲜明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真正树立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4]老品.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3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读书
所谓研究生,是要搞研究的,即便是读书、学习也是在研究中去读、去学,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研究生了。那么,怎样才能做研究生且做好研究呢?我认为,读书是前提、是基本功,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读书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改变命运、经世致用、领略生活、滋心养性的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学科,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钥匙,是最终达成成长为一名合格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坚实基础。那么,该如何读书呢?这似乎对于“读书”多年的我们不能称之问题,其实不然,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于如何读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该如何读书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并作出回答。
一、读书要克服的四种不良心态
读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业著作等书目,这本身是一个极为枯燥又极为有趣的一件事情,这既是针对不同的人而言的,又是对于这一过程的辩证认识。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寻找乐趣呢?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需要克服几种不良心态。
(一)学海无涯,克服自满心理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45年,毛泽东在全国即将胜利的情形下,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以此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样,考上硕士研究生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算是人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但须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我们不可洋洋得意、更不可自我满足。要克服自满心理需做到:第一,要明确树立“学无止境、知也无涯”的观念。“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2]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学习,人类文明几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浩浩荡荡的文明古迹,其中書籍是最主要的经验载体,读书是我们不断增长知识、才干的重要途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专著等也是不计其数。第二,要保持谦虚谨慎,走出“半壶水响叮当”的陋习。即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谦虚谨慎,养成“大智若愚”的精神,避免“大愚若智”的荒唐。第三,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在比较中着差距。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一部分人容易骄傲自满、骄矜夸耀就是因为其不善比较,尤如井底之蛙,小有进步便沾沾自喜,从而止步不前。因此,我们要乐于、善于向他人,特别是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在与他们比较并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明晰自己的不足,进而找出差距,追求进步。
(二)欲速不达,克服急躁心理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时刻都抓效率,抢时间。正是这样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很多人在读书时也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读书的质量,甚至是不读书。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著作更是急不得,需潜心修为,静心专研。要切实明白欲速则不达,克服急躁心理,则需要做到:第一,了解学科属性,知晓学习过程的渐进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是一门“新”学科,却又博大精深,其理论基础深邃厚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是日趋完臻,对于刚入门的研究生而言,学习其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是基本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渐进过程。第二,做好规划,明晰阶段性任务。如前所述,学习其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渐进过程,因此,完善、切实的规划是稳健走好这一过程的“守护者”。另外,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明晰阶段性任务这是取得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研究生来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例如研一阶段就是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从而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框架,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研究生涯奠定坚实的地基。第三,不紧不慢,踏实完成读书计划。做好计划是第一步,如何完成计划则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克服现实生活快节奏的干扰,于无声处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地执行计划,完成目标。
(三)淡泊明志,克服急功近利心理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入侵,拜金主义影响不断深入,造成当今时代人心浮躁、利益至上、功利化的倾向弥漫于社会。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不免成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如何走出其困境十分关键。第一,打破近视,走出鼠目寸光的局限。如前文所言,读书有改变命运的世俗意义、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领略生活的美学意义、滋心养性的人生意义,这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一时的金钱、权力……因此,我们要打破近视主义的桎梏,走出功利主义的局限。第二,明确在读书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终生的财富。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高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受益终生的财富。第三,在读书中学习做人做事做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这是终身的财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另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专著中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也能给我们以启发,从而习得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方法。
(四)勤能补拙,克服懒惰心理
懒惰是人通向成功的绊脚石,是最容易被忽略却最又危险的恶习。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就是告诫我们,不管天资如何,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收货一份能力。要明白笨鸟可先飞,积极克服懒惰心理,需做到:第一,不忘初心,保持前行。所谓不忘初心,就是要设立并记住自己的目标,它制约着行为的方向。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就是要牢记自己考研前的雄心壮志,并在不断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勤奋努力,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做一个敢于有梦、勤于圆梦的人。第二,一鼓作气,有始有终。懒惰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由推托、拖延慢慢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在平日的读书、学习中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 二、读书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读书并不是仅仅是把书读完,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善于处理好一些关系,其中精读与泛读,读书、思考和写作的关系问题尤为关键。
(一)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4]这是关于精读与泛读,即专与博二者关系的精辟论述。要正确的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需要我们做到:第一,先专后博,种好专业自留地。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学生,首先应该学好专业方向的知识,把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种好了,这是今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的专业依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第二,先专后博,专博结合。尤其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多元的时代,更应该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就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博中有专,专中有博,而且是要先专后博,明确博是为了更专,这样才能实现既走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又在从其中走出来,达到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提升。第三,避免坐井观天式的专与蜻蜓点水式的博。虽说要有相当博的精,才算得真正的精;要有相当精的博,才算得真正的博。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蜻蜓点水式的博不是博,坐井观天式的精不是精。
(二)读、思与写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格外重视将读书、写作与思考三者相结合。例如:马克思留下了《资本论》手稿笔记、《历史学》手稿笔记。毛泽东则是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这些都是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读、思与写完美结合的见证和果实,由此可见三者对于研究治学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读思结合,不可偏废。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尤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要善于带着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思维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是要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做事”的人,那么,如何写以及写的质量,说什么以及怎么说,能做什么以及做得怎么样,前期的读书学习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过硬的写作能力。第三,在“悟”中实现读、思与写的结合。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悟”。要在读书中去悟,去思考,去记录,去写作。
三、读书过程中要实现的两个转换
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是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实现的两大轉换,这是慢慢成长为一名研究者的必经之路。
(一)角色的转换
文章开篇即谈到,所谓研究生,是要搞研究的,即便是读书、学习也是在研究中去读、去学,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研究生了。因此,如何真正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切实克服前文所述的急躁心理、急功近利心理、自满心理以及懒惰心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专与博、读思写的关系的促进下,自然实现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角色转换。再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进步,进而实现由学生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分析方法,是我们评判社会历史现象最主要的方法。恩格斯曾指出,黑格尔“划时代的功绩在于提出了这个任务……但是他毕竟是受了限制的,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其次是他那个时代的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局限。”[5],究其实质,就是其没有树立分析历史的正确方法。毛泽东也谈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一不以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6]对于同一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会持不同的态度呢?究其根本就是人们的阶级立场不一样。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具有鲜明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真正树立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4]老品.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3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