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同样也是高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模式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了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为了改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通过对高职学生和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尝试地提出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24-02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教学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教学设计模式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的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明确指出应设计3类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2)教学内容传递策略。(3)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由于“教学组织策略”涉及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最快地理解和接受各种复杂的新知识、新概念,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有关策略的制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所以,这一点是使该模型在性质上发生改变,即由纯粹的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发展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关键。本文作者尝试从该模式的3个阶段对高职教学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改革设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在考入高职院校之前,多数学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成绩一般、学科方面存在偏科、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热情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具体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00分左右。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大学院校后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产生了倦怠心理。
2.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而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有机整体结构。其中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石,它是学生肯为学习花功夫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学生初入大学,对他们将要学习的专业课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激发他们愿意付出代价学习的动力。
3.学习态度。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内容枯燥的则学习效率较低。他们的态度通常由心理因素导致。高职学生普遍自卑心理比较强。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普遍有一种“失落感”。而且,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
4.学习动机。动机是导致人的特定行为的重要动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2)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些。而学习困难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往往有更多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策略
首先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在思想上要更新自己的授课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高专的学生起点相对较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需要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树立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果在教师的授课和评价过程中强调理论的讲解,讲的深、难,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1.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班级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教学制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教授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这种制度会妨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之间缺少真正交流。为了弥补其缺点,适当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把班级同学自由组合,或按照寝室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做到小组目标明确,个人责任明确,小组评价与奖励相结合,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各种手段策略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原认知结构调整到较好的初始状态,为新知识的输入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本着理解、友善、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耐心引导他们,不可在言谈举止中显示出伤害他们自尊心的特征。要推行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赏识,逐步打消学生的自卑感,鼓励他们学习。对矛盾心理比较强烈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矛盾心理,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这种矛盾,使他们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摆脱心理阴影。
2.教学内容传递和教学资源利用的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需要,选用国内高水平的教材。目前高职教育教材的精品不多,许多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优势,编写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突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自编讲义内容新颖,复核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材选好后,授课时应当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融会贯通。这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在会计教学中讲到存货跌价准备方法时,企业中有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3种,这就需要将例题用表格显示在PPT上,而且这样的显示不是完整的一张表格,要顾到学生在接受时思维的发展,也就是需要符合认知的规律。如果显示的是一张包括答案的完整表格,学生顶多就是看看,很容易造成混乱、不清晰。另外,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扩充资料。
四、教学评价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是采用三种形式:闭卷、开卷和课外论文。根据大纲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虽有合理的一面,但只是注重笔头答题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这样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只会让学生更往应试的方向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教学评价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专业特征和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基础课可以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平时也可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专业课考试中,应采用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飒.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对策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 祁丹萌.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0).
[3] 张军征.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责任编辑 杜 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24-02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教学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教学设计模式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的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明确指出应设计3类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2)教学内容传递策略。(3)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由于“教学组织策略”涉及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最快地理解和接受各种复杂的新知识、新概念,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有关策略的制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所以,这一点是使该模型在性质上发生改变,即由纯粹的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发展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关键。本文作者尝试从该模式的3个阶段对高职教学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改革设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在考入高职院校之前,多数学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成绩一般、学科方面存在偏科、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热情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具体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00分左右。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大学院校后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产生了倦怠心理。
2.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而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有机整体结构。其中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石,它是学生肯为学习花功夫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学生初入大学,对他们将要学习的专业课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激发他们愿意付出代价学习的动力。
3.学习态度。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内容枯燥的则学习效率较低。他们的态度通常由心理因素导致。高职学生普遍自卑心理比较强。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普遍有一种“失落感”。而且,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
4.学习动机。动机是导致人的特定行为的重要动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2)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些。而学习困难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往往有更多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策略
首先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在思想上要更新自己的授课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高专的学生起点相对较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需要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树立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果在教师的授课和评价过程中强调理论的讲解,讲的深、难,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1.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班级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教学制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教授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这种制度会妨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之间缺少真正交流。为了弥补其缺点,适当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把班级同学自由组合,或按照寝室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做到小组目标明确,个人责任明确,小组评价与奖励相结合,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各种手段策略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原认知结构调整到较好的初始状态,为新知识的输入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本着理解、友善、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耐心引导他们,不可在言谈举止中显示出伤害他们自尊心的特征。要推行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赏识,逐步打消学生的自卑感,鼓励他们学习。对矛盾心理比较强烈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矛盾心理,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这种矛盾,使他们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摆脱心理阴影。
2.教学内容传递和教学资源利用的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需要,选用国内高水平的教材。目前高职教育教材的精品不多,许多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优势,编写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突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自编讲义内容新颖,复核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材选好后,授课时应当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融会贯通。这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在会计教学中讲到存货跌价准备方法时,企业中有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3种,这就需要将例题用表格显示在PPT上,而且这样的显示不是完整的一张表格,要顾到学生在接受时思维的发展,也就是需要符合认知的规律。如果显示的是一张包括答案的完整表格,学生顶多就是看看,很容易造成混乱、不清晰。另外,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扩充资料。
四、教学评价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是采用三种形式:闭卷、开卷和课外论文。根据大纲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虽有合理的一面,但只是注重笔头答题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这样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只会让学生更往应试的方向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教学评价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专业特征和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基础课可以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平时也可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专业课考试中,应采用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飒.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对策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 祁丹萌.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0).
[3] 张军征.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