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将关注重心从教学活动转移到课程质量上来。基于过程方法的质量保障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并及时改善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因素,依据过程方法理论完善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过程方法;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21-04
一、过程方法的内涵及具体实施
过程方法中的“过程”是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将输入转化成输出。任何一个影响质量的、相对独立的要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过程,均可以采用过程的方法进行管理。
(一)过程方法的内涵
“过程方法”是当前企业中最常见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是用过程模式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能够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采用的过程,特别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过程方法中,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因此,通过监控管理每一个输入输出可以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
过程方法包括了过程识别、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三个方面。过程识别主要指对运行过程进行解构定义。过程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措施对影响过程质量的一些技术和人为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输入的控制,一般指对作为生产者的人、生产设施及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并要求三方面均要满足生产管理的质量需求;二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的制定,并要求能够严格地执行这些标准;三是对输出的控制。过程改进是指为了增加对过程的控制并提高工作效率所进行的改进活动。
(二)过程方法的具体实施
1.过程策划
过程策划作为过程方法的管理基础,主要包括过程识别、过程分析以及过程策划控制三个部分。
过程是由一组子过程组成的,每个子过程均对过程的输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识别与确认,依据识别与确认的结果建立持续改进的过程控制模型。
对质量资源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把构成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各要素结构为具体的活动或要素。从理论和生产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各活动或要素对过程输出的影响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重新优化和整合。
策划过程控制方案,依据确定的质量子资源系统对过程控制方案进行明确的策划,明了控制措施,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
2.过程控制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单个过程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使过程在受控状态下高效运行。在不断整合质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质量问题的决策机制和过程控制机制,最终建立“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机制。
3.过程改进
过程改进就是对资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过程改进创造了一个质量控制的循环,通过不断的纠错与改错在往复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过程方法理论中一个重要反馈环节,对过程方法的控制结果具有决定意义。
二、当前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突出问题
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主要“产品”是“技术型人才”,职业院校的课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目前,在职业院校建设和课程质量管理中,比较注重培养经费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提升,较少关注课程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缺乏对职教课程质量的有效监控和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对教材和教学实验设备质量的评估
为保障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对教材和教学实验设备进行实时评估更新。但当前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职教教材配备和实验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职教教学改革需要的矛盾,缺乏符合职教特色的教材,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从理论上来说,只有依据社会发展需求编制教材,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施展教学才能;同样,没有适应职场需求的教学实验设备也无法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职教教材体系、改善实验教学设备是保障职教课程质量的关键。
(二)缺乏实践教学质量评估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职业院校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仍多采用书面理论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难以直接用分数衡量。由于职业院校过于重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控,进而导致部分职教教师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因此,迫切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职业院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评估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部分职业院校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中对一些重要的流程缺乏监督控制机制,或者即使设置了实时的监控机制,对在评估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也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评价体系失去了意义。鉴于评价反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改进等的重要意义,需要重视评价体系反馈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四)缺乏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在职业院校,全员参与的整体课程质量保障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些职业院校对“课程质量”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够完整和深刻的问题,单纯地认为课程质量只与教学有关,没能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概念。
“过程方法”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引入该方法,可从对过程的有效识别、控制和反馈三方面出发提高和保障职教课程质量。
三、过程方法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一)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策划
过程方法理论中的过程策划主要是指对运行过程进行解构和定义。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具体表现为对课程运行过程的解构。一个完整的课程运行过程包括能力标准的制定、培养计划的构建、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评估的开展等过程(如图1所示)。
专业能力标准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隐性的基本素质等内容。经过调研考察之后制定专业能力标准,接着依照专业能力标准构建详细的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是确定教学大纲的依据,职教教师依照教学大纲选取恰当的教学材料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教学评估作为改善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过程方法强调对过程的控制,通过提高过程能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其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体现了质量保障的客观规律。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引入过程方法,将课程运行的一个大过程描述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循环,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保证和改善职教课程质量。
(二)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控制
在保障课程质量的过程中,需从严格把控每个环节入手,掌控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
1.开展行业调研,制定专业能力标准
这是课程开发最关键的环节。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专业的开设必须建立在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能力标准。专业能力标准一般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隐性的基本素质等内容。专业能力标准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照和起点。
2.依据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培养计划
建立了统一的专业能力标准后,依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参照专业能力标准的内容设置该专业的培养计划。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培养计划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必须满足专业能力标准要求。
3.根据培养计划确定教学大纲
确定了专业能力标准和培养计划后,设计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专业能力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职业素质要求,即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
4.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材料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编合理的教学材料。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就需要为该课程编写或者选择合理的教学材料。常见的教学材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材,即教师用书;另一种是学材,即学生用书。首先开发学生用书,在学生用书中要尽量降低理论难度,凡不在能力标准范围之内的理论知识一律不采纳。同时,在学生用书中增加一定的自学辅导和学习方法建议等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然后开发教师用书,在此开发过程中需要详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以及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并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用书中,既要包括文字材料,又要包含一定的音视频内容,帮助教师在不同教学环境下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5.遵循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动中学、学中练、练中用”的教学思想,选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知识点难度的控制两方面。
一方面,职教教师依据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结构特征,转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及班级授课制,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职教课程实施过程中,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其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控制知识难度,在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学生被动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
6.运用评估工具,开展课程评估
在对课程设计的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评估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估对象,接着确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并设计实用的评估工具。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质量评价策略。为此,需要变革职教课程单一的评价模式,创建社会各界、行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职教课程评价过程,扩充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合形成多元的评价策略,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看重过程性评价转变(如下页图2所示)。具体实施如下。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教学专家及企业界的技术骨干共同参与课程质量评价。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教学专家按照职业教育和课程发展的规律,根据每个学校的特色对其职教课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也是职教课程评价体系的参与主体。作为用人单位,通过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职业院校对其课程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保障课程质量。
(2)评价指标多元化。为保障职教课程的教学质量,职业学院应从课程实施效果的各方面出发采取多元化评价指标,既要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定,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采取不同的考查方式,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平台。
(3)评价策略多元化。在职教课程评价体系中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确定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相对全面、真实的评价。
(三)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改进
过程改进就是在课程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调整的过程。详细来说,就是依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变化对课程运行过程中的能力标准做出及时的调整,改变不合理的培养计划,依照培养计划的变化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及时的更改,根据教学大纲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选择和应用。通过对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运用质量管理学中的过程方法理论将职业教育的课程运行过程解构成若干子过程,通过对各个子过程的监控和调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才,牛玉波.以过程方法为核心的质量资源整合[J].莱钢科技,2005(12):151-154.
[2]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19-24.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关键词:过程方法;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21-04
一、过程方法的内涵及具体实施
过程方法中的“过程”是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将输入转化成输出。任何一个影响质量的、相对独立的要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过程,均可以采用过程的方法进行管理。
(一)过程方法的内涵
“过程方法”是当前企业中最常见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是用过程模式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能够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采用的过程,特别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过程方法中,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因此,通过监控管理每一个输入输出可以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
过程方法包括了过程识别、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三个方面。过程识别主要指对运行过程进行解构定义。过程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措施对影响过程质量的一些技术和人为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输入的控制,一般指对作为生产者的人、生产设施及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并要求三方面均要满足生产管理的质量需求;二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的制定,并要求能够严格地执行这些标准;三是对输出的控制。过程改进是指为了增加对过程的控制并提高工作效率所进行的改进活动。
(二)过程方法的具体实施
1.过程策划
过程策划作为过程方法的管理基础,主要包括过程识别、过程分析以及过程策划控制三个部分。
过程是由一组子过程组成的,每个子过程均对过程的输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识别与确认,依据识别与确认的结果建立持续改进的过程控制模型。
对质量资源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把构成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各要素结构为具体的活动或要素。从理论和生产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各活动或要素对过程输出的影响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重新优化和整合。
策划过程控制方案,依据确定的质量子资源系统对过程控制方案进行明确的策划,明了控制措施,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
2.过程控制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单个过程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使过程在受控状态下高效运行。在不断整合质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质量问题的决策机制和过程控制机制,最终建立“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机制。
3.过程改进
过程改进就是对资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过程改进创造了一个质量控制的循环,通过不断的纠错与改错在往复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过程方法理论中一个重要反馈环节,对过程方法的控制结果具有决定意义。
二、当前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突出问题
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主要“产品”是“技术型人才”,职业院校的课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目前,在职业院校建设和课程质量管理中,比较注重培养经费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提升,较少关注课程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缺乏对职教课程质量的有效监控和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对教材和教学实验设备质量的评估
为保障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对教材和教学实验设备进行实时评估更新。但当前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职教教材配备和实验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职教教学改革需要的矛盾,缺乏符合职教特色的教材,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从理论上来说,只有依据社会发展需求编制教材,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施展教学才能;同样,没有适应职场需求的教学实验设备也无法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职教教材体系、改善实验教学设备是保障职教课程质量的关键。
(二)缺乏实践教学质量评估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职业院校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仍多采用书面理论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难以直接用分数衡量。由于职业院校过于重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控,进而导致部分职教教师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因此,迫切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职业院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评估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部分职业院校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中对一些重要的流程缺乏监督控制机制,或者即使设置了实时的监控机制,对在评估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也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评价体系失去了意义。鉴于评价反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改进等的重要意义,需要重视评价体系反馈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四)缺乏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在职业院校,全员参与的整体课程质量保障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些职业院校对“课程质量”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够完整和深刻的问题,单纯地认为课程质量只与教学有关,没能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概念。
“过程方法”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引入该方法,可从对过程的有效识别、控制和反馈三方面出发提高和保障职教课程质量。
三、过程方法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一)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策划
过程方法理论中的过程策划主要是指对运行过程进行解构和定义。在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中具体表现为对课程运行过程的解构。一个完整的课程运行过程包括能力标准的制定、培养计划的构建、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评估的开展等过程(如图1所示)。
专业能力标准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隐性的基本素质等内容。经过调研考察之后制定专业能力标准,接着依照专业能力标准构建详细的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是确定教学大纲的依据,职教教师依照教学大纲选取恰当的教学材料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教学评估作为改善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过程方法强调对过程的控制,通过提高过程能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其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体现了质量保障的客观规律。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引入过程方法,将课程运行的一个大过程描述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循环,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保证和改善职教课程质量。
(二)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控制
在保障课程质量的过程中,需从严格把控每个环节入手,掌控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
1.开展行业调研,制定专业能力标准
这是课程开发最关键的环节。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专业的开设必须建立在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能力标准。专业能力标准一般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隐性的基本素质等内容。专业能力标准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照和起点。
2.依据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培养计划
建立了统一的专业能力标准后,依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参照专业能力标准的内容设置该专业的培养计划。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培养计划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必须满足专业能力标准要求。
3.根据培养计划确定教学大纲
确定了专业能力标准和培养计划后,设计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专业能力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职业素质要求,即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
4.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材料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编合理的教学材料。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就需要为该课程编写或者选择合理的教学材料。常见的教学材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材,即教师用书;另一种是学材,即学生用书。首先开发学生用书,在学生用书中要尽量降低理论难度,凡不在能力标准范围之内的理论知识一律不采纳。同时,在学生用书中增加一定的自学辅导和学习方法建议等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然后开发教师用书,在此开发过程中需要详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以及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并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用书中,既要包括文字材料,又要包含一定的音视频内容,帮助教师在不同教学环境下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5.遵循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动中学、学中练、练中用”的教学思想,选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知识点难度的控制两方面。
一方面,职教教师依据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结构特征,转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及班级授课制,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职教课程实施过程中,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其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控制知识难度,在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学生被动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
6.运用评估工具,开展课程评估
在对课程设计的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评估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估对象,接着确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并设计实用的评估工具。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质量评价策略。为此,需要变革职教课程单一的评价模式,创建社会各界、行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职教课程评价过程,扩充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合形成多元的评价策略,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看重过程性评价转变(如下页图2所示)。具体实施如下。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教学专家及企业界的技术骨干共同参与课程质量评价。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教学专家按照职业教育和课程发展的规律,根据每个学校的特色对其职教课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也是职教课程评价体系的参与主体。作为用人单位,通过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职业院校对其课程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保障课程质量。
(2)评价指标多元化。为保障职教课程的教学质量,职业学院应从课程实施效果的各方面出发采取多元化评价指标,既要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定,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采取不同的考查方式,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平台。
(3)评价策略多元化。在职教课程评价体系中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确定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相对全面、真实的评价。
(三)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之过程改进
过程改进就是在课程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调整的过程。详细来说,就是依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变化对课程运行过程中的能力标准做出及时的调整,改变不合理的培养计划,依照培养计划的变化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及时的更改,根据教学大纲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选择和应用。通过对职教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运用质量管理学中的过程方法理论将职业教育的课程运行过程解构成若干子过程,通过对各个子过程的监控和调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才,牛玉波.以过程方法为核心的质量资源整合[J].莱钢科技,2005(12):151-154.
[2]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19-24.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