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 山东枣庄 277400)摘要: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两组在疾病的治愈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作用显著,效果满意。
关键词:音乐疗法; 心理护理;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48-01 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217/10万,全国每年发病数逾150万人[1]。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活动受到破坏,语言肢体的障碍,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悲观自忾、消极厌世,甚至出现轻生或自杀倾向,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和康复。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们对25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2例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验确诊为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男84例,女42例,年龄40-74岁,平均57岁;对照组男85例,女41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2]。由于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2],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恐惧害怕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状态。接诊时护士仪表整洁端庄,态度热情诚恳,主动到床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病因病情,对语言反应能力差的患者应语气和缓、语言清晰,要注意运用保护性、安慰性语言。b.正确树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护士向脑卒中患者宣传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保健知识,将疾病的发病机理、转归、治疗护理等专业性术语,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参与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主动性。c.注重心理细节护理,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语言的障碍,多有自卑心理[2],不愿在众人面前迈腿、张嘴,护士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心理疏导,让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顾虑,全身心的配合治疗护理。与家属陪人沟通患者的病情、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疾病的恢复情况[3],分享患者的点滴进步,给予患者经济情感上的支持。与患者谈心,开导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到被需要和被尊重。②音乐疗法:在温馨的室内柔美、舒缓的音乐慢慢响起,轻轻萦绕在病房中,使患者的心情快速归于平静,消散烦躁不安、恐惧害怕,逐渐放松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集中治疗时保持房间安静,让患者沉浸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减轻痛苦,缓解紧张。每天晚上听30分钟抒情音乐,使患者在音乐中入睡,利于入眠及病情稳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治愈119例,占94.4%;对照组治愈108例,占85.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者123例,占97.6%;对照组对护理满意者107例,占84.9%。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能使颅腔、胸腔或组织产生共振,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中,我们选用20-50Hz频率范围最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快感和陶醉感的音乐。用近乎于l/f2的振动,给人以安全舒适感,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同时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缩短了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2.
[2] 廖雅娟.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1-92
[3] 林俐.心理康复护理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44-445
关键词:音乐疗法; 心理护理;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48-01 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217/10万,全国每年发病数逾150万人[1]。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活动受到破坏,语言肢体的障碍,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悲观自忾、消极厌世,甚至出现轻生或自杀倾向,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和康复。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们对25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2例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验确诊为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男84例,女42例,年龄40-74岁,平均57岁;对照组男85例,女41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2]。由于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2],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恐惧害怕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状态。接诊时护士仪表整洁端庄,态度热情诚恳,主动到床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病因病情,对语言反应能力差的患者应语气和缓、语言清晰,要注意运用保护性、安慰性语言。b.正确树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护士向脑卒中患者宣传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保健知识,将疾病的发病机理、转归、治疗护理等专业性术语,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参与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主动性。c.注重心理细节护理,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语言的障碍,多有自卑心理[2],不愿在众人面前迈腿、张嘴,护士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心理疏导,让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顾虑,全身心的配合治疗护理。与家属陪人沟通患者的病情、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疾病的恢复情况[3],分享患者的点滴进步,给予患者经济情感上的支持。与患者谈心,开导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到被需要和被尊重。②音乐疗法:在温馨的室内柔美、舒缓的音乐慢慢响起,轻轻萦绕在病房中,使患者的心情快速归于平静,消散烦躁不安、恐惧害怕,逐渐放松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集中治疗时保持房间安静,让患者沉浸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减轻痛苦,缓解紧张。每天晚上听30分钟抒情音乐,使患者在音乐中入睡,利于入眠及病情稳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治愈119例,占94.4%;对照组治愈108例,占85.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者123例,占97.6%;对照组对护理满意者107例,占84.9%。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能使颅腔、胸腔或组织产生共振,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中,我们选用20-50Hz频率范围最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快感和陶醉感的音乐。用近乎于l/f2的振动,给人以安全舒适感,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同时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缩短了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2.
[2] 廖雅娟.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1-92
[3] 林俐.心理康复护理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