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从贵州飞出的凤凰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静,1972年生于贵阳,先后就读于省府路小学、贵阳十九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宁静在贵阳度过她的学生时代,曾经给电影厂画过动画,做过广告模特儿。1993年,宁静在电影《炮打双灯》中饰演大家小姐春芝,开始引起影坛注目,此后她主演了《大辫子的诱惑》、《兰陵王》、《红河谷》、《黄河绝恋》、《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
  编前:宁静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演员,但是,知道她是一个贵州姑娘的人并不多。宁静在贵阳度过她的学生时代,然后给电影厂画过动画,做过广告模特儿。她说她小时候有过许多梦想,后来她的亲身经历使她意识到: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是实现所有梦想的最好方式。
  解说:宁静,电影演员,1972年生于贵阳,先后就读于省府路小学,贵阳十九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宁静:没有什么好讲的,因为我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永远都在想说要是考上中学就好了。长大以后出来参加工作就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了,要靠自己。我在贵州学的专业就是表演,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表演上有些发展,去广州就想可不可以拍一些电影啊、电视啊,去了以后就觉得好象你是外地人,别人不肯用你,觉得对你没有把握,因为象我这个形象比较有特点一点,而广州长的像象我这样的也不多,就觉得太特别了,有些戏用不上你或者怎么样。然后有朋友就问我愿不愿意去动画厂,我想,好啊,因为我以前学过画画。然后我想,画动画嘛,我也爱看,还挺有兴趣。去了以后人家就说,你画一个什么吧。我就画一个什么,说画得不错。后来,就画动画。本来是让我去上颜色,当时我一想算了,上颜色就上颜色,反正先弄个工作,然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这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月拿工资,我就拿九百多块钱。我高兴死了,我从来没有赚过这么多的钱。然后第二个月就不行了,因为眼睛受不了,就象要掉出来一样。没日没夜地加班,因为动作很慢,如果不加班,我估计养不活自己,但这个工作对我来讲不是太适应。怎么办呢?
  


  于是我就想做点别的,在电影厂里面那时有很多广告拍啊,去试!一看,那个女孩不错嘛,动画厂的那个女孩还不错,问问她是不是愿意拍广告,我当然愿意,因为那样很快,一天或半天拍一个广告,这样可以不用天天呆在动画厂。钱虽然不多,但我有一个机会去释放我的能量。
  记者:拍广告就是进入了荧屏也就是说进入了水银灯下面。
  宁静:开始有人,就是对我怀疑过的人就觉得,嘿,她拍出来还是蛮好看的嘛,她好象挺会演的,然后开始注意我,然后就有一部片子叫《联手警探》,剧组找到我,我想好啊,去吧,拍电影挺有趣的。第一次拍电影不给钱也行,当然不可能不给钱。第一次拍电影我认真得不得了,我在片中就拍了七十多个镜头,最后被乱枪打死了。这就是我第一次拍电影的经历,第一次接触片子反正是认真得不得了。
  记者:小的时候你有没有过梦想就是做演员?
  宁静:没有,没有,而且觉得完全不可能,因为出不得众。
  解说:1993年,宁静在电影《炮打双灯》中饰演大家小姐春芝开始引起影坛注目,此后她主演了《大辫子的诱惑》、《兰陵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影片,而使宁静为广大观众熟悉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片导演姜文也曾经有过一段在贵阳生活的经历。
  记者:姜文是因为在贵阳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看到一个贵阳女孩子会有一种亲切感吗?你还记得当初跟他聊到有关贵阳的事吗?
  宁静:有,我觉得这是他决定用我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他也有些犹豫,就带我去见了刘晓庆,当时她是监制。她说我觉得可以呀,那句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个机会是他们两个共同给我的。姜文家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贵州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吃饭没有辣椒不行,吃的菜一看就是贵州菜。他妈妈很会做贵州菜,剧组的人都爱到她家吃饭。
  记者:提起贵州你常常会想起什么?
  宁静:想去看看老师、亲戚朋友,还想小吃,肯定忘不掉。
  记者:还记得印象深的老师吗?
  


  宁静:小学有一个老师,我记得是上五年级的时候,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夏老师。为什么会对她印象深呢?因为小时候念课文的时候,大家总是声音很大,大家一齐好象喊一样的,完全没有抑扬顿挫,到了她这块儿她就要求把感情念出来,所以全班同学都很做作地去念,虽然很夸张但比以前平平淡淡的有意思多了,逐渐也能体会到文章的意思和感情色彩了,所以我对她印象比较深。还有一个音乐老师想不起姓什么了,但是我记得我们考试唱歌,我的嗓子是很不受欢迎的,沙哑,不是象铃铛那样清脆的,老师叫我唱一首歌,唱完后大家使劲地笑,老师就说你们为什么笑,她唱得很好啊,音准,很好啊,后来她给我打了98分。我觉得我有今天的成就,跟在贵州这个生长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它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气质,所以今天我会比较特别,我是宁静而不是别人,我很感谢我在贵州的快乐时光。我也认识一些贵州人,他们不愿提自己是贵州人,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以前觉得贵州话好难听,普通话好听,但是出来几年后,有些同学来看我,他们说贵阳话,我才发现贵阳话是那么风趣和幽默。(贵阳话)贵州的父老乡亲大家好,我是宁静,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贵州人》栏目和大家见面,希望今后看到更多的贵州人在这个栏目和大家见面。
其他文献
早在1989年10月14日,羊城晚报海外版曾以“北国才子南下羊城,当代唐寅名扬海外”为题,大篇幅详细报道了当时刚刚完成了历时数年的只身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大江南北壮举、初到广州举办个人画展的北京青年画家籍忠亮的事迹和艺术成就,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艺术功力很快在东南亚收藏界和广东画坛传播。上世纪90年代初,粤港台及东南亚曾经刮起了一股“籍忠亮书画热”。随着籍忠亮奔赴东南亚发展艺术事业,且主动回避媒体,采取
期刊
方小石1911年出生于贵阳,早年毕业于国立艺专,50年代在贵州从事美术编辑工作,60年代在贵州大学艺术系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71年,六十岁的方先生退休回家,终于有机会成为一位自由自在的专业画家。现已90高龄的方小石先生在国画上的造诣已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1995年6月方小石花鸟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方先生的绘画作品受到了首都观众的喜爱,受到了中国美术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编前:阳春三月
期刊
在我的眼中,每一个贵州人都是一座嶙峋的山,在我的心中,每一个贵州人都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在我的身边,每一个贵州人都是一条坎坷曲折引人入胜的山路。  从 2000年到今天,《贵州人》这个周播栏目已经纪录拍摄了近三百个山里山外各行各业的贵州人,这三百座山三百条河川三百条山路通过《贵州人》这个周播栏目连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就是雄伟壮丽的贵州高原吗?这片神奇的高原不就是贵州三千万乡亲三千万大山的形象吗
期刊
谢孝思,字仲谋,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1905年出生于贵阳,曾任贵阳达德学校校长,正则艺专、国立艺专、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曾经主持修复了著名的苏州园林。  编前:谢孝思自幼喜爱书画,他一生都在追寻书画创作的真谛。他也用画笔绘制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年轻时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与黄齐生、王若飞等关系密切。解放后,他主持修复了名扬天下的苏州园林,保护国家
期刊
董克俊,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版画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其作品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并被多个国家级美术馆收藏。1938出生于四川,1959年到贵州生活、工作至今。70年代末,董克俊开始在木板上创作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生活为主体的木刻作品,1988年董克俊版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的90多件形式各异的黑白的木刻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1990年起董克俊暂停版画创作,转画水墨画
期刊
著名词作家。1923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1951年创作的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957年7月,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同荣获了金质奖章。此后,范禹又接连创作了合唱曲目《天山之歌》、《节日的早晨》等多首歌词,同时还在大型舞剧《凉山巨变》中担任了全剧伴唱词的创作。1965年,范禹被分配到黔南州歌舞
期刊
1946年生在贵州金沙县的一个贫苦家庭,曾经当过教师,21岁那年当兵入伍,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曾任连队文书、军区宣传部处长、副处长、军区文化部部长、总政歌舞团政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和某集团军副政委等职。199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前:贵州省金沙县,有一位年轻人还记得1968年他当兵入伍的那一天,记得那天的鲜花、军装、军歌和亲人的嘱托,那天他跟
期刊
崔文玉,1952年5月出生,民盟成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音协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性的作曲比赛中获奖。主要获奖作品有《第一钢琴奏鸣曲》、《山曲》、《韵》等。  编前: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结束了,正如活动策划者所期望的那样,它唱响了一批贵州歌曲,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唱人才,它使得整个贵州在歌声中生动起来。这也是贵
期刊
阿旺,女,著名苗族歌唱家,50年来创作了大量少数民族歌曲,被人们誉为“苗家金嗓子”,被编入《二十世纪中国名人录》、《中国音乐家名录》和《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典。1937年,阿旺出生在贵州省台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从长辈那里学到大量叙述历史、歌唱家乡的苗族民歌。1956年担任贵州省歌舞团舞蹈演员的阿旺改学声乐,196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92年,在波兰第二十五届国际声乐比赛中
期刊
原名余立平,1912年出生,贵州遵义人,汉族。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鲁豫日报社长总编、八路军115师宣传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主持全军文化工作,先后参与创办《解放军画报》、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文工团等。19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