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新课改深入进行的当下,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作用,实现政治老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促进高中生通过课堂提问,深入地了解所学习的政治知识,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古人说:“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来自怀疑。”“学习贵有可疑,小小的疑问会取得很小的进步,大的疑问会带来重大的进步。”在教育中,问题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手段。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通过确认行为、确认学习、鼓励思维、来起到整合知识的方式。因此,课堂问题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问题不仅会随机分配几个问题。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需求独特地设置他们的问题,因此问题成为联系课文知识点的良好链接,并可以动员学生积极地思考。因此,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准备问题的设置,文章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供参考。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根据笔者对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观察来看,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虽然在学科素养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授课中部分教学老师过于重视教材,单纯教授教材中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混乱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在高中授课中,主要以备战高考为最终目标,教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好成绩,会画出众多重要考点,告诉学生只去背就好了,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脱离现实生活,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
(二)缺乏对教学资源的灵活探究
新课改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老师也积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思想,然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这一变化不太明显。主要因高中这一时期是较为关键的时期,学生面临高考,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也使得高中教学老师将效率放在第一位,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这一状况,有些学校也会组织一些公开课供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部分教师在公开课上会精心设计,如何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使教学环节设计得更加完美,但在平时教学中,却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出的问题应有启发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了解他们对政治课堂中所讲授的政治的掌握的知识情况,或者为了检测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提问,只是课堂提问所起到的次要作用。高中政治课对高中生进行课堂提问,主要是通过问题来激发高中学生对政治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深入有效地探究所学习的政治知识,强化他们对所学习的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效率,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为了使提问更有启发性,就需要高中政治老师多了解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已经掌握的政治知识,现有的认知水平等实际学情,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性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对课堂提问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尽量不要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诸如此类无效的提问词语,应该根据提出的问题应用合适的提问词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应做到循循善诱,应能灵活变化,应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春节前生鲜市场的商品的价格比平时高很多?而在春节过后生鲜商品的价格却会持续走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解释说明。这样的提问给了学生前后的对比,同时也让学生从市场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思考。
(二)难易适度
设计问题既困难又容易解决。换句话说,它必须在学生的“最近的发展领域”中。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并站在学生发展的最前沿。因此,课堂上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难度级别应该适中,问题应该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且问题至少应为“可能”或“更高级别”。等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近期发展领域”。在教学体系中,课堂上的问题难度应适合大多数高中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靈活性”来理解问题。必须有“压迫感”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延伸感”才能满足优生学的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捍卫了“适应性原则”。因此,在课堂上提问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不要导致学生出现“我有疑问,但并不难”或“我怀疑太难”等现象。对于“是不是对”和“是对的吗?”这类的问题,学生一经阅读就可以立即找到现成的答案,这无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唤醒他们的思维。相反,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刻,学生在听到疑惑并犹豫该怎么做时会灰心。这不仅没有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而且如果继续下去还会削弱学生的热情。因此,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确定怀疑的程度,减轻难度,并面对学生的现实。
例如,在研究“生命价值”的概念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首先,高中第一年的经济学中“价值”是什么意思?第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支笔的价值是什么意思?第三,哲学上的“价值”是什么意思?第四,“生命价值”是什么意思?这种深度的深度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经济学的“价值”,日常生活的“价值”到哲学的“生命的价值”的逐步链接。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的深入有效实施,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堂提问这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中政治老师想要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多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秦玉燕.高效理念下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教学技巧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8):191.
[2]李敏华.高效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教学技巧探究[J].当代人,2018(20):186.
[3]姜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小结技巧举隅[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古人说:“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来自怀疑。”“学习贵有可疑,小小的疑问会取得很小的进步,大的疑问会带来重大的进步。”在教育中,问题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手段。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通过确认行为、确认学习、鼓励思维、来起到整合知识的方式。因此,课堂问题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问题不仅会随机分配几个问题。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需求独特地设置他们的问题,因此问题成为联系课文知识点的良好链接,并可以动员学生积极地思考。因此,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准备问题的设置,文章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供参考。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根据笔者对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观察来看,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虽然在学科素养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授课中部分教学老师过于重视教材,单纯教授教材中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混乱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在高中授课中,主要以备战高考为最终目标,教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好成绩,会画出众多重要考点,告诉学生只去背就好了,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脱离现实生活,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
(二)缺乏对教学资源的灵活探究
新课改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老师也积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思想,然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这一变化不太明显。主要因高中这一时期是较为关键的时期,学生面临高考,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也使得高中教学老师将效率放在第一位,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这一状况,有些学校也会组织一些公开课供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部分教师在公开课上会精心设计,如何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使教学环节设计得更加完美,但在平时教学中,却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出的问题应有启发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了解他们对政治课堂中所讲授的政治的掌握的知识情况,或者为了检测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提问,只是课堂提问所起到的次要作用。高中政治课对高中生进行课堂提问,主要是通过问题来激发高中学生对政治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深入有效地探究所学习的政治知识,强化他们对所学习的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效率,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为了使提问更有启发性,就需要高中政治老师多了解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已经掌握的政治知识,现有的认知水平等实际学情,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性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对课堂提问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尽量不要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诸如此类无效的提问词语,应该根据提出的问题应用合适的提问词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应做到循循善诱,应能灵活变化,应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春节前生鲜市场的商品的价格比平时高很多?而在春节过后生鲜商品的价格却会持续走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解释说明。这样的提问给了学生前后的对比,同时也让学生从市场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思考。
(二)难易适度
设计问题既困难又容易解决。换句话说,它必须在学生的“最近的发展领域”中。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并站在学生发展的最前沿。因此,课堂上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难度级别应该适中,问题应该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且问题至少应为“可能”或“更高级别”。等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近期发展领域”。在教学体系中,课堂上的问题难度应适合大多数高中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靈活性”来理解问题。必须有“压迫感”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延伸感”才能满足优生学的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捍卫了“适应性原则”。因此,在课堂上提问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不要导致学生出现“我有疑问,但并不难”或“我怀疑太难”等现象。对于“是不是对”和“是对的吗?”这类的问题,学生一经阅读就可以立即找到现成的答案,这无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唤醒他们的思维。相反,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刻,学生在听到疑惑并犹豫该怎么做时会灰心。这不仅没有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而且如果继续下去还会削弱学生的热情。因此,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确定怀疑的程度,减轻难度,并面对学生的现实。
例如,在研究“生命价值”的概念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首先,高中第一年的经济学中“价值”是什么意思?第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支笔的价值是什么意思?第三,哲学上的“价值”是什么意思?第四,“生命价值”是什么意思?这种深度的深度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经济学的“价值”,日常生活的“价值”到哲学的“生命的价值”的逐步链接。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的深入有效实施,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堂提问这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中政治老师想要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多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秦玉燕.高效理念下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教学技巧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8):191.
[2]李敏华.高效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教学技巧探究[J].当代人,2018(20):186.
[3]姜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小结技巧举隅[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