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工程一般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因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要求混凝土构件不但要有正确的外形,而且要获得良好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混凝土 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而混凝土工程一般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因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混凝土工程要从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要求。
一、混凝土的制备
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及不同部位来选用。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抗冻、抗渗、耐磨等优点,适用于北方地区一般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冬期低温环境及遭受冰冻部位的结构施工等。矿渣水泥耐水、耐腐蚀、水化热低,优先用于潮湿及水位以下的基础,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泥进场时应检查出厂日期和合格证,堆放地点、环境、储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如有受潮、结块变质或出厂超过3个月的情况,都要做复查试验,按复验后的实际强度使用。
(2)骨料
混凝土用砂一般以细度模数为2..5~3.5的中、粗砂最为合适,孔隙率不宜超过45%。常用石子有卵石和碎石,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超过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
(3)水
混凝土拌合水应该用饮用水。
(4)外加剂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缓凝、改善和易性、抗冻、早强等作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相应试验,确定适当的掺量并调整水灰比。
2、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制,可以做到自动上料、称量,出料和集中操作控制,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用自卸汽车直接供应搅拌好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然后直接浇筑入模,改进了混凝土的供应,节约了水泥和骨料,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保证连续浇筑,,但也不能有大量自卸汽车堆积在现场,影响施工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持续搅拌,保持其均质性、和易性及塌落度。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钢筋隐蔽、模板预检、预埋件预检、安装工程等相关验收项目已完成,经监理签字认可。
(2)混凝土浇筑令等相关资料签认完毕。
(3)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等杂物已清净。
(4)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等杂物已清净。
(5)模板的湿润工作已完成,且无积水。
(6)混凝土泵车或地泵、泵管铺设、承台或塔吊、吊斗已调试就绪。
2、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通过浇筑振捣完成成型,使结构构件外型正确、内部密实、表面平整光滑,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要求。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浇筑层高度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具体应根据混凝土的供应能力,一次浇筑量,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等因素决定。
②浇筑混凝土过程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连续性,若间隔超过2h则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③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按顺序移动,甩棒间距不大于30—40cm。振捣次层时应插入前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且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使用平板振动器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确保无漏振部位。
④混凝土自卸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溜槽或溜管等引导措施。
⑤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筋”、“看模板”,经常观察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及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堵塞等情况,模板有无胀模或跑浆,确认模板支撑体系始终牢靠,如有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整改完成。
(2)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关于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了解产生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能大大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流失、石子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俗称“蜂窝”。产生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时下料过高造成离析;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多出现在梁柱边角处)。针对“蜂窝”现象,浇筑前应确认模板缝堵塞封严,浇筑中要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胀模跑浆,分层浇筑,充分振捣密实。对于蜂窝较大的情况,应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石子,洗刷干净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
“麻面”则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小凹坑、麻点等粗糙现象,但无钢筋外露。产生的原因如模板在安装前表面杂物未清净;隔离剂涂刷不当,导致拆模时粘带损坏;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形成麻面;另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充分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也会形成麻面。因此,模板安装前应先把表面清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再均匀涂刷长效隔离剂,浇筑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堵严模板缝隙;充分振捣将气泡彻底排出。
拆模后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造成“露筋”。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或构件截面宽度小,钢筋分层排布过密,浇筑中有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无法充满钢筋周围,也会造成露筋。因此在钢筋绑扎时要严格规范,合理布局,杜绝“并筋”现象;在浇筑前应当全面检查钢筋垫块分布情况,数量不够及时补充,“看筋”人员在浇筑中及时调整错位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若拆模后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在外,则是“孔洞”。多形成在钢筋较密部位或预留孔洞及埋件处,混凝土浇筑时被钢筋或杂物阻挡,模板未填充密实;离析或一次浇筑量过大、过厚,超出振捣棒作用范围,也容易造成孔洞。因此,浇筑中应确认模板完全填实混凝土,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控制好下料高度、一次浇筑厚度。对于孔洞应将周围松散石子凿除,用压力水洗净湿润,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
另外,浇筑中应铺设人行通道,不得直接踩踏楼板分布筋,不得碰动预埋件和插筋等。避免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踏,保护模板牢固和严密。注意加强成品保护,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对于处在人多运料通道的构件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结 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全过程控制,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施工中混凝土构件会产生各种缺陷,必须在浇筑前做好预控措施、浇筑中严格规范操作规程、浇筑后及时、规范整改合格。保证构件不仅要具有正确的外形,而且要获得良好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姚荣 王思源,《建筑施工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第123页
2.马咏梅,《混凝土工程技术问答详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第188页
3.赵军,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国海洋出版社2006.2第3页
4.霍华刚《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第56页
5.肖强,《混凝土施工》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第95页
6.迟岩,《土建施工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第10页
关键词:混凝土 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而混凝土工程一般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因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混凝土工程要从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要求。
一、混凝土的制备
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及不同部位来选用。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抗冻、抗渗、耐磨等优点,适用于北方地区一般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冬期低温环境及遭受冰冻部位的结构施工等。矿渣水泥耐水、耐腐蚀、水化热低,优先用于潮湿及水位以下的基础,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泥进场时应检查出厂日期和合格证,堆放地点、环境、储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如有受潮、结块变质或出厂超过3个月的情况,都要做复查试验,按复验后的实际强度使用。
(2)骨料
混凝土用砂一般以细度模数为2..5~3.5的中、粗砂最为合适,孔隙率不宜超过45%。常用石子有卵石和碎石,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超过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
(3)水
混凝土拌合水应该用饮用水。
(4)外加剂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缓凝、改善和易性、抗冻、早强等作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相应试验,确定适当的掺量并调整水灰比。
2、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制,可以做到自动上料、称量,出料和集中操作控制,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用自卸汽车直接供应搅拌好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然后直接浇筑入模,改进了混凝土的供应,节约了水泥和骨料,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保证连续浇筑,,但也不能有大量自卸汽车堆积在现场,影响施工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持续搅拌,保持其均质性、和易性及塌落度。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钢筋隐蔽、模板预检、预埋件预检、安装工程等相关验收项目已完成,经监理签字认可。
(2)混凝土浇筑令等相关资料签认完毕。
(3)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等杂物已清净。
(4)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等杂物已清净。
(5)模板的湿润工作已完成,且无积水。
(6)混凝土泵车或地泵、泵管铺设、承台或塔吊、吊斗已调试就绪。
2、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通过浇筑振捣完成成型,使结构构件外型正确、内部密实、表面平整光滑,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要求。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浇筑层高度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具体应根据混凝土的供应能力,一次浇筑量,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等因素决定。
②浇筑混凝土过程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连续性,若间隔超过2h则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③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按顺序移动,甩棒间距不大于30—40cm。振捣次层时应插入前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且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使用平板振动器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确保无漏振部位。
④混凝土自卸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溜槽或溜管等引导措施。
⑤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筋”、“看模板”,经常观察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及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堵塞等情况,模板有无胀模或跑浆,确认模板支撑体系始终牢靠,如有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整改完成。
(2)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关于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了解产生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能大大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流失、石子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俗称“蜂窝”。产生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时下料过高造成离析;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多出现在梁柱边角处)。针对“蜂窝”现象,浇筑前应确认模板缝堵塞封严,浇筑中要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胀模跑浆,分层浇筑,充分振捣密实。对于蜂窝较大的情况,应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石子,洗刷干净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
“麻面”则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小凹坑、麻点等粗糙现象,但无钢筋外露。产生的原因如模板在安装前表面杂物未清净;隔离剂涂刷不当,导致拆模时粘带损坏;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形成麻面;另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充分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也会形成麻面。因此,模板安装前应先把表面清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再均匀涂刷长效隔离剂,浇筑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堵严模板缝隙;充分振捣将气泡彻底排出。
拆模后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造成“露筋”。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或构件截面宽度小,钢筋分层排布过密,浇筑中有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无法充满钢筋周围,也会造成露筋。因此在钢筋绑扎时要严格规范,合理布局,杜绝“并筋”现象;在浇筑前应当全面检查钢筋垫块分布情况,数量不够及时补充,“看筋”人员在浇筑中及时调整错位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若拆模后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在外,则是“孔洞”。多形成在钢筋较密部位或预留孔洞及埋件处,混凝土浇筑时被钢筋或杂物阻挡,模板未填充密实;离析或一次浇筑量过大、过厚,超出振捣棒作用范围,也容易造成孔洞。因此,浇筑中应确认模板完全填实混凝土,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控制好下料高度、一次浇筑厚度。对于孔洞应将周围松散石子凿除,用压力水洗净湿润,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
另外,浇筑中应铺设人行通道,不得直接踩踏楼板分布筋,不得碰动预埋件和插筋等。避免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踏,保护模板牢固和严密。注意加强成品保护,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对于处在人多运料通道的构件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结 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全过程控制,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施工中混凝土构件会产生各种缺陷,必须在浇筑前做好预控措施、浇筑中严格规范操作规程、浇筑后及时、规范整改合格。保证构件不仅要具有正确的外形,而且要获得良好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姚荣 王思源,《建筑施工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第123页
2.马咏梅,《混凝土工程技术问答详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第188页
3.赵军,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国海洋出版社2006.2第3页
4.霍华刚《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第56页
5.肖强,《混凝土施工》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第95页
6.迟岩,《土建施工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