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鼠年钟声的响起,苦熬了十二个年头的鼠鼠们终于能扬眉吐气、隆重登场了,沾了“鼠气”的鼠鱼自然也成为今年水族界里的最佳主角。春节期间,各地水族馆和海洋世界大量引进了各具特色的鼠鱼,竞相上演了一场红红火火的“鼠鱼闹新春”景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欢乐祥和的鼠年,鼠鱼也在大江南北一炮走红,人们开始全新认识鼠年的吉祥物――鼠鱼。
鼠鱼分为多种,它们形状各异,小的如金苔鼠鱼,大的如反游猫鱼,以及后来在繁殖中出现的白化变异种,如熊猫鼠、黑腰鼠、英哥鼠等。它们是一类活泼、机灵的观赏鱼,体形通常不超15cm,因其体形娇小、脑袋尖尖、眼睛滴溜圆,加上嘴巴旁边长有两撮可爱的小“胡须”,酷似水中游动的小老鼠,故而得名“鼠鱼”。鼠鱼体表无鳞片,身躯两侧由上下均等、致密、排列规则的的硬鳞构成的骨板,能有效保护鼠鱼免受侵害,且胸鳍具一尖锐的棘条。
通常水族市场上所指的鼠鱼均属于甲鲶亚科(subfamily Corydoradinae)中的以下三属:体形修长的拟甲鲶属 (Aspidoras,简称A属)、背鳍鳍条数最多的弓背鲶属 (Brochis,简称B属)和甲鲶属 (Corydoras,简称C属)。它们的原始栖息地是南美热带雨林的亚马逊河流域,另有极少部分鼠鱼来自德国或荷兰。另有一些名为“××鼠”的鱼,可能是鳅科或鲤科的鱼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鼠鱼。
野生环境中,鼠鱼大多在水流较为平缓的中、下游聚集,少数强健的个体在急流涌进的河川上游生活。由于鼠鱼肠后端血管丰富,能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气,可以在某些完全无水流或低溶氧的水环境下生存,经常可在亚马逊的某些完全无水流、低溶氧的水环境发现它们的踪迹,生命力极为旺盛。因此,鼠鱼的人工饲养与其它热带鱼类相比要容易得多。
一、日常管理
1、pH
鼠鱼适合弱酸到中性pH值的水质,pH值4.5~9.0都可生存,但也要考虑品种差异,通常维持pH值5.8~7.2即可。虽然鼠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很大,却也抵不住pH值的较大幅度变化,如果水的pH值变化幅度过大,可能导致鼠鱼食欲减退、体表黏膜脱落的现象,进而引发细菌性感染而死亡。适宜鼠鱼生活的水的硬度为dH2~25的偏软水质。鼠鱼耐盐性极差,除了繁殖品种的咖啡鼠、花鼠及白鼠外,其它的鼠鱼概可不加盐。
2、温度
鼠鱼适宜生活的温度为22~28℃,温度超过30℃时,鼠鱼会显得异常烦躁,在水族箱中到处乱窜,甚至会撞的头破血流,因此,夏天最好将水族箱安置在开通空调的房间,并将水族箱的所有玻璃盖拿掉,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避免使用沉水马达,防止因马达运转产生的热能提高水温。但水温过低,鼠鱼的活动明显减少,甚至一动不动,有的停止觅食,因此冬季应安装完善的加热设备。鼠鱼比较喜欢老水,新水会容易使其罹患皮肤病,所以专门饲养鼠鱼的水族箱不能频繁的换水。
3、饰景
因鼠鱼是非常典型的底栖性的鱼类,喜欢翻砂,在布置专饲鼠鱼的水族箱时,要注意预留底部空间,最好在底床铺一层薄薄的底砂,放几块沉木、石板或其它物体。底砂宜圆钝、细小,最好用美矽砂,厚度1~2cm即可。不宜铺设太粗或有锐角的砂质,如火山岩很硬,容易割伤鼠鱼触须,而像ADA等会影响水的pH,也不适宜作为饲养鼠鱼的底砂。且底砂最好是使用接近自然的黄褐色系砂,因鼠鱼的体色会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若使用黑色系的底砂,不久鼠鱼体表就会增生许多黑色素,给人灰溜溜、脏兮兮的感觉,所以最好是不使用黑色底沙。若是要种植水草,可少量种植一些中小型的水生植物,避免种植牛毛毡、墨丝、珍珠草等细密成团的水草,以防鼠鱼在游动时被缠结捆固,难以脱身。
4、投饵
鼠鱼具延长的吻端和鲶科鱼类特有的三对吻须,有助于它们在砂地里寻找食物,它们食量很大,为杂食性、不挑食,它所接受的食物种类非常多,在饵料投喂上尽量多样化,可交替投喂丰年虾、红虫、丝蚯蚓、颗粒饲料等等。喂养较多数量的鼠鱼时,可采用一次性投放较多饲料、降低投喂次数的方式喂养。
5、混养
鼠鱼性情温驯,可以和很多鱼种混养,是水族箱中极佳的混养鱼种,能与灯鱼、七彩神仙、神仙鱼、短鲷和孔雀等和睦相处。但鼠鱼是高污染鱼种,吃得多,排的快、多,因此混养之前必须先考虑鱼缸的大小,及待混养鱼的生活习性。通常灯鱼是与鼠鱼混养的第一选择,灯鱼群在水族箱中层游弋,不会过多污染水质。若以饲养鼠鱼为主的水族箱,最好选择泳速较快、颜色不是太艳的鱼种与之混养,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鼠鱼不适合和短雕混养,因两者均在在水族箱底层活动,相互干扰,且鼠鱼会影响短鲷的繁殖,而发情的短雕又会对鼠鱼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
6、过滤
野生鼠鱼多分布在有水流的原生水域,因为只有在水流较强的环境中,鼠鱼才能保持积极的状态和足够的运动量,否则鼠鱼会因庸赖和懒惰导致各种而肥胖疾病。所以人工饲养鼠鱼时,最好配备强劲水流的过滤设备或扬水马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鼠鱼良好的体魄,还可欣赏到成群结队的鼠鱼在过滤器出水口处冲浪的奇观了。
过滤装置应避免使用水中过滤和底部过滤器。水中过滤在夏季易使水温升高;底部过滤器则会将粪便、垃圾囤积在底砂中。所以最好使用上部或者外置的过滤系统,并且要注意安排扬水泵并设立能够阻挡水流的障碍物。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鼠鱼不能一直呆在水流湍急处,无止境的耗竭体力,必须认为设定一些藏身之处供供其休息,这时底部的、石板等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疾病防治
通常,只要环境适宜、饲喂方式得当,鼠鱼都会健壮生长,不易患病。鼠鱼的致病原因也不外乎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病菌感染、受到惊吓、机械损伤等。但恐怕鱼友都知道,一旦一条鼠鱼患病,就会波及全缸。因为鼠鱼特有的疾病,传染力几乎都很强,而且不易治愈。鼠鱼饲养中的疾病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红斑症
此病是引起鼠鱼大量暴毙的祸首之一,以至鼠鱼爱好者们都会谈“红”色变。发病时体表会有红斑出现,但关于它的致病原因却众说纷云,有氨中毒、水质恶化、pH值大幅变化、细菌感染等各种版本的说法。总之,在日常饲养中保持良好水质、避免对鼠鱼造成机械损伤均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水霉病
人们大多以鱼网在原产地捕获野生鼠鱼,所以它们的背鳍、胸鳍极易破损,进而感染水霉菌。一旦发生水霉感染,保持水温28~30℃,并投以水霉药物处理,一般情况下2~3天会痊愈。如还想缩短疗程,可在药物处理前先摘除感染部位的棉絮状物。
3、白点病
体长小于1mm的白点虫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寄生而导致的疾病。治疗方法是:保持水温28~30℃,以白点病药物处理,一般情况下2~3天即可痊愈。
4、原生虫病
此病是由于摄食不足、鱼体虚弱而致,严重时会出现眼睛或腹部凹陷的情形。治疗方法是:除以施以原生虫药外,还应保证鼠鱼良好的摄食状态和强健的体魄。
5、触须溶解
因pH变幅过大或外伤引起,应尽量保持中性的水质状态。
6、体表粘膜脱落
水温骤降、水质恶化或捞捕造成的紧张状态,都致使鼠鱼体表粘膜的脱落。应保持良好的水质、稳定的水环境,并在捞捕操作中动作轻缓,避免鱼体受伤。
7、腹水病
原因可能是消化不良、排泄不畅或细菌感染内脏,导致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器官衰竭、坏死,造成腹部或肾脏积水的症状。对于此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通常一些鱼友会采取减少饵料投喂量的做法,但往往达不到显著效果。+c8L.b
总之呢,在刚刚迎来的鼠年里,鼠鱼以其娇小可爱的外形、活泼的习性,在水族界里大行其道,当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它名字中沾了吉祥的“鼠气”,人们顺势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有心的朋友不妨行动起来,在鼠年里饲养几条鼠鱼,沾沾吉祥的 “鼠气”,旺旺鼠年的运气!
鼠鱼分为多种,它们形状各异,小的如金苔鼠鱼,大的如反游猫鱼,以及后来在繁殖中出现的白化变异种,如熊猫鼠、黑腰鼠、英哥鼠等。它们是一类活泼、机灵的观赏鱼,体形通常不超15cm,因其体形娇小、脑袋尖尖、眼睛滴溜圆,加上嘴巴旁边长有两撮可爱的小“胡须”,酷似水中游动的小老鼠,故而得名“鼠鱼”。鼠鱼体表无鳞片,身躯两侧由上下均等、致密、排列规则的的硬鳞构成的骨板,能有效保护鼠鱼免受侵害,且胸鳍具一尖锐的棘条。
通常水族市场上所指的鼠鱼均属于甲鲶亚科(subfamily Corydoradinae)中的以下三属:体形修长的拟甲鲶属 (Aspidoras,简称A属)、背鳍鳍条数最多的弓背鲶属 (Brochis,简称B属)和甲鲶属 (Corydoras,简称C属)。它们的原始栖息地是南美热带雨林的亚马逊河流域,另有极少部分鼠鱼来自德国或荷兰。另有一些名为“××鼠”的鱼,可能是鳅科或鲤科的鱼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鼠鱼。
野生环境中,鼠鱼大多在水流较为平缓的中、下游聚集,少数强健的个体在急流涌进的河川上游生活。由于鼠鱼肠后端血管丰富,能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气,可以在某些完全无水流或低溶氧的水环境下生存,经常可在亚马逊的某些完全无水流、低溶氧的水环境发现它们的踪迹,生命力极为旺盛。因此,鼠鱼的人工饲养与其它热带鱼类相比要容易得多。
一、日常管理
1、pH
鼠鱼适合弱酸到中性pH值的水质,pH值4.5~9.0都可生存,但也要考虑品种差异,通常维持pH值5.8~7.2即可。虽然鼠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很大,却也抵不住pH值的较大幅度变化,如果水的pH值变化幅度过大,可能导致鼠鱼食欲减退、体表黏膜脱落的现象,进而引发细菌性感染而死亡。适宜鼠鱼生活的水的硬度为dH2~25的偏软水质。鼠鱼耐盐性极差,除了繁殖品种的咖啡鼠、花鼠及白鼠外,其它的鼠鱼概可不加盐。
2、温度
鼠鱼适宜生活的温度为22~28℃,温度超过30℃时,鼠鱼会显得异常烦躁,在水族箱中到处乱窜,甚至会撞的头破血流,因此,夏天最好将水族箱安置在开通空调的房间,并将水族箱的所有玻璃盖拿掉,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避免使用沉水马达,防止因马达运转产生的热能提高水温。但水温过低,鼠鱼的活动明显减少,甚至一动不动,有的停止觅食,因此冬季应安装完善的加热设备。鼠鱼比较喜欢老水,新水会容易使其罹患皮肤病,所以专门饲养鼠鱼的水族箱不能频繁的换水。
3、饰景
因鼠鱼是非常典型的底栖性的鱼类,喜欢翻砂,在布置专饲鼠鱼的水族箱时,要注意预留底部空间,最好在底床铺一层薄薄的底砂,放几块沉木、石板或其它物体。底砂宜圆钝、细小,最好用美矽砂,厚度1~2cm即可。不宜铺设太粗或有锐角的砂质,如火山岩很硬,容易割伤鼠鱼触须,而像ADA等会影响水的pH,也不适宜作为饲养鼠鱼的底砂。且底砂最好是使用接近自然的黄褐色系砂,因鼠鱼的体色会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若使用黑色系的底砂,不久鼠鱼体表就会增生许多黑色素,给人灰溜溜、脏兮兮的感觉,所以最好是不使用黑色底沙。若是要种植水草,可少量种植一些中小型的水生植物,避免种植牛毛毡、墨丝、珍珠草等细密成团的水草,以防鼠鱼在游动时被缠结捆固,难以脱身。
4、投饵
鼠鱼具延长的吻端和鲶科鱼类特有的三对吻须,有助于它们在砂地里寻找食物,它们食量很大,为杂食性、不挑食,它所接受的食物种类非常多,在饵料投喂上尽量多样化,可交替投喂丰年虾、红虫、丝蚯蚓、颗粒饲料等等。喂养较多数量的鼠鱼时,可采用一次性投放较多饲料、降低投喂次数的方式喂养。
5、混养
鼠鱼性情温驯,可以和很多鱼种混养,是水族箱中极佳的混养鱼种,能与灯鱼、七彩神仙、神仙鱼、短鲷和孔雀等和睦相处。但鼠鱼是高污染鱼种,吃得多,排的快、多,因此混养之前必须先考虑鱼缸的大小,及待混养鱼的生活习性。通常灯鱼是与鼠鱼混养的第一选择,灯鱼群在水族箱中层游弋,不会过多污染水质。若以饲养鼠鱼为主的水族箱,最好选择泳速较快、颜色不是太艳的鱼种与之混养,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鼠鱼不适合和短雕混养,因两者均在在水族箱底层活动,相互干扰,且鼠鱼会影响短鲷的繁殖,而发情的短雕又会对鼠鱼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
6、过滤
野生鼠鱼多分布在有水流的原生水域,因为只有在水流较强的环境中,鼠鱼才能保持积极的状态和足够的运动量,否则鼠鱼会因庸赖和懒惰导致各种而肥胖疾病。所以人工饲养鼠鱼时,最好配备强劲水流的过滤设备或扬水马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鼠鱼良好的体魄,还可欣赏到成群结队的鼠鱼在过滤器出水口处冲浪的奇观了。
过滤装置应避免使用水中过滤和底部过滤器。水中过滤在夏季易使水温升高;底部过滤器则会将粪便、垃圾囤积在底砂中。所以最好使用上部或者外置的过滤系统,并且要注意安排扬水泵并设立能够阻挡水流的障碍物。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鼠鱼不能一直呆在水流湍急处,无止境的耗竭体力,必须认为设定一些藏身之处供供其休息,这时底部的、石板等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疾病防治
通常,只要环境适宜、饲喂方式得当,鼠鱼都会健壮生长,不易患病。鼠鱼的致病原因也不外乎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病菌感染、受到惊吓、机械损伤等。但恐怕鱼友都知道,一旦一条鼠鱼患病,就会波及全缸。因为鼠鱼特有的疾病,传染力几乎都很强,而且不易治愈。鼠鱼饲养中的疾病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红斑症
此病是引起鼠鱼大量暴毙的祸首之一,以至鼠鱼爱好者们都会谈“红”色变。发病时体表会有红斑出现,但关于它的致病原因却众说纷云,有氨中毒、水质恶化、pH值大幅变化、细菌感染等各种版本的说法。总之,在日常饲养中保持良好水质、避免对鼠鱼造成机械损伤均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水霉病
人们大多以鱼网在原产地捕获野生鼠鱼,所以它们的背鳍、胸鳍极易破损,进而感染水霉菌。一旦发生水霉感染,保持水温28~30℃,并投以水霉药物处理,一般情况下2~3天会痊愈。如还想缩短疗程,可在药物处理前先摘除感染部位的棉絮状物。
3、白点病
体长小于1mm的白点虫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寄生而导致的疾病。治疗方法是:保持水温28~30℃,以白点病药物处理,一般情况下2~3天即可痊愈。
4、原生虫病
此病是由于摄食不足、鱼体虚弱而致,严重时会出现眼睛或腹部凹陷的情形。治疗方法是:除以施以原生虫药外,还应保证鼠鱼良好的摄食状态和强健的体魄。
5、触须溶解
因pH变幅过大或外伤引起,应尽量保持中性的水质状态。
6、体表粘膜脱落
水温骤降、水质恶化或捞捕造成的紧张状态,都致使鼠鱼体表粘膜的脱落。应保持良好的水质、稳定的水环境,并在捞捕操作中动作轻缓,避免鱼体受伤。
7、腹水病
原因可能是消化不良、排泄不畅或细菌感染内脏,导致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器官衰竭、坏死,造成腹部或肾脏积水的症状。对于此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通常一些鱼友会采取减少饵料投喂量的做法,但往往达不到显著效果。+c8L.b
总之呢,在刚刚迎来的鼠年里,鼠鱼以其娇小可爱的外形、活泼的习性,在水族界里大行其道,当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它名字中沾了吉祥的“鼠气”,人们顺势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有心的朋友不妨行动起来,在鼠年里饲养几条鼠鱼,沾沾吉祥的 “鼠气”,旺旺鼠年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