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唤醒想象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l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李晓刚之前,曾听说他是一个幻想型的艺术家,所以我们脑海中逐渐浮现出的那个人:头发,该是五颜六色并呈现出方便面般卷曲的线条:胡子,该是以一种个性的方式出现,或一撮,或满脸,更或是有着“达利”般让人自叹不如的形状:至于服饰,由于旅居日本多年,又曾在意大利、美国、俄罗斯等地辗转许多光阴,必是新奇而时髦的。所以,在前往李晓刚画室的路上,我们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开门见到的是怎样一张让人惊叹的脸,都要保持礼貌的微笑,并努力地将惊叹咽入喉咙。
  但我们还是在门打开的瞬间惊叹了——眼前的李晓刚知性、精干,并由于多年旅居国外,偶然回国后双眼显出不谙世事的童真与率直,他纯粹知识分子的形象完全脱离了我们的设想而让双方感到亲切。
  于是,我们的采访从“蛋彩画”谈起。
  焦点:媒体曾介绍说您的绘画是一种蛋彩和油画的混合技法,能解释一下吗?
  李晓刚:蛋彩画(Tempera)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在涂上石膏地的底子上用鸡蛋黄加上树脂、水调和颜色作画。通过多层透层法达到色彩的丰富感和造型的密度感。这种画法到了欧洲的北方又被当地画家改良,使它与树脂油画混合,形成了混合技法。蛋彩画比较适合我所表现主题的风格,我在用它的同时也用油画创作,取长补短。
  焦点:蛋彩画有什么特点呢?
  李晓刚:速干、不变色,细致而不腻。
  焦点:我们听说在日本采用蛋彩绘画的画家只有十人,是这样的吗?
  李晓刚:是的。
  焦点:据说画得好的只有五人,而您是其中五分之一,对吗?
  李晓刚:(谦逊地笑而不答)
  焦点:您现在是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的美术系副教授,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留学?
  李晓刚:法国画家巴尔蒂斯说过“画家应该首先是一个职业人,有好的技术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我留学的目的是为研究绘画技法,也是想让自己画得比以前稍好一点。明白绘画的材料构成,也许是一个突破自己的机会。
  


  谈话中,李晓刚将自己的画册摆在了我们面前,再一次的惊叹袭击了我们的思绪,在充满幻想与哲理的作品中,埋藏在李晓刚内心敏锐的艺术想象终于穿透其知性的外表一涌而出。
  
  穿透时空的幻想写实
  
  李晓刚最欣赏美国著名演员马龙·白兰度的一句话——“让一个有想象力的作品去唤醒观众更多的想象”。而他作为一个幻想家的同时,又是一位技法娴熟的写实画家,所以当情感与突然而至的情绪汇集在他笔端上的时候,一幅幅源于现实而又游离在现实时间或空间之外的作品,通过其擅长的蛋彩与油画相结合的混合技法,准确地记录着画家的心灵轨迹,从而将观者的想象唤醒,向四面八方走去。
  在日本,李晓刚已经成为能够立足于该国画坛的稀少中国画家之一,有的日本评论家说:“李晓刚不单单是写实绘画,表现事物本质的东西才是他的目的。”还有的说“从李晓刚的作品中看到了寂静中的热情,时间静止着,空间和被放置无言存在着。”
  在中国,我们除认同日本评论家所说的“本质”以及“热情”外,更看到了作品中现实与想象或者历史时空交汇时人物的真实、淡然、静谧、无奈、抑或在沉睡中的追寻。
  这种时空交汇的代表作是《残照》。人物是真实地坐在那里,椅子却如想象般漂浮在空中,房间是昏暗而预言着回忆的,风景在打开的窗户外确切地表现着现实的空间,当这样的真实映到窗户上的玻璃后,房屋、街道就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般被投影到屋内昏暗的墙壁上,此时风景似乎只是外面景物的折射,又似乎宛如海市蜃楼般将历史上此处的真实样貌还原到此时此刻。这样的亦幻亦真,这样的时光交汇引起人们的不仅仅是宗教般的神圣,更有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如果说《残照》将历史的空间投影到现实的纬度,那么《息》则是梦境与现实的交融。画面中的女子是一位俄罗斯模特,这个民族女性特有的曼妙身材与娇美面容在李晓刚的细腻刻画下被人称赞为现代维纳斯。她全身裸露,躺在一张虚浮于空气之中的床上沉沉睡去。人物的面容有着雕刻般精致的轮廓,神情安详而不顾一切地投身到梦境中去。女子床后的墙壁斑驳陆离,在隐约呈现出一扇窗的地方,涌动着一片朦胧而黯淡的海洋,它与墙壁的颜色融为一体,又由于层层海浪的拍击,使平面的墙壁上,突然有着三维的动感。而最远处的那片海洋,在天的尽头跳出一抹最真实的蔚蓝,将海的影子从虚幻的画面中翻腾、裸露出来。仿佛是女子在梦中看到的景色般,诠释着浮现在她脸上的一丝淡淡的微笑。这片梦境中的海洋,让自己的波涛拍岸声与女子在想象与现实的空间中共同呼吸。
  


  与《息》的表现手法大约相同,作品《流》中的女子也是真实而存在的,只是,后者的背景在女孩双手抱起一条腿自信地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开始由模糊变得清晰,并随着水的流动而一点点漂向远方。它不像是在梦中,更多的可能是女子内心的一种怀念。
  如果说《残照》、《息》、和《流》是幻想侵入现实中后,对真实世界的若即若离,那么《人·鸟》、《海的呼唤》则是沉睡在画家思维深处更为意向的表现。
  《人·鸟》没有特定的主题,似乎只是画家把自己的一种潜在意识传达给观众。李晓刚说:“这幅作品是我对人生、命运的主观感受。”正是由于这种感受,使得他成功地将抽象的意识转变为形象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混乱、荒诞、善良、神秘、脆弱甚至残酷。
  
  在细小中发现哲理
  
  仔细揣摩李晓刚的作品,就会发现许多细小元素的摆置是代表着某种寓意而存在的,而它们所蕴涵的文化元素又是带着深刻中国印记的。所以,李晓刚虽然旅居日本十几年,可他的血液依然受到黄河的滋养,他的根基一直攀附在龙的大地。
  这样,再看李晓刚的作品,我们就不会难以理解当两个不同的时空相互交汇的时候,为什么常常有“门”或“窗”的出现。古人素有“一门一世界,一门一人生”的说法,门开,就打开了两个不同世界的通道,门闭,则将彼此隔阂在不同的轨道。这种富含深意的门窗,除了出现在《息》、《流》、《残照》等作品外,还为画家曾获得东京都美术馆第七十七届白日展佳作奖的作品《石榴》,打开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在这幅作品中,人物手握一枚石榴,虚弱地将身体弯曲在椅子中。墙壁,桌边隐约看到红色的痕迹,好像刚刚泼洒的鲜血,又好似从剥开的石榴中流淌出的浆汁。女人的精神缺乏支柱无力到极点,而身后的墙面上,开启着一道门,门的那边只是白芒一片,没有尽头,仿佛被强烈阳光塞满一样,光通过门照射到女人身上,为濒临死亡,或者精神绝望的她铺满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我们可以说这是天堂之路,也可以说是人物精神的重生。
  除了用形状表现寓意外,色彩有的时候也被李晓刚巧妙地用来说明人物性格、心情以及身份。
  在《少年》中,孩子受了委屈,苦恼地低着头,他的背景就用昏暗的红色,一如他原本鲜亮的心情因为阴影而失去了光泽《少女》中浓绿色的背景预示着人物的青春与天真:而《芭蕾舞演员中》斑驳的黄绿色,则是人物走向成熟的过渡。
  谈话结束的时候,李晓刚说他第二天就要启程回日本授课,而我们的思绪依然在其充满幻想的作品中流连忘返,听到这话突然一怔,原来,当画家唤醒观者的想象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幻想,而他们却要回归到社会的现实轨道中,继续唤醒更多的人们。
其他文献
近日,捷报频至《焦点》杂志社,我们送审的两期杂志喜获“全国最优秀的杂志封面奖”。这是在深圳市文联及各相关文化单位的领导下,在天海集团的努力协办下,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2007年8月,一场国际封面文化的盛宴——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在深圳举行。这次活动,由新闻出版署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全国880多家新闻出版单位参加展览。《焦点》杂志在这次展会上大放异彩,受到多方关注
期刊
以下是封面
期刊
这一年的腊月十六,是青海土族姑娘夏香柳出嫁的日子。这件事牵动着娘家所有人的心肠,娘家的族人一大早就聚在新娘家里。她的姑姑、婶婶、姨姨和妹妹都抹起了眼泪,而新娘更是“伤心”,这一天,她只能终日待在厢房里,陪伴她的是平常一起玩耍的姐妹们。  和大多数青海农村院落一样,土族讲究单门独院,占地大多半亩左右。夏家的五间正房(北房)和三间西房环抱着一个砖石垒构的小花园。花墙正面的中央供着一座神鑫,香烟从那里缭
期刊
文明孤岛的远古镜像(甘孜藏族)    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夫妻关系是世间人伦的肇始,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也是自然造化规律的使然,关乎人类自身繁衍和文明传承,因此不论古今中外,何朝哪代,结婚都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度、每个家庭马虎不得的要紧事。  然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婚俗文化。这些婚俗文化犹如一条条溪流,汇集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中一条
期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这是人们对古镇周庄的一个饶有情趣的评价。  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周庄游览,他们有的当天往返,走马观花,有的留宿几日,细心赏析。他们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真的是镶嵌于淀山湖畔的一块碧玉,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可是游罢回去,又觉得茫然若失。  在周庄
期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华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秦汉时代。结束了诸侯混战的战乱局面后,中华民族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统一与宏阔姿态。这种大帝国时代的风范和气度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的发展,它展现出东方地平线上的一种伟岸的大地文化,那种伟大的尺度和力度,那种颇为统一的文化色调,是空前的,它光辉地反映出中华建筑的宇宙意识、时空意识。    秦代是一个热衷于土木的时代。秦始皇嬴政拥有天下前后,秦国每每大兴土木
期刊
在云贵高原余脉,广西桂西北部,距隆林县城36公里的德峨乡,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这里奇山秀水,峰峦叠嶂,山环水绕,谷幽瀑泻,物产丰盈,田园似锦,素有神秘的。“金三角”之称。这里民俗迷人、民风醉人,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情。而每年正月初九举行的跳坡节——苗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更是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引来了五洲墨客游人前来观光旅游,探撷古朴而多姿的民族之源。  20
期刊
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个拥有五千余年文明传承而不曾中断的民族。悠久的历史赋予中华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焦点》风土中国,努力为读者绘一轴华夏文化的历史画卷,展示她风土民俗变迁的轨迹,和她折射出的活力与和谐。她孕育着“天地有大美”的魅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光芒。  “天海之旅”这幅历史长卷,带您进入建筑文化长廊,让您
期刊
“我确信,我们将同日本和德国打一次大战。战争将从残酷的突然袭击开始,而且,美国军队将首先失利,到那时,华盛顿方面将会对所有海上指挥官反感……他们将会被全部撤职。我希望能受到足够重视。”——尼米兹在30年代中期的预言。    大山里走出的海军将领    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早亡,最亲近的人就是母亲和祖父。尼米兹的祖父早年当过船长,因此
期刊
《焦点》风土中国,喜获“全国最优秀的杂志封面奖”。该杂志立足深圳本土,近年来,她积极配合深圳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始终疾走在时代之端,极力寻找雕刻深圳千年文化传承的印记,串连起散落的渺如星汉的文化珍珠,重现仅存于老人记忆中的风俗,挖掘烙有深圳历史文化生活标志的建筑,成为发掘和推广深圳历史文化、弘扬深圳风土人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深圳文化的耀眼印记,也藉此呈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  岁月在变,不变的是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