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跨国文化传播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跨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频繁,美剧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本文主要是在研究美剧的跨国传播成功的基础上,为我国国产电视剧跨国传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侧重于研究美剧传播的现状及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我国国产电视剧的跨国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传播;美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26-02
  
  一、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文化传播的现状
   1.跨国文化传播的矛盾与整合并存。任何一种文化的跨国传播都必然存在整合、矛盾与冲突,文化在跨国传播中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两面体,一方面文化的有效整合可以消除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文化与文化在整合过程中又伴随着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处理文化的冲突与矛盾都应报着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否则很容易引起更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快捷的,甚至跨国、跨洲的传播,但是传播效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地方文化的传播可以产生强烈的响应,但是有的地方可能得不到任何呼应,甚至还会产生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从这点来看,信息的接受方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对传播而来的文化进行体验,能让他们感觉到新鲜感的文化他们会热烈呼应,反之,传过来的文化可能销声匿迹。另外,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来文化总是抱着一种改造的态度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外来的文化改造成他们能够接受的形态,在这过程中,扬弃是最常见的,所以在文化的跨国传播中首先必须要对传入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文化的冲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2.跨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文化作为一种承载人类历史的载体,历来被人们重视,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人运用着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开来,文化的传播使得全球文化走向了一个大融合的熔炉,但是在文化融合的时候,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可能会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从而阻碍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并不是随机决定的,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发展程度以及偏好等决定的。就中国而言,日韩电视剧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大众媒体上几乎充斥着这些他国的文化大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喜爱并追捧着日本的动画片,这就是文化传播成功的典范。而当美剧传播到中国来的时候,大众媒体上的收视率却跌入谷底,而网络媒体上却异常火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受众的不同,网络媒体上喜爱美剧的网友多是那些大学生和白领,而这些人很少有时间看电视。由此可见,跨国文化传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式,也不能随意选择传播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是要在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跨国文化传播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3.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国界的限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即时传播的效果,所以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社会,跨国文化传播只存在传播者接受与否的问题,不存在能否传播的问题,因为有全球性的网络存在,任何国家的文化产品只要一放到互联网上,立刻就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就中国的现状来说,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任何国家的任何电视剧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并且观看,而美剧以其高质量的画质和符合大学生的特质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播剧之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告别了国界的限制,但是中国目前想要用电视剧的形式跨国传播文化和那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管是在制作质量上还是跨国传播的经验上都远远不够,所以对美剧跨国传播成功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国产电视剧更好地进行跨国传播。
  二、美剧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1.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传播。霍尔的“解码与编码”理论告诉我们,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总是存在三种形式的,即主导型、谈判型和对抗型。而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让受众更容易选择谈判型和对抗型的解读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产生在对文化高度解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和亚洲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本来其跨文化传播应该存在很多障碍的,可是美剧却能突破重重的阻碍,成功地将其文化产品输送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来,究其原因,除了美国高级的商业运作,还与其内在的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国家文化来讲,中国等中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属于低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根据这个理论,高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是隐晦、间接的,他们不会用直接的方式表达一种思想,而低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则是通过直接的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的,两者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一种低语境的语言文化,直接抒发感情,表现自己,这成为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美剧能够营造出一种虚幻化的主题来,这种虚幻的世界和中国的现状完全不同,所以中国受众在接受的时候抱着一种他山之石的态度。另外,美剧可以制作出一种完全隔绝的空间来,让受众可以体验另一种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剧可以在中国网络上如此风靡了。
   2.美剧制作不惜成本。虽然美剧在中国主流媒体的播放远不如中国的国产电视剧,但是其每一集的投入都是天价的,但是卖出去却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这在中国电视剧看来完全是疯子的行为,但就是这种行为却造就了美剧的高品质、高传播率。在美国,电视剧投入巨额费用完全不用担心收不回成本,因为美国的广告商往往愿意花一大笔钱买断一个热播剧的广告播出时间,往往美剧在本国播出之后就已经收回了高额的成本,所以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也就是美剧“高价投入、低价卖出”的高明之处。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都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喜欢画质高清,配音、动作、剧情等都完美的电视剧,而美剧的高额投入在无形中正满足了年轻一族的这个心理,所以年青人对美剧才如此热衷。    3.美剧的传播具有“弱者崇拜”心理。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政治经济大国,其在文化上也自然进入了大国的行列,虽然说文化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实力的高低,但是政治经济实力却对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这点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进行文化传输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他们除了可以更轻易地抢占外国市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弱者崇拜”的心理,在心理学看来,越是弱小,越是治理不成熟的人越是會屈服于那些强势,从而产生崇拜的心理。美国作为政治经济第一强国,被无数欠发达国家所崇拜,所向往,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成为其他欠发达国家人民崇拜的对象,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物欲的心理,因此大大降低了美剧在中国流行的难度,像《欲望都市》这样的电视剧,展现的就是贵族方面的生活,那些无比优越的美国中产阶级成为了国人崇拜的对象,看完这样的电视剧也让国人大饱眼福,尤其是中国的新一代年青人。所以,美剧在中国网络的高速传播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这和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对国产电视剧的启示
   1.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从电视剧的数量上来说,我国确实是一个电视剧大国,但是质量上却远不如发达国家。中国观众的过瘾程度是用每晚播出两到三集电视剧为衡量的,这样的看法导致很多剧情成为主导一切的关键,再者电视受众人群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使得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要迎合这些受众的心理,而忽略了电视剧的质量。在中国这个电视剧泛滥的时代,必须要有打造精品的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国传播。在美国,编剧们会在一部精品电视剧播出之后,再衍生出一连串的同样精品的电视剧,这样避免了电视剧泛滥的局面。在电视剧播放减少的时候,美国的受众总是可以找到同样精品的电影进行观看,这样就使得电视剧与电影形成了相互链接的精品效应。国产电视剧在质量上一定要注重打造精品,重视电视剧质量才有助于进行跨国传播。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受众互动。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谁最能利用网络谁就占据了这一块巨大的市场,再加上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为主的社会,网络为国产电视剧进行跨国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美国在中国网络传播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知道,中国的高学历受众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这群人崇尚民主自由,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渴望能够从电视剧中找到互动。因此,国产电视剧在发展上应该重视网络传播这一块,适当减少大众媒体的传播量,以质量为前提,充分关注网络上的年轻受众。
   3.利用高超编剧来打造本土特色。编剧的高超与否有时候是决定一部电视剧传播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对于高超的编剧来说,他们擅长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的电视剧打造亮点,打造与众不同。就美剧的编辑来说,他们很擅长研究传入国的文化风俗,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适当进行改编以适应传播的需要,但是整部剧仍然可以带有浓厚的美国本土特色。国产电视剧在借鉴美剧成功的基础上,特别需要挖掘本土的特色,在对他国文化风俗的了解之余,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剧,这样在跨国传播之中既可以避免文化的碰撞,又可以恰当地传播本国的文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跨国文化传播之中,要在尊重他国的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恰当的适合本国文化传播的道路,要以交流、沟通而非侵略、渗透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且进行跨国文化传播时,不仅要提高质量,同时也要在对他国文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交流、沟通的方法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 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下)[J].现代传播,2005(6).
  [2] 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1(2).
  [3] 林夏.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思考[D].辽宁大学,2010.
  [4] 马利红.从文化融合视角看美剧的跨文化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3).
  [5] 欧阳静帼.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 韩峰峰.美剧在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6).
  [8] 拉里·A·萨默瓦,查理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英)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 要:2014年暑假于湖南卫视播放的仙侠魔幻偶像剧《古剑奇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现象级电视剧”。究其受欢迎的原因,除去本身内容具有话题性之外,高效精准的整合营销传播功不可没。本文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4I原则对其独特的“台网联动”营销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其特征与营销本质。   关键词:《古剑奇谭》;整合营销;4I原则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对原生广告营销进行概念性描述,并与信任代理的概念和传达出的若干理念進行比对,围绕“信任代理”形象构建的角度切入进行论述。本文选取《罗辑思维》的自媒体营销为案例,从节目的理念、初创、互动模式和运作经营等方面进行分析,试看《罗辑思维》如何塑造“信任代理”的形象以及对原生广告营销有何意义。   关键词:原生广告;数字营销;信任代理;口碑传播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用数据新闻做突破,进行新闻业务的探索。《数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央视一档全新大型数据新闻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数据新闻”热、节目的亮点以及主持的创新等方面,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数据新闻”对电视新闻主持的影响,希望能对做好电视新闻主持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数据新闻;电视新闻主持;数说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21
期刊
摘 要:在“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发生之后,《人民日报》在其报纸、微信和微博平台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它们在报道形式、报道来源、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上有着共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总的来说,《人民日报》通过多元主题框架,多角度地来报道此次事件,其中的分配比例不均衡,报道基调是谨慎、客观、中立的。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东方之星”号沉船事故;多元主题框架;报道基调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提起当代中国电影,姜文无疑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他那激情四射的个性化表达方式通过荧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到《太阳照常升起》每一部作品都被烙上了独特的“姜文式”印记。本文将试图对姜文早期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充斥的大量符号、意象以及隐喻进行解读,展现具有其独特风格的碎片化影像世界。   关键词:姜文;施隆多夫;符号;人性   中图
期刊
摘 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面临重大变革,对媒体从业者来说,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特别是对编辑而言,怎样转型,从传统的纸媒编辑转向新媒体编辑,并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笔者从自身从业经历和工作时间入手,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多面手,具备正确研判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策划以“全媒体”思维做新闻和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关
期刊
编者按:大数据时代,传媒教育行业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重担,同时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只有将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学习并掌握新的思考方法和新的技能,研究如何将大数据有效地运用到传媒教育当中,才能推动传媒教育事业的突破性发展。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1968年创建的传理学系,是香港最早开设传媒专业的大学,传媒教育享有“亚洲第一”美誉。浸大传理学院拥有全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当今各大高校大多都设置了电视编导专业,不仅在办学规模上逐年扩大,也在招生人数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样的专业发展状况下,如何培育“高、精、尖”的电视人才,成为每个高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在当下电视编导创新人才紧缺的状态下,构建“学、产、研”三角关系的人本教学模式对电视编导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产研;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模式;人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