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纽带。通过情感交流可以建立互相尊重、理解、信任以及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出愉快、活泼的良好氛围,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奉行公平的原则
任何一个班级,难免都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要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不但不可偏爱,还要不断给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和做人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让他们养成谦虚、开拓、进取的品质。对后进生绝不能鄙视。每个后进生都有他们的长处,要学会使用放大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集体生活中积极地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们对教师公平与否的事情特别敏感,如果学生们看到教师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对方是男生、女生,不论成绩好、坏,他们都会受到启发和激励,感到教师的公正。学生因此会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执行平等对话的原则
“亦师亦友”,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身份上,不惟师道之尊严,作学生之表率;在心灵上,与学生融合为一,想学生之所想。学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拿主张,去组织,去完成,教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平等和民主,它应该是活跃和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爱生如子,用爱生之情博得学生的尊师之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善诱导,忌责骂;多鼓励,忌讽刺;倡平等,去威权。“以人为本”,“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但是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严格要求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恰恰是热爱学生的最高表现。与此相反,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散漫,绝不是对学生的爱。当然,严格也要讲究分寸,讲究方式。
3. 关注“多元和谐”
“和谐”是多方面的,必须处理好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以“先做人、后求知”的标准来要求和引导学生,并始终把做人摆在第一。例如:元旦到了,一般学生都送贺卡给老师,但是老师也在每位同学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体己的话,或勉励,或安慰和祝福,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所有的学生无不为之感动。这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俗话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并且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在集体学习中极易产生矛盾,出现摩擦,甚至会产生正面冲突,进而发生吵架、打架的现象。教师就要把“珍惜缘份,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的理念不断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并要求学生每三人或四人结成对子,组成互帮互查小组,全方位地从学业、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的开展帮学活动。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味地怪老师没教好,教师应笑脸相迎,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个巴掌拍不响,教育子女是我们双方的事,学校不是万能的,不能管到学生的家,但学生在家要家长主动监管。当然,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也会予以配合,取得家长的谅解。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成长,变化,教师都要及时地跟家长反映,及时传达,这种沟通,加强了家长对教师的认可,也为和谐的家长与老师关系做了良好铺垫。
营造好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和谐,搭建好学生与家长的桥梁,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给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与同学关系、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品格为人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汇报和评价,尽量多肯定,多赏识,多建议,多请求。从而使每个家长都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真正支持关心他们的学习。学生回到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和肯定,在学校学习起来也有劲,生活也感到幸福,自然就想表现好,要求进步。因此,学生与家庭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责任编辑龙建刚
根据教学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奉行公平的原则
任何一个班级,难免都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要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不但不可偏爱,还要不断给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和做人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让他们养成谦虚、开拓、进取的品质。对后进生绝不能鄙视。每个后进生都有他们的长处,要学会使用放大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集体生活中积极地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们对教师公平与否的事情特别敏感,如果学生们看到教师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对方是男生、女生,不论成绩好、坏,他们都会受到启发和激励,感到教师的公正。学生因此会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执行平等对话的原则
“亦师亦友”,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身份上,不惟师道之尊严,作学生之表率;在心灵上,与学生融合为一,想学生之所想。学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拿主张,去组织,去完成,教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平等和民主,它应该是活跃和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爱生如子,用爱生之情博得学生的尊师之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善诱导,忌责骂;多鼓励,忌讽刺;倡平等,去威权。“以人为本”,“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但是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严格要求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恰恰是热爱学生的最高表现。与此相反,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散漫,绝不是对学生的爱。当然,严格也要讲究分寸,讲究方式。
3. 关注“多元和谐”
“和谐”是多方面的,必须处理好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以“先做人、后求知”的标准来要求和引导学生,并始终把做人摆在第一。例如:元旦到了,一般学生都送贺卡给老师,但是老师也在每位同学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体己的话,或勉励,或安慰和祝福,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所有的学生无不为之感动。这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俗话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并且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在集体学习中极易产生矛盾,出现摩擦,甚至会产生正面冲突,进而发生吵架、打架的现象。教师就要把“珍惜缘份,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的理念不断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并要求学生每三人或四人结成对子,组成互帮互查小组,全方位地从学业、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的开展帮学活动。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味地怪老师没教好,教师应笑脸相迎,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个巴掌拍不响,教育子女是我们双方的事,学校不是万能的,不能管到学生的家,但学生在家要家长主动监管。当然,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也会予以配合,取得家长的谅解。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成长,变化,教师都要及时地跟家长反映,及时传达,这种沟通,加强了家长对教师的认可,也为和谐的家长与老师关系做了良好铺垫。
营造好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和谐,搭建好学生与家长的桥梁,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给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与同学关系、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品格为人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汇报和评价,尽量多肯定,多赏识,多建议,多请求。从而使每个家长都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真正支持关心他们的学习。学生回到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和肯定,在学校学习起来也有劲,生活也感到幸福,自然就想表现好,要求进步。因此,学生与家庭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