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本文探讨了我们建筑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对建筑本质的理解,建筑学基本原理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适用;经济;美观;建筑本质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problems in our architectural design, build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the times conno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basic principles.Key words: apply; economy; beautiful; architectural nature
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适用、经济、美观”是我国建国后就提出的建筑设计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曾对我国的建筑创作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本质的理解进一步深化,面对全国出现的建设高潮和国外各种建筑学说的流入,这个指导方针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了,甚至被认为是束缚建筑创作的条条框框。建筑师离开了“适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方针就像脱缰之马容易迷失方向。近年来在建筑创作中出现的“新、奇、特、怪”及一些片面追求形式的建筑作品,例如一贯以追求形式怪异的荷兰建筑师雷姆 ·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楼,严重违背了结构合理性的原则,盲目向重力挑战,不惜一切代价构筑了一个“怪圈”,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建筑是人类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保障。从建造目的来看,从原始人的遮风避雨到现代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管建筑功能内容在不断拓展,但是,为人提供一个合乎使用目的的空间环境,始终是建筑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适用是建筑基本要求和本质特征。
建筑同时又是一定时期人类技术和财富的结晶。从建筑的成立条件看,作为一个耗费社会大量的资源和物质财富的产品,任何时候的建筑活动,都不能脱离经济环境,不顾经济条件的盲目建造,不仅会带来财富的浪费,也会引起极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经济是建筑得以成立的一个基本条件。
建筑还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从建筑的艺术属性来看,作为实用性空间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美观的目的,也是建筑的一个基本内容。
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经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适用、经济、美观”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和充实其内涵。从建筑的“适用”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有更宽阔和复杂的新内容。例如,在原始社会,也许能遮风避雨的洞穴就可以满足原始人的生存要求;在农业社会,简单的民居也能适应村民的生活起居需要;在工业社会,只有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信息时代,面对高技术的发展,建筑的适用无疑会面对功能转化,空间维度拓展,内容与形式角色的互渗与交错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理论,深化适用的内涵,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努力满足高效、安全的建筑要求,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进建筑创作的不断进步。
现在,人类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破坏、人口爆炸等问题。因此,强调“经济”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关注整体环境,努力创造生态节能的绿化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方向,反对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用高效的概念,充实取代单纯节省的概念,以“效益”来代替笼统的“经济”的要求。
同样,作为体现建筑艺术内容的“美觀”,也要求不断充实新的内涵。古代西方社会,建筑外形作为设计的主体,建筑外形的美观成为建筑美的重要内容,形式美是古典建筑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现代建筑创造出“时间—空间”的设计原则,空间的韵律、对比、渗透等空间美感成为美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以功能为重要内容的建筑美学。当代更是追求人性化空间,从强调视觉美到追求人性化的空间感受;从静态的形体美欣赏,到动态的空间美学体验;从建筑单体到行为场所。审美评价还应包含环境和生态的内容,并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事实上,只有当建筑的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环境与生态完美的统一时,建筑艺术方具有永恒的价值。
“适用、经济、美观”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双重性质,是建筑的本源。完善的功能设计,建筑和环境密切结合,采用适当先进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建筑创作的基本点。
关键词:适用;经济;美观;建筑本质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problems in our architectural design, build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the times conno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basic principles.Key words: apply; economy; beautiful; architectural nature
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适用、经济、美观”是我国建国后就提出的建筑设计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曾对我国的建筑创作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本质的理解进一步深化,面对全国出现的建设高潮和国外各种建筑学说的流入,这个指导方针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了,甚至被认为是束缚建筑创作的条条框框。建筑师离开了“适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方针就像脱缰之马容易迷失方向。近年来在建筑创作中出现的“新、奇、特、怪”及一些片面追求形式的建筑作品,例如一贯以追求形式怪异的荷兰建筑师雷姆 ·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楼,严重违背了结构合理性的原则,盲目向重力挑战,不惜一切代价构筑了一个“怪圈”,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建筑是人类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保障。从建造目的来看,从原始人的遮风避雨到现代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管建筑功能内容在不断拓展,但是,为人提供一个合乎使用目的的空间环境,始终是建筑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适用是建筑基本要求和本质特征。
建筑同时又是一定时期人类技术和财富的结晶。从建筑的成立条件看,作为一个耗费社会大量的资源和物质财富的产品,任何时候的建筑活动,都不能脱离经济环境,不顾经济条件的盲目建造,不仅会带来财富的浪费,也会引起极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经济是建筑得以成立的一个基本条件。
建筑还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从建筑的艺术属性来看,作为实用性空间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美观的目的,也是建筑的一个基本内容。
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经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适用、经济、美观”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和充实其内涵。从建筑的“适用”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有更宽阔和复杂的新内容。例如,在原始社会,也许能遮风避雨的洞穴就可以满足原始人的生存要求;在农业社会,简单的民居也能适应村民的生活起居需要;在工业社会,只有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信息时代,面对高技术的发展,建筑的适用无疑会面对功能转化,空间维度拓展,内容与形式角色的互渗与交错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理论,深化适用的内涵,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努力满足高效、安全的建筑要求,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进建筑创作的不断进步。
现在,人类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破坏、人口爆炸等问题。因此,强调“经济”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关注整体环境,努力创造生态节能的绿化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方向,反对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用高效的概念,充实取代单纯节省的概念,以“效益”来代替笼统的“经济”的要求。
同样,作为体现建筑艺术内容的“美觀”,也要求不断充实新的内涵。古代西方社会,建筑外形作为设计的主体,建筑外形的美观成为建筑美的重要内容,形式美是古典建筑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现代建筑创造出“时间—空间”的设计原则,空间的韵律、对比、渗透等空间美感成为美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以功能为重要内容的建筑美学。当代更是追求人性化空间,从强调视觉美到追求人性化的空间感受;从静态的形体美欣赏,到动态的空间美学体验;从建筑单体到行为场所。审美评价还应包含环境和生态的内容,并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事实上,只有当建筑的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环境与生态完美的统一时,建筑艺术方具有永恒的价值。
“适用、经济、美观”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双重性质,是建筑的本源。完善的功能设计,建筑和环境密切结合,采用适当先进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建筑创作的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