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之我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2、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多引用“案例;3、及时反思、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设计;案例;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1]2008年秋,通用技术课程在新疆各地州推广,2009年秋阿克苏地区各所高中学校相继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承担了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绝非轻而易举就能上好的。要想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通用技术课也需要做好教学设计。通用技术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常常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引入课题,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我们要得到的结论。所以课前教师就要充分准备,寻找适合的教学案例,设想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教学细节,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高一年级《技术与设计1.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自学后就直接进入本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教学。经过高一(1)班的教学实践,学生没能深刻理解由“技术”向“设计”的过渡、“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完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在教研组活动中,我就把此课例作为教研活动内容与大家研讨:研讨中大家认为“第一章内容涉及技术的性质,第二章至第八章内容主要涉及设计的过程。《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既是技术的性质与设计的过程过渡课,又是设计过程的起始课。[3]经过备课组成员的商讨,最终修改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利用一个课时和学生共同分享本节课。让学生在感受技术发展的,充分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在集体讨论、设计完成之后,我又投入教学实践中,经过高一(2)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技术素养有所提高,但与我的预期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对“导入”部分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开课之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情景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奔驰车的框架图片,要求学生尽情发挥想像,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车的内室结构设计,并对小组作品进行展评。
  二、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多引用“案例”
  上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案例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载体,案例分析法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4]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思索: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选用了教材提供的二个“案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分析,还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了拓展延伸。比如:
  在讲解“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入第一个案例“书写工具”,说明设计中革新老技术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书写工具”是学生身边的工具,激起了学生对身边“书写工具”的探究。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书写工具”的发展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二个案例“环保餐具的设计”,说明设计提出新要求且推动技术的发展。倡议学生在用餐时带上自己的饭盒或选用可降解餐具。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了第一章节“技术的性质”,起到知识链接的作用。在设置的任务中,还结合了我校食堂的餐具作具体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供学校领导和食堂老板参考,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校初、高中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特别是冬季来临,几千名师生在食堂用餐,大部分师生为了方便,直接购买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餐后食堂呈现一片“白色”)
  通用技术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精选好这些典型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及时反思、优化教学方法
  如果说备课是设计、是构思,上课是实践、是测试,那么,反思则是评估、是优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每次教学都有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下面是我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一课的反思:
  成功:
  本课教材内容不多,比较枯燥,我采用问题情景、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典型案例联系到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好。
  不足:
  在导入部分只有部分学生的作品作了展评。
  如果两个案例能够阐明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的话,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
  课堂教学时间稍显有点紧张,时间分配没能很好的达到预期效果。
  改进:
  课前准备的再充分些,引导学生学会更好的分工合作,让更多的作品在课堂得以展评。
  在案例分析中,力争全员参与,分析得更深更透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提高,努力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还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这样才能达成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必修1》,江苏教育出版社
  [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4]《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通用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三中学843000)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关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源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其将为选修四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望高,敢于展现自我。  知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已达成共识,因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切入点”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
质量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它生命的体现,也是保证它继续生存下去的首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已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主要体现在绿色化、高效化、个性化;另一方面,大量农产品需要快速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手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了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对企业的融资、投资、销售、乃至生存都提出了严酷的挑战。三一重工以其顽强的意志在整个危机中交上了满意的答卷。随着2009年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