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认知同化论突破物质的量教学的重难点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认知同化论,从学生熟知的初中化学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出发来突破物质的量的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认知同化;物质的量;先行组织者
  一
  “物质的量”作为基本物理量,是高中必須学习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更贯穿于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始终。在新课改下,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将其安排在必修I的第一部分,把“物质的量”概念作为引领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前最先接触的重要概念。但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普遍感到“物质的量”难教、难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它把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宏观引入微观。在微观的世界里,需要人们更多地使用发达的抽象逻辑思维来重新认识事物的本质,但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演绎能力不强,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由于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与日常生活基本无联系,实验室又没有相应的测量仪器,因此缺乏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造成学生在接触之后感觉天方夜谭般难以接受。
  第三,三套教材在“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时无一例外地先介绍“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此安排对学生而言,没有初中化学知识的铺垫,总是太过突兀与深奥。
  基于上述因素,导致学生不易从心里真正体会物质的量的系统给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反而使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占了上风,测查成绩总是很不理想。
  二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化学教师都针对以上问题对这一章的教学改革做过有益的尝试,而本文就是一例。利用认知同化论,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化学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出发,突破物质的量教学的重难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知同化理论是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其理论核心可以用他所著书的扉页中的一句话概括: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则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由此他提出了重要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即意义学习论。他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决定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协调与整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呢?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同化的具体策略——先行组织者。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同时还可以在促进学生建立学习心向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展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物质的量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千克 安培 摩尔
  目的是通过将新概念与已有概念建立联系,初步理解新概念的涵义。但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种概念“抽象”的特点并不是通过一次简单是类比就能理解的。任何学生都有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这种经验中蕴藏着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这种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帮助其形成对新的学习知识的同化,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结构化,即学习者必须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分化。
  【过渡】物理量一般都会有其物理意义,像长度可以描述物体的长短,温度可以描述它的冷热程度,那么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呢?
  【展示】两只烧杯,里面盛水,一多一少。
  【讲解】描述物质的多少,人们一般会想到比较它们的质量、体积。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去描述它,那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来比较这两杯水中水分子数目的多少。假设A杯水是2万个水分子,B杯水是1万个,显而易见装2万个水分子的烧杯的水要多。所以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可以像质量、体积一样来描述物质的多少,而且它侧重于描述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的多少。
  【设置情景】微观世界里的粒子数目是非常庞大的。通过测定,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所以用物质的量直接来计量分子数是很不方便的,那么物质的量应怎样来计量分子数目才是切实可行的呢?
  设置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搜索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激发了学知识的愿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获得新知识的必要条件。
  【引导】生活中,我们如何购买面粉?为什么不买一颗或几粒面粉?
  【讲述】“买面粉”的记数思路是“将微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物体(面粉)‘集合’成大量可称的质量”,这个思想就可以用来解决前面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摩尔:将规定数目的微观粒子堆在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一个单位,用以计量物质的粒子的多少。
  从感性的原有生活经验出发,并由已知的物理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实现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过渡,很快就可以建立起对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物理量的认识。
  【设疑】用什么样的微粒集体作为标准来联系宏观与微观世界最为适合,它的具体数目是多少?
  【解析】对于这一难点,通常教学设计中认为由于摩尔概念本身缺乏具有统摄性上位概念,难以寻求有效的先行组织者,后续学习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总是以已知条件的形式出现等原因,教学往往由学生自行从教材中寻找现成陈述,教材这样的处理方式试图将教材结构作为定论形式加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必然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从概念同化角度看是不适合的。所以,笔者通过设计平行的比较性组织者以期用同化方式完成“摩尔的规定”的教学。
  【展示】“相对原子质量规定”的短片。
  【讨论】“微粒集体”应该如何规定。
  【解析】学生应用原有的相似概念学习新概念的同化方式,无疑有助于新旧知识的综合与巩固,从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形成、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类比,这是新旧概念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同化策略的关键。学习心理学认为正面的、相似的概念有利于形成概括的信息,而反面的、相异的信息则有利于提供辨别的信息。“物质的量”概念和其他概念(如物质质量、数量等)具有较多相似属性,下一步应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相似概念的比较上,并适当通过简单计算找出“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
  【讨论】1.一盒粉笔 50支粉笔;一打羽毛球 12支羽毛球;一箱啤酒 24瓶啤酒;一摩尔微粒 个微粒。
  2.以下说法正确吗:1mol大米约含有6.02×1023个大米,试计算1mol大米平均分给10亿人,则每人可得多少斤大米。
  总之,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因此在概念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采用多种方法,提供各种直观的、具体的范例,为新学的概念找到固定点;帮助学生将新学概念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之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完善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闫蒙钢,陈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J].化学教育,2008,(5).
其他文献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物物相连的先进理念。通过智能感知识别物品信息。进而实现高速通信,以便于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物品进行集中、高效的控制管理。
摘 要: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己经成为计算机技术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中虚拟校园就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本文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所研究系统的构架、组织方式、创建平台及使用软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其构建过程与方法,最终完成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虚拟校园;三维虚拟场景;C#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为灵境技术。其特征是
摘 要:新课导入的根本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酝酿情绪和带入情境。导课成功,是教学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导入;方法;运用  明朝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一书中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固然是论诗之道,但迁移至讲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像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一次演讲要有好的导语,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一样
一、实验室设备管理可视化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需要反复借用的设备。在对大量位置不固定的设备进行管理时,管理员往往会面对如下一些问题。  1.仪器设备管理以文字为载体。在平常的设备管理中,往往是利用账目表来记录设备的各种参数,如设备出厂号、生成日期、购置日期、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规格等。在计算机中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软件也有不少,其中对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习作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习作方法的指导,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学生习作兴趣不浓,往往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有事写不出,抄写、仿写严重,甚至出现考试背作文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从内因出发,从学生着手,改变学生的习作观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敢写、能写、乐写,体会习作过程的
摘 要:作为辅导员,两三年就会送走毕业生,迎来新学生,因为年龄层次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成长经历的各异,新生方面的问题多多、工作繁杂。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新生     多年来的辅导员经验表明,辅导员工作开展得好坏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就像医生一样,对于病人要对症下药;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也要对症下药,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敏感问题、接受程度,等等。 
近年来,刺槐凭借自身生长迅速、耐腐蚀、耐水湿、燃烧缓慢、热值高和木材坚韧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刺槐不仅可以用来造林观景,还可以用来净化城市空气,保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为主。  关键词:学习兴趣;识字方法;识字空间    中国汉字的数量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新课标指出识字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识字资源,力求采用自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也就是要小学生走进生活,写生活中的作文。本文围绕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活动;交往;作文;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作文教学的方向与路径。通过小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有效交际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