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学物理的“双基”教学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双基”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你不能把“双基”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已。“双基”教学更重视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形成过程的再现,更关注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与素养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双基”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笔者也听到或看到了一些反对又或怀疑的声音与文章。笔者想从多年毕业班物理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再谈一下中学物理“双基”教学的实质、方法与作用。
  要正确认识物理“双基”教学的作用。
  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物理走进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解决书本上的物理习题应付考试。笔者多年来坚持“双基”教学,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学生的物理成绩显著提高,正如俗话所讲,这是“水到渠成”。例如:大家都在初中物理课中学习过光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特点,但是在生活中真的遇到了照相机、望远镜也还是一知半解,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很难说清其所以然。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物理教师,因为很多的物理教师都是根据考试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对考查中非重点内容很多选择“一带而过”。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物理成绩可能比较好,但是势必导致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一块“真空地带”,当然这样的“真空地带”也同样会出现在物理的“热学”、“电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物理能力水平就会遇到瓶颈很难现有提升,而且会感觉物理学习举步维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每次的形成检测成绩不是委理想,会在基础习题上了现失分。学生在听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更是感觉力不从心——能听懂老师的讲却很难独立、正确、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做题太少,从而很自然的进入“题海战术”。短时间内“题海战术”确实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势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总成绩提升不会明显。从而出现了各个学科成绩“此起彼伏”的不稳定现象,因为忽视了“双基”的教学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的目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放在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责任重大。
  教师不能忽视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公式)的形成过程,而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的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简单的变成机械记忆、重复训练的呆板过程。把本该充满乐趣,对学生原有认知形成冲突的物理现象、物理本质变得晦涩难懂。如果作为物理教师再不够风趣幽默,可以想象作为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感受是怎样的味如嚼蜡。重视“双基”要从教师做起!要从正确认识“双基”做起!
  例如在学习密度一节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变化,体积随之改变,但质量与体积的幽会保持不变。换另几种物质重复实验仍可得出上述结论。(可分小组实验,每个小组用不同的一种物质来进行多次实验,教师将实验数据收集所展示給全体学生分析)学生会自然总结出:每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变的,一定的)(忽略实验误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和图像(见下图)对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又可容易的得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的性质。此时教师可顺势给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学生是极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在上述针对密度的“双基”学习中,学生同时也会发现①④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是成正比关系②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是无关的,密度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③学生也在“双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的引导和组织下,全面、深入地掌握了密度的相关知识,在日后的相关运用中也会有的放矢。
  在这个实验课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利用已有知识和认知了发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且全面,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学生也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素养必定能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双基”形成过程。特别是在毕业季,毕业班的教师更不能跳过这一重要的复习环节而直接进入浩瀚如烟的题海之中。教师要通过对“双基”内容的更全面、系统的回顾,引领学生发现自身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并帮助学生把物理知识形成体系,找出物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解决物理问题基本适用的思维与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之后,与核心素养有关的词语就被经常提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当下时代教育的必需品,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小学是培养一个人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普遍都很小,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还很单纯,很容易受当前环境所影响和改变,基于这种背景下,为了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和道德观念。学校需要对道德法治类教学的重视,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对小
期刊
◆摘 要:对于如何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措施。许多学者提出了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中的设想,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教学策略发生了巨大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状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存在难以突破的困境,如何提高解读文本的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仍需探究的话题。本文通过尝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句式改变这一语法知识,探究出解读文本的新方法。结果发现,句式改变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调动了学生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语气改变;节奏改变;语意改变;文本解读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其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先辈的智慧结晶,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古诗词语言晦涩难懂,表现手法抽象笼统,加之古诗词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很难从古诗词中获得情感与审美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诗词诵读、情境创设、语言品悟、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探究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
期刊
◆摘 要:游戏活动是以引导儿童进行观察与想象,并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的一种活动方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游戲活动中对特殊需要儿童可以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自由组合游戏的玩伴,愉悦地开展游戏活动,感受到快乐,因此游戏是促进特殊需要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在游戏活动中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活动;特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为语文阅讀教学工作提供了海量的阅读资源,教师需要对阅读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并结合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导入阅读教学情境。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然后指出互联网+与阅读教学情境导入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阅读教学;教学情境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技巧,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对教材的内容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虽然现代教育模式越来越趋近于创新应用型,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现在对于小学生的古诗词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故此,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古诗词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本文以新课程为背景,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古诗词的教育状况,提出了提高中国古代古诗词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期刊
◆摘 要: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英语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真实的场景或者在人为创设出的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师利用语言动作,实物或模型、图片、简笔画、多媒体技术和角色表演创设出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活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摘 要:本文就“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进行教学设计,并就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关键词:图象;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完整生成过程,体现了课堂结构的严谨性与知识间的逻辑连贯性,具体设计如下。  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诱导公式的基础上,来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注重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破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审美困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感受文言文,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接受美的熏陶。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或通过激发兴趣以领略表现手法之美,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感受形象之美,或饰演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