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怀特与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详细阐述了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的精神风貌、哲理内涵及其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怀特界定的思想传统本质上是一种“分析传统”而不是“历史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怀特构建其三大传统的根本目的上,而且体现在怀特对“传统”本身的理解上。怀特用以划分其三大传统的首要标准是国际政治的“国内类比”,而怀特构建的理想主义思想传统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根本上否定了“国内类比”的适用性。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不仅对国际关系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集中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经典方法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的价值不仅在于为“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于其理论及方法论取向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而这点正是我们研究怀特思想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议题与方向”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自1945年以来,大国相互间的战争变得异常稀少和困难,这一变化使得崛起国与霸权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方式由此前的军事征服和霸权战争转变为通过结盟的形式给小国提供诸如安全保障这样的好处,以此换取小国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和追随。在霸权国不断巩固和扩大其盟友阵营,以挤压崛起国潜在盟友数量的情况下,崛起国能否成功崛起并最终赢得国际政治主导权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从霸权国手中争夺到追随自己的盟国。作者通过详细分析辽国与北宋争夺高丽以及后金与明朝争夺朝鲜这两个古代东亚的案例,对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这个问题进行了
2012年11月9-11日,第三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暨“新兴经济体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联合主办,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38所高校、
尽管结构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占据着核心地位,但相关学者就这个关键概念在认识上却缺乏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关系学界在创建大理论时所做的诸多努力。作者借鉴了哲学社会学领域的相关成果,对结构概念进行了分类与综合,认为结构这个概念具有三个面像,即权力、制度与观念,且这三个面像具有内在的可转换性。作者认为,规则是调节行动的媒介,围绕规则的斗争与合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规则不仅能联结结构的不同面像,而且还能将施动者与结构这两个方面联结起来。规则的分布是人类社会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层结构,国际社会围
“中国日本研究的深化及其与世界的链接——从其载体‘杂志’的视点”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月21-24日在香港举行。此次会议是由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国内地、香港的日本研究杂志及相关国际问题杂志编辑同人20余人与会。
尽管人们有充分理由认定2010年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年”,但就国际政治经济层面而言,也还是有些可圈可点之处的,其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让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与投票权便显得意味深长。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不早不晚恰巧在2010年来“出让”其在重要国际机构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为什么中国赢得了发达国家所出让的一半份额和投票权?答案或许就存在于以下几组数字之中。
作者从文献的角度对货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和思维方式。在理论构建上,政治经济学的学者们完全沿用了经济学模型中的不完全信息和动态博弈论,引入了预期的形成以及市场交易者和政府之间的战略互动,从而成功地把各种政治和经济变量纳入到一个模型之内。他们的贡献是,把政治变量引入到市场交易者和政府的预期形成中,强调了政治变量以及作为一种信息的政治变量在市场交易者和政府预期中的作用或者地位,并强调了政治变量在市场交易者和政府之间战略互动或动态博弈过程中的作用,
因工作需要,本研究所拟招聘研究人员与编辑人员。招聘条件如下: 1.2011年应届优秀毕业生。 2.在国、内外一流院校获得博士学位。 3.所学专业
2012年10月13—14日,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安全与世界秩序再思考:中国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和出版社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