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3日,史泰龙自编自导并主演的动作片《敢死队》将登陆内地大银幕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是孤胆英雄的化身,20多年前《洛奇》和《第一滴血》系列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史泰龙的银幕硬汉形象和持久的影响力。而今,史泰龙不仅仅是一名动作明星,还是一位全面发展的电影人:兼任编剧、导演、制片、发行,大银幕上风光无限的他常常也是银幕背后的发号施令者之一。
早在1976年,史泰龙自编自演的励志影片《洛奇》不仅拿下了第49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奖和其他两个奖项,还拉开了属于史泰龙时代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史泰龙撰写这部影片的剧本仅用了三天时间。此后,作为编剧,他相继推出了《洛奇》的五部续集、《第一滴血》系列的四部影片以及其他一些影片,并担任《洛奇》第二、三、四、六部以及《第一滴血4》的导演。其实自19世纪80年代初,史泰龙就已经逐渐参与到影片的营销和宣传工作中了。
今年8月13日,史泰龙自编自导并主演的动作片《敢死队》(The Expendables)将登陆内地大银幕。除了非他莫属的编剧、导演和主演,史泰龙在影片进入制作环节之前就参与了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并受到影片出品方——狮门电影集团采购兼联合制片主席杰森·康斯坦丁(Jason Constantine)的高度评价。
“史泰龙总是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带给观众最恰当的故事。”康斯坦丁说,“我们非常相信他的直觉,也非常重视他在影片宣传营销方面所提出的建议。史泰龙比任何人都更能演绎和表现具有美国特色的英雄主义,他也更清楚这种英雄主义的魅力所在,这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无限价值的合作伙伴。”
今年,史泰龙获得了由《好莱坞报道》颁发的基调艺术视效奖(Key Art Visionary Award),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在电影领域除了表演之外成就的肯定。
《好莱坞报道》:在《敢死队》的早期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史泰龙:有的影片在前期宣传和预告片中泄露了太多剧情。拍摄一部动作片常常需要花费数千万美元,但由于预告片的内容过于具体,令整部影片缺乏神秘感和悬念。到了电影院,细心的观众常常看了一个桥段,就会知道下一步情节甚至最后的结局。所以这一次,我们把《敢死队》的预告片做得相对抽象化,观众在看完预告片之后很难推测影片的剧情发展,这样才能使观众在观看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保持好奇和惊喜。预告片的成败关系着整部影片的成败,一着不慎,就可能毁了一部票房原本可以过亿的影片。
《好莱坞报道》:你什么时候决定不用影片的片段来制作预告片?
史泰龙:是在影片杀青后。不过我们还是犯了一个几乎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错误,那就是在去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了一段时长3分40秒的电影片段。本来这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只限于给参加电影节的业内人士看,结果这个片段却被上传到了互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公开,这等于一下子让整部电影都曝光了。当时,不少人在看过这一片段之后都认为这片子“看起来不怎么样”或者“好像有点粗制滥造”,幸亏六个月之后,正式预告片的出炉让这种不良影响一扫而空。不过,这个失误还是对影片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谨慎而行。
《好莱坞报道》:哪部电影使你在营销方面有了真正的发言权?
史泰龙:可能是《洛奇3》吧,那是1985年,一年之后我们推出了《铁胆威龙》(Cobra)。此后的所有影片我都参与了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我尝试让每一部影片都有一句独创性的标志台词。比如,影片《绝岭雄风》(Cliffhanger)中就反复突出运用“Go for it”这句台词,强化影片的风格。而且为了突出“绝岭”,我还特意要求强化山崖画面,弱化自己的形象。
《好莱坞报道》:除了市场营销,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史泰龙:比起单纯的表演,我更喜欢同时担任导演。目前,我正在和《敢死队》的另一位主演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讨论另外几个大制作,也都是动作片。动作片正在不断“进化”,许多人认为《敢死队》大量近身肉搏的非特效式动作风格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正是这种“过时”的风格才让动作片看起来更真实,而这也一直是我的风格。过去二十年多来,动作片的“进化”主要表现在高科技和特效的应用上,虽然这使影片的场面更为盛大,但同时也是影片变得更加虚幻和不真实。
《好莱坞报道》: 你是指过于依赖电脑特效(CGI)?
史泰龙:是的。我也曾经试着使用CGI,但那样太假了,那些动作明显不可能是人类完成的。在《敢死队》中,我尽量让一切情节具有可信性。比如,有人在山体滑坡或地震中存活了下来,或者在冰天雪地中坚持了40天后获救,虽然这也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在某种情景下,在某些具有非凡能力的人身上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是从三万英尺高空的飞机上跳下来,不带降落伞,最后还依然活蹦乱跳,就太荒谬了,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好莱坞报道》:你是怎样进行剧本创作的?
史泰龙:我从来不罗列故事大纲,而是一直采用点句法。比如:“一个人来到某国,去了某处,会见了一个朋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往往是先写十个这样的句子,然后把每个句子扩展成一个场景。接下来,我再写十个句子,再扩展成十个场景,如此循环。不过,初稿写完之后,往往90%左右的篇幅都要修改,《洛奇》就是这样。而《敢死队》的剧本则修改了130到140多次,几乎可以说是重写了。
《好莱坞报道》:你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创作剧本?
史泰龙:基本上都在清早。过去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写剧本,电影《爱伦·坡》(Poe)的剧本就是在夜间完成的。不过随着年纪慢慢大了,我发现清早的创作效率更高。所以我一般都在凌晨五点到办公室,锁上门,听着音乐,一直写到九点。
《好莱坞报道》:你每天都坚持创作吗?
史泰龙:是的。不过,就像我画画一样,我不苛求自己每天都写得很好,但是至少会觉得自己每天都有进展,在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写剧本必须开动大脑,这不同于看报纸、看杂志或者看电视,写剧本是自己确确实实在创造一些东西。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是孤胆英雄的化身,20多年前《洛奇》和《第一滴血》系列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史泰龙的银幕硬汉形象和持久的影响力。而今,史泰龙不仅仅是一名动作明星,还是一位全面发展的电影人:兼任编剧、导演、制片、发行,大银幕上风光无限的他常常也是银幕背后的发号施令者之一。
早在1976年,史泰龙自编自演的励志影片《洛奇》不仅拿下了第49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奖和其他两个奖项,还拉开了属于史泰龙时代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史泰龙撰写这部影片的剧本仅用了三天时间。此后,作为编剧,他相继推出了《洛奇》的五部续集、《第一滴血》系列的四部影片以及其他一些影片,并担任《洛奇》第二、三、四、六部以及《第一滴血4》的导演。其实自19世纪80年代初,史泰龙就已经逐渐参与到影片的营销和宣传工作中了。
今年8月13日,史泰龙自编自导并主演的动作片《敢死队》(The Expendables)将登陆内地大银幕。除了非他莫属的编剧、导演和主演,史泰龙在影片进入制作环节之前就参与了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并受到影片出品方——狮门电影集团采购兼联合制片主席杰森·康斯坦丁(Jason Constantine)的高度评价。
“史泰龙总是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带给观众最恰当的故事。”康斯坦丁说,“我们非常相信他的直觉,也非常重视他在影片宣传营销方面所提出的建议。史泰龙比任何人都更能演绎和表现具有美国特色的英雄主义,他也更清楚这种英雄主义的魅力所在,这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无限价值的合作伙伴。”
今年,史泰龙获得了由《好莱坞报道》颁发的基调艺术视效奖(Key Art Visionary Award),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在电影领域除了表演之外成就的肯定。
《好莱坞报道》:在《敢死队》的早期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史泰龙:有的影片在前期宣传和预告片中泄露了太多剧情。拍摄一部动作片常常需要花费数千万美元,但由于预告片的内容过于具体,令整部影片缺乏神秘感和悬念。到了电影院,细心的观众常常看了一个桥段,就会知道下一步情节甚至最后的结局。所以这一次,我们把《敢死队》的预告片做得相对抽象化,观众在看完预告片之后很难推测影片的剧情发展,这样才能使观众在观看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保持好奇和惊喜。预告片的成败关系着整部影片的成败,一着不慎,就可能毁了一部票房原本可以过亿的影片。
《好莱坞报道》:你什么时候决定不用影片的片段来制作预告片?
史泰龙:是在影片杀青后。不过我们还是犯了一个几乎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错误,那就是在去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了一段时长3分40秒的电影片段。本来这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只限于给参加电影节的业内人士看,结果这个片段却被上传到了互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公开,这等于一下子让整部电影都曝光了。当时,不少人在看过这一片段之后都认为这片子“看起来不怎么样”或者“好像有点粗制滥造”,幸亏六个月之后,正式预告片的出炉让这种不良影响一扫而空。不过,这个失误还是对影片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谨慎而行。
《好莱坞报道》:哪部电影使你在营销方面有了真正的发言权?
史泰龙:可能是《洛奇3》吧,那是1985年,一年之后我们推出了《铁胆威龙》(Cobra)。此后的所有影片我都参与了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我尝试让每一部影片都有一句独创性的标志台词。比如,影片《绝岭雄风》(Cliffhanger)中就反复突出运用“Go for it”这句台词,强化影片的风格。而且为了突出“绝岭”,我还特意要求强化山崖画面,弱化自己的形象。
《好莱坞报道》:除了市场营销,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史泰龙:比起单纯的表演,我更喜欢同时担任导演。目前,我正在和《敢死队》的另一位主演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讨论另外几个大制作,也都是动作片。动作片正在不断“进化”,许多人认为《敢死队》大量近身肉搏的非特效式动作风格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正是这种“过时”的风格才让动作片看起来更真实,而这也一直是我的风格。过去二十年多来,动作片的“进化”主要表现在高科技和特效的应用上,虽然这使影片的场面更为盛大,但同时也是影片变得更加虚幻和不真实。
《好莱坞报道》: 你是指过于依赖电脑特效(CGI)?
史泰龙:是的。我也曾经试着使用CGI,但那样太假了,那些动作明显不可能是人类完成的。在《敢死队》中,我尽量让一切情节具有可信性。比如,有人在山体滑坡或地震中存活了下来,或者在冰天雪地中坚持了40天后获救,虽然这也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在某种情景下,在某些具有非凡能力的人身上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是从三万英尺高空的飞机上跳下来,不带降落伞,最后还依然活蹦乱跳,就太荒谬了,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好莱坞报道》:你是怎样进行剧本创作的?
史泰龙:我从来不罗列故事大纲,而是一直采用点句法。比如:“一个人来到某国,去了某处,会见了一个朋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往往是先写十个这样的句子,然后把每个句子扩展成一个场景。接下来,我再写十个句子,再扩展成十个场景,如此循环。不过,初稿写完之后,往往90%左右的篇幅都要修改,《洛奇》就是这样。而《敢死队》的剧本则修改了130到140多次,几乎可以说是重写了。
《好莱坞报道》:你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创作剧本?
史泰龙:基本上都在清早。过去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写剧本,电影《爱伦·坡》(Poe)的剧本就是在夜间完成的。不过随着年纪慢慢大了,我发现清早的创作效率更高。所以我一般都在凌晨五点到办公室,锁上门,听着音乐,一直写到九点。
《好莱坞报道》:你每天都坚持创作吗?
史泰龙:是的。不过,就像我画画一样,我不苛求自己每天都写得很好,但是至少会觉得自己每天都有进展,在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写剧本必须开动大脑,这不同于看报纸、看杂志或者看电视,写剧本是自己确确实实在创造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