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推进,我国的建设工程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对工程进行实际建设前,对建筑区域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对勘察的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提高投资效益,在本文中,将就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N9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143-2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我们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作用就是正确反映整个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出最可靠、准确的勘察成果,从而对项目的建设质量带来保证。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岩土勘察工作起到应有的重视,并以良好的措施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2.1外业方面问题
在很多时候,由于勘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再加上对于勘察工作的計划不够紧密,从而在外业的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出现了安全隐患。在外业勘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勘探点深度不足。(1)在通常的岩土工作中,对于实际深度的勘测同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的形式、地基的复杂等级以及场地的复杂等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同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的形式、地基的复杂等级及场地的复杂等级不同时,其深度也会随之存在区别;(2)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本应按其差值调整探勘孔深度;(3)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本应适当增加的;(4)对嵌岩桩,本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d为桩径),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但是在实际的勘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或不按实际情况调整的现象,收集场地纵向地层结构不准确,不能满足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要求,最终导致勘探资料不完善,或需进行补充勘察,造成耽误工期,浪费人力财力;或造成设计出现缺陷,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隐患。
第二,勘探点间距不合理。勘察点间距与勘察阶段、工程重要性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有关。
例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1.3 规定根据高层建筑勘察等级,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35m范围内,并符合下列规定(1)甲级宜取较小值,乙级可取较大值;(2)在暗沟、塘、浜、湖泊沉积地带和冲沟地区;在岩性差异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区;在断裂破碎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并可适当加密;(3)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区,宜采用物探与钻探相配合进行,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孔间地震CT或孔间电磁波CT测试,夷明溶洞和土洞发育程度、范围和连通性。钻孔间距宜取小值或适当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时宜在每个柱基下布设勘探点。
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2.4规定红黏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50m;详细勘探点间距,对均匀地基宜取12~24m,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m。
再例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1.2规定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在实际勘探中,布置钻孔间距不合理,间距太大,不能查明场地地基的均匀性,地基的横向地层结构分布,特别是软弱下卧层、破碎带的分布情况,也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取样不合理。依据相关勘测规范,对于岩土的取样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试样的件数应当控制在六组及以上,同时还应当对样本的代表性与均匀性进行良好的保证,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的数量,这样才能够使勘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取水样时,应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深度取,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当土中盐类成分和含量分布不均匀时,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少于2件,这样才可以保证水的腐蚀性评价更加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勘测单位对于取样的工作还是不够规范,有的则虽然能够对件数进行了保证,但是对于土质的代表性以及均匀性特点却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取样的所使用的取样工具、方法不合理,取样后不能及时送到化验室,试样保存运输不注意保护,都会导致测试产生的结果同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四,地下水测量。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坑底上鼓溃决、流砂突涌、支护结构移位倾倒、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而导致建筑物破坏,应此在深基坑过程中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也是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作用于滑坡上的孔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直接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饱水砂土的管涌和液化、岩溶区的地面塌陷等,无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没有对地下水起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会对工程的正常建设埋下隐患。同时,如果我们所进行勘测的场地地层同时含有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而我们却没有对其更正确的分层式测量方式,那么也会对勘测报告的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对后期施工难度带来不良影响。
2.2内业方面问题
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来说,其内业方面主要对岩、土、水样本进行试验、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等等工作。在内业勘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试验不规范。如果没有对土样做出正确相应的测试,就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误导。如对粉土没有做好粘粒含量测试,就会使我们错误的认定其为可液化土。对泥岩进行单轴抗压试验,本宜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假如是在饱和状态进行就会使抗压数据变小。 第二,资料整理问题。资料是工作中的关键部分,我们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值的提取,就会使最终选取的岩土参数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体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例如,测定黏性土液限的锥式法和蝶式仪法差别就很大;测定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室内的UU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也可以采用原为十字板试验,三者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应进行分析比较。因此,岩土工程师再进行岩土设计计算时,不仅要掌握岩土参数的数据,而且要了解取样和试验问题,对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改进措施
3.1规范区域性巖土工程勘察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所执行的标准都是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为标准,虽然这项规范对于我国的岩土勘察工作带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面积较大,同时地质条件也非常复杂,就会使得同样的土层也会由于当地环境的种种因素影响而在其力学性质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应当对我国的区域地区岩土勘察力度进行加强,并根据各地区的环境不同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地区特点的勘察规范。
3.2合理运用先进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这期间,我国很多同地址勘测有着密切关系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物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等等。在科学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勘察行业也应当对原有的传统勘察技术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以先进的勘察技术同勘察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还应当将以往“重厚长大”的勘察设备进行适时的淘汰,使用运输更为容易、拆装方便、智能化、精确度更强的勘察设备,从而有效的对勘察的准确性与质量进行提高。
3.3提高岩土勘察人员的能力素质
目前,我国的岩土勘察人员的无论是技术力量上还是人才素质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同时,很多的勘察单位都将其目光紧紧放在市场份额的抢占之中,从而忽视了对于勘察人员素质的培养。而为了对勘察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勘察单位就应当必须对其起到重视,并以良好有效的培训教育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切实的提高,同时,还应当根据工作人员的性质不同,如记录员、编录员、勘察人员等,应当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专业技能训练。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作用就是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后续的质量。这就需要相关勘察单位在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当中,以良好、必要的措施来对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从而真正的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伟.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2]段辉云,石东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3]谢林冲.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N9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143-2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我们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作用就是正确反映整个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出最可靠、准确的勘察成果,从而对项目的建设质量带来保证。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岩土勘察工作起到应有的重视,并以良好的措施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2.1外业方面问题
在很多时候,由于勘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再加上对于勘察工作的計划不够紧密,从而在外业的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出现了安全隐患。在外业勘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勘探点深度不足。(1)在通常的岩土工作中,对于实际深度的勘测同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的形式、地基的复杂等级以及场地的复杂等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同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的形式、地基的复杂等级及场地的复杂等级不同时,其深度也会随之存在区别;(2)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本应按其差值调整探勘孔深度;(3)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本应适当增加的;(4)对嵌岩桩,本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d为桩径),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但是在实际的勘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或不按实际情况调整的现象,收集场地纵向地层结构不准确,不能满足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要求,最终导致勘探资料不完善,或需进行补充勘察,造成耽误工期,浪费人力财力;或造成设计出现缺陷,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隐患。
第二,勘探点间距不合理。勘察点间距与勘察阶段、工程重要性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有关。
例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1.3 规定根据高层建筑勘察等级,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35m范围内,并符合下列规定(1)甲级宜取较小值,乙级可取较大值;(2)在暗沟、塘、浜、湖泊沉积地带和冲沟地区;在岩性差异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区;在断裂破碎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并可适当加密;(3)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区,宜采用物探与钻探相配合进行,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孔间地震CT或孔间电磁波CT测试,夷明溶洞和土洞发育程度、范围和连通性。钻孔间距宜取小值或适当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时宜在每个柱基下布设勘探点。
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2.4规定红黏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50m;详细勘探点间距,对均匀地基宜取12~24m,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m。
再例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1.2规定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在实际勘探中,布置钻孔间距不合理,间距太大,不能查明场地地基的均匀性,地基的横向地层结构分布,特别是软弱下卧层、破碎带的分布情况,也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取样不合理。依据相关勘测规范,对于岩土的取样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试样的件数应当控制在六组及以上,同时还应当对样本的代表性与均匀性进行良好的保证,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的数量,这样才能够使勘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取水样时,应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深度取,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当土中盐类成分和含量分布不均匀时,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少于2件,这样才可以保证水的腐蚀性评价更加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勘测单位对于取样的工作还是不够规范,有的则虽然能够对件数进行了保证,但是对于土质的代表性以及均匀性特点却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取样的所使用的取样工具、方法不合理,取样后不能及时送到化验室,试样保存运输不注意保护,都会导致测试产生的结果同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四,地下水测量。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坑底上鼓溃决、流砂突涌、支护结构移位倾倒、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而导致建筑物破坏,应此在深基坑过程中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也是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作用于滑坡上的孔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直接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饱水砂土的管涌和液化、岩溶区的地面塌陷等,无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没有对地下水起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会对工程的正常建设埋下隐患。同时,如果我们所进行勘测的场地地层同时含有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而我们却没有对其更正确的分层式测量方式,那么也会对勘测报告的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对后期施工难度带来不良影响。
2.2内业方面问题
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来说,其内业方面主要对岩、土、水样本进行试验、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等等工作。在内业勘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试验不规范。如果没有对土样做出正确相应的测试,就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误导。如对粉土没有做好粘粒含量测试,就会使我们错误的认定其为可液化土。对泥岩进行单轴抗压试验,本宜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假如是在饱和状态进行就会使抗压数据变小。 第二,资料整理问题。资料是工作中的关键部分,我们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值的提取,就会使最终选取的岩土参数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体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例如,测定黏性土液限的锥式法和蝶式仪法差别就很大;测定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室内的UU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也可以采用原为十字板试验,三者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应进行分析比较。因此,岩土工程师再进行岩土设计计算时,不仅要掌握岩土参数的数据,而且要了解取样和试验问题,对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改进措施
3.1规范区域性巖土工程勘察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所执行的标准都是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为标准,虽然这项规范对于我国的岩土勘察工作带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面积较大,同时地质条件也非常复杂,就会使得同样的土层也会由于当地环境的种种因素影响而在其力学性质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应当对我国的区域地区岩土勘察力度进行加强,并根据各地区的环境不同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地区特点的勘察规范。
3.2合理运用先进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这期间,我国很多同地址勘测有着密切关系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物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等等。在科学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勘察行业也应当对原有的传统勘察技术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以先进的勘察技术同勘察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还应当将以往“重厚长大”的勘察设备进行适时的淘汰,使用运输更为容易、拆装方便、智能化、精确度更强的勘察设备,从而有效的对勘察的准确性与质量进行提高。
3.3提高岩土勘察人员的能力素质
目前,我国的岩土勘察人员的无论是技术力量上还是人才素质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同时,很多的勘察单位都将其目光紧紧放在市场份额的抢占之中,从而忽视了对于勘察人员素质的培养。而为了对勘察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勘察单位就应当必须对其起到重视,并以良好有效的培训教育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切实的提高,同时,还应当根据工作人员的性质不同,如记录员、编录员、勘察人员等,应当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专业技能训练。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作用就是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后续的质量。这就需要相关勘察单位在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当中,以良好、必要的措施来对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从而真正的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伟.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2]段辉云,石东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3]谢林冲.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