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原直久 以父之名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富堂》:作为日本摄影师,您却历40年之久,拍摄法国巴黎的影像,这是为什么?
  原直久:我与欧洲结缘是在大学毕业第二年的1971年的夏天,那时我首次作为摄影助手带着8×10厘米的摄影设备,开始了为期三个月,行程长达20000公里的摄影旅程,第一站到达的就是巴黎。我的父亲也曾经画过一些关于巴黎的画,不知我是否受其影响,在此之前他一直对巴黎的街道有一种特别的憧憬。我创作的动机一部分来自父亲,另一部分则是归功于学生时代阅读的贝伦尼斯·阿博特的作品。
  当然,我还有一部分作品以日本千叶县的海、海岸,以及欧洲、亚洲,尤其是韩国,以及中国的上海、北京为拍摄主体。而此次在爱普生展出的作品,主要从欧洲系列中抽选出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的部分作品进行展出。
  《财富堂》:我们注意到,您的作品大多以自然与都市的协调关系为表达重点,这是怎样的一种创作冲动呢?
  原直久:你注意到我的创作冲动,确实!这股冲动与我学生时代看到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在1964年4月10日发行的《生活杂志》(LIFE)上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肖像有关,这位美国作家所著的《流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又是我取材欧洲的初衷。
  我的作品一直是以自然与都市的关系为主题,追求我个人的风景概念。近年来,由于银盐照片的制作方式发生危机,促使我开始追求复古的铂金印相法制作照片,力争在发挥表现力、色调的美感、远近感的描绘等体现8×10厘米大型相机优势的同时,探寻铂金照片这种古典印相技法与数字负片结合的可能性,致力于发挥高贵、简约而又极尽完美的黑白照片的拍摄效果。
  时间的遗产
  和许多摄影爱好者一样,现任日本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原直久也是一个街拍达人。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如摄影术诞生初期的那些家伙一样,喜欢十年如一日地扛着8×10厘米底片的相机,游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与其他欧洲的城市。从这身摄影行头上,有时候人们很有可能觉得这是一位魔术师。事实上,摄影术发明之初,在“黑幕”后边“暗箱操作”的摄影师,确实是富有魔力的。
  原直久拍摄的主题、风格、视点、表现手法排除了刻意的修饰,还原了拍摄物品本身的意境。本次展览结合爱普生卓越的“艺术微喷工艺”以及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超光滑美术纸,巨幅尺寸的作品令人感受到与被摄体鲜活的等距离的对话。而眼前的这14幅作品,拍摄年月大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系由底片制作而成。
  现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系任教的金鹤是原直久的学生。金鹤在1989年考入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认识了原直久老师。“当初也没有感到原直久老师有多么了不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亲切和蔼、喜欢讲笑话的老师。每当去听原直久老师的摄影基础课时,总让我着急为难的是——他上课没有讲义、教科书,讲课的内容天南地北,笔记不知从何着手。起初听课忙于奔命,久而久之习惯了原直久老师的授课方法后,他让我明白了‘摄影是用身体把它记住的,而不是用脑子去记住它。’”金鹤如此说。
  早在1971年原直久刚从日本大学摄影系毕业,作为摄影助手第一次到访了法国巴黎,直到现在,原直久数十年如一日执著地使用8×10相机游走于巴黎与欧洲其他城市中,拍摄了1万多张8×10黑白底片,他精心制作的高品质的黑白照片以及铂金照片在日本、韩国、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举办了20多次个人摄影展。
  其实,在学生时代,原直久就受画家父亲的影响,对巴黎产生了浓郁的向往。原直久的大学时代,正逢1966至1969年,是日本国内大学纷争时期,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这一时期,原直久度过了不安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毕业前后一年,当时日本摄影深受欧美影响,流行使用135单反相机,刻意使影像产生抖动。甚至于追求这样一种粗糙的效果——摄影作品“没有粗颗粒就简直不能称作是作品”。
  在这样一个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阶段,原直久却在追求如何使自己的摄影作品回归摄影原点。他从斯蒂格里茨、韦斯顿、亚当斯精致的黑白摄影作品中寻找答案。果然,大画幅相机是有魔力的,所谓相机的高描写力,作品丰富的表现力,让原直久更自如地将日常的被摄体用心地记录下来。正如日本著名摄影评论家泽本德美对原直久如此评价:“8×10高画质影像,理所当然能够清晰地记录墙壁中的裂缝,石板的裂纹以及建筑中有人住的气息。在原直久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与被摄体进行对等距离的对话。”
  在金鹤的学生时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原直久家里的暗房,在暗房里挂着一幅“现代摄影之父”斯蒂格里茨的肖像。原直久说:“他每时每刻都在检查我的作品!” 也许,如此40年如一日的检视,才成就了原直久《时间的遗产》。
其他文献
王庆松 男  1966年生于黑龙江大庆  199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为职业艺术家,至今居住于北京  部分作品被西班牙Billstone基金会、美国加州圣迭戈美术馆、2005年德国杜塞尔多夫K20和K21、美国迈阿密Cisneros基金会等收藏  王庆松的大幅摄影《跟他学》和《跟我学》以现实为背景、以专题为对象,呈现了转型中的中国读书现场和教育景观,是整体社会追求现代教育的一种浓缩和视
期刊
《虚拟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 in  Cyberspace)》、  《无中生有(Out of Nothing)》、  《无始无终(Limitless)》、  《灰飞烟灭(Disillusion)》,  数字三维视频,在油库内展出。  缪晓春 男  1964年生于江苏无锡  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德
期刊
已经不记得何时萌生的印象,自小觉得东德是个满目疮痍的穷酸阔土。可能是书本教育扩充了战后柏林如何为诸国列强瓜分历史的比例,亦可能是由“柏林墙”引发的文学和艺术制造的视觉记忆。由于太错综变幻的政治原因,使得柏林成为这样一座命运多舛的重要城市。萌发过重要艺术运动的历史也不可避免地让它成为艺术重地。而如今的柏林,随处都可能撞见艺术家。  体验柏林  就在登上带着多种性格的巴塞尔至柏林航班的前一个半小时,瑞
期刊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赵 涌  关键词 大型装置艺术品吸引海外藏家  泓盛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6月28日—7月8日  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  上海建国饭店  8个专场  财富堂:去年春拍,泓盛首次推出了 “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画家经典遗珍”专场,就水彩专题拍卖获得了极大社会影响,今年又推出了“纪念哈定诞辰90周年水彩艺术专场”,这次精心策划肯定又能造成轰动新闻效应?  赵涌
期刊
舒勇 男  1974年生于湖南溆浦  1992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  被称为“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  “行为艺术营销”创始人  现为职业艺术家,生活于北京  舒勇的《古歌砖》装置作品,用树脂浇注而成,透明,呈方形砖,平铺于草坪上。每块砖(37x15x9厘米)里面浇注了艺术家收集书写的各种文化现象词汇,有中文,也有相应的英语翻译,以表达当代社会的生活理念、流行状态和社会变化的信息。艺术家通过这些社
期刊
去年5月,在花园酒店的上海城市艺博会看展,三层楼上下溜达,看到的作品很多很多——但能够记得的,尤其是能够在一年之后依然清晰记得的,实在不多。  当时我在某家画廊进驻的客房洗手间里,看到镜台上和浴缸里分别放置着大小两张油画。好多人都留步在那间小小的盥洗室里,等着用放在镜台上的那些如同观赏3D电影一样的红蓝玻璃纸眼镜,在白炽灯下来观看这两张画作。“哦哟,老立体的呢,这个刷牙的裸男好像真的站在浴室里一样
期刊
胡曜麟 男  1977年生于浙江宁波象山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选取徽派建筑的主体元素,在处女花园搭出一个装置式空间,视觉呈现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徽派建筑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样式,其形制与结构都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是它们在中国不断减少,越来越稀缺和珍贵。我们把抢救保存下来的民居建筑建构拿到威尼斯双年展现场,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在快
期刊
童红生 男  1967年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3年赴法国学习,走访欧洲列国  2001年定居北京  2005年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教绘画艺术至今  现为职业艺术家,生活于北京  童红生的《器物》系列绘画陈列在三面围合的展墙上,成为一个整体的观看对象,与前景的菱形展墙构成几何的一致性,内在地与油库空间内的其他图像构成相关联的言说关系。这些器物绘画是
期刊
总统套房是高星级酒店设置的最豪华的客房,具备接待国家元首、政务要员的各种细节条件,故得名“总统套房”,现实中该种客房大多时间用于接待集团总裁、富商巨贾、影视明星等社会名流。但“总统”两字,无疑让人在顶级奢华的理解以外,还感受到高贵、威严和神秘。  所以,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可以在总统套房里观赏一个精美的艺术展览——上海豫园万丽酒店的总统套房,就曾在4月下旬接待了许多来访的嘉宾、媒体和观众,让大家在无比
期刊
最近沪上有两个摄影展,颇受圈内人注目,两位摄影师的作品甚至还引起收藏界人士的关注——有藏家甚至携款到展览现场,期望能得到其中的上佳作品。这就是在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举行的大画幅摄影家原直久个展《时间的遗产》,以及在外滩22号举行的上海摄影家刘沙个展《摄界》。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在日本摄影界颇为著名的原直久先生,还是近年来在沪上摄影圈中大热的刘沙先生,都抱着坦然的心态——虽说作品待价而沽,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