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概论”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改革 措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任务, 是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一。 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和其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 “概论”课不仅理论性强、 学时最多, 而且很多内容让学生感觉比较熟悉,认为没有多少新意。因此,怎样讲好这门课,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愿意听、乐意学, 并能学有所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概论”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对象的特点
从社会环境看, “90后”出生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问 题突出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出生在一个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 但同时,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也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点,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國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失业率高, 同时, 新闻报道贪官腐败现象频频现于报端, 各种社会民生问题在“90后”的脑海中多少会留下负面影响, 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和他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教学内容更新、整合不够及时, 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现行的“概论”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编写的, 先后经过五次修订, 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 能较好发挥其理论指导功能。但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在这个年代中的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广、速度更快。“概论”课程更偏重于理论的权威性、系统性, 却忽略了当今大学生对当前形势、时事政治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的阐释。教材没有更好地与时俱进,即教学“有骨无血肉”, 教学内容整合不及时, 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
3.教学方法单调陈旧,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认为“概论”课是高校中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了教材理论性过强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与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 教学方法有关。 这种“满堂灌”、教师“单边行动”的教学方法, 偏重于课堂、偏重于讲授,缺少实践和双向互动, 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枯燥乏味, 致使很多学生感觉上“概论”课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对自身思想、行为和发展帮助不大, 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不高。
4.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对促进教学实效的作用有限
考核是“概论”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今“概论”课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书本理论知识,考试形式有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 再结合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业情况和课堂参与等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考核方式从表面上看灵活,但其实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系统性原则
“概论”课是关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概论”课特定的教学目标,就是向大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其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虽然大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人生和世界初步具有自己的看法,但仍需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概论”课的特殊功能就在于它借助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保证“概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
2.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一般认为上理论课总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忘笔记。 这样,理论要“进学生头脑”尤其是要把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不大可能了。启发式的教学,就是不要把理论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是要把说教变成思悟,先去启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讨论,然后再作结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增长见识、辨别是非, 使枯燥的理论具有鲜活的色彩。这样,学生在把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活动中,就能由接受教育向自我 教育延伸,真正有益于认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当然,启发式教学也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限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实际上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每种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3.坚持内容与方法统一的原则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对立统一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概论”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当然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小视。 实际上,教学内容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内在依据,教学方法则是传授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当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统一。
4.坚持时间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概论”课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上课学时有限,二者间的矛盾决定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兼顾到时间与效率的统一。优化的教学方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那些费时较长,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我们教学方法改革所要求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努力选择经济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现时间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5.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整体优势的原则
各种教学方法自有优势和长处,也有短处和不足。 优化教学方法要尽量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短处,也就是要使各种教学方法有机配合,以形成一个教学方法体系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才会取得最佳成效。
三、新形势下我们对“概论”课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又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科学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课程讲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 更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教育实效。针对当前“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概论”课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学院对“概论”课教学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概论”课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手段,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将“概论”课知识内化后转化为行动,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的。
在“概论”课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改变“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和需要, 挖掘学生的兴趣, 增加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对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的困惑, 如学生在人际交往、 恋爱和实习就业等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 也应在教学中得到 有效引导。“概论”课教学只有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才能真正体现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接收多元化的今天, 任课教师还需不断更新观念, 放开思维, 采取灵活多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從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的运用,为“概论”课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可以将多种信息形式汇集起来, 通过声音、 文字、 音乐、 图像等大大丰富教学内容, 更能引发学生共鸣。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概论”课程课件制作的技术开发, 制作出实用性强、 趣味性强、又能与时俱进的课件。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复兴之路》、 《走进毛泽东》、 《小平您好》、《大逃港事件》等, 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法
在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上,“概论”课教学需向学生主体地位倾斜, 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 座谈式教学、 辩论论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方法, 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课外阅读和社会调查是常见的“概论”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课堂上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让我们学生围绕浙江改革开放的话题,从“改革引起的变化”、“改革带来的影响”、“改革取得的成就”、“改革存在的问题”、“改革获得的经验”、“改革的重大意义”等角度,选择社会调查主题,确定社会调查内容,设计社会调查方案,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写出社会调查报告。
4.创新考核方式, 提高考核方式的开放性
“概论”课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制定考核细则, 设计评分比例, 把理论考试以外的因素纳入考核机制。我们学院具体做法如下:
(1)对期末考试题型作重大改革,取消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增加结合现实的材料分析题和命题作文题。在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中,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之外,像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都是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怎样运用书本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教材里的内容;命题作文题目都是与经济社会中重大的民生热点问题紧密相关,我们在历年考题中曾经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免费医疗问题等众多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重点考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权重,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我们学院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平时成绩占20%,社会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60%,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过程。
总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在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今 天 ,“概论”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因此, 各高校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加大改革力度, 创新教学模式, 共同推动“概论”课程的新发展,让青年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改革 措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任务, 是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一。 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和其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 “概论”课不仅理论性强、 学时最多, 而且很多内容让学生感觉比较熟悉,认为没有多少新意。因此,怎样讲好这门课,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愿意听、乐意学, 并能学有所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概论”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对象的特点
从社会环境看, “90后”出生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问 题突出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出生在一个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 但同时,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也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点,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國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失业率高, 同时, 新闻报道贪官腐败现象频频现于报端, 各种社会民生问题在“90后”的脑海中多少会留下负面影响, 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和他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教学内容更新、整合不够及时, 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现行的“概论”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编写的, 先后经过五次修订, 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 能较好发挥其理论指导功能。但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在这个年代中的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广、速度更快。“概论”课程更偏重于理论的权威性、系统性, 却忽略了当今大学生对当前形势、时事政治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的阐释。教材没有更好地与时俱进,即教学“有骨无血肉”, 教学内容整合不及时, 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
3.教学方法单调陈旧,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认为“概论”课是高校中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了教材理论性过强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与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 教学方法有关。 这种“满堂灌”、教师“单边行动”的教学方法, 偏重于课堂、偏重于讲授,缺少实践和双向互动, 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枯燥乏味, 致使很多学生感觉上“概论”课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对自身思想、行为和发展帮助不大, 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不高。
4.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对促进教学实效的作用有限
考核是“概论”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今“概论”课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书本理论知识,考试形式有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 再结合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业情况和课堂参与等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考核方式从表面上看灵活,但其实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系统性原则
“概论”课是关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概论”课特定的教学目标,就是向大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其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虽然大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人生和世界初步具有自己的看法,但仍需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概论”课的特殊功能就在于它借助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保证“概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
2.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一般认为上理论课总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忘笔记。 这样,理论要“进学生头脑”尤其是要把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不大可能了。启发式的教学,就是不要把理论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是要把说教变成思悟,先去启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讨论,然后再作结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增长见识、辨别是非, 使枯燥的理论具有鲜活的色彩。这样,学生在把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活动中,就能由接受教育向自我 教育延伸,真正有益于认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当然,启发式教学也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限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实际上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每种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3.坚持内容与方法统一的原则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对立统一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概论”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当然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小视。 实际上,教学内容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内在依据,教学方法则是传授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当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统一。
4.坚持时间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概论”课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上课学时有限,二者间的矛盾决定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兼顾到时间与效率的统一。优化的教学方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那些费时较长,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我们教学方法改革所要求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努力选择经济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现时间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5.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整体优势的原则
各种教学方法自有优势和长处,也有短处和不足。 优化教学方法要尽量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短处,也就是要使各种教学方法有机配合,以形成一个教学方法体系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才会取得最佳成效。
三、新形势下我们对“概论”课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又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科学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课程讲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 更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教育实效。针对当前“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概论”课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学院对“概论”课教学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概论”课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手段,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将“概论”课知识内化后转化为行动,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的。
在“概论”课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改变“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和需要, 挖掘学生的兴趣, 增加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对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的困惑, 如学生在人际交往、 恋爱和实习就业等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 也应在教学中得到 有效引导。“概论”课教学只有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才能真正体现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接收多元化的今天, 任课教师还需不断更新观念, 放开思维, 采取灵活多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從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的运用,为“概论”课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可以将多种信息形式汇集起来, 通过声音、 文字、 音乐、 图像等大大丰富教学内容, 更能引发学生共鸣。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概论”课程课件制作的技术开发, 制作出实用性强、 趣味性强、又能与时俱进的课件。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复兴之路》、 《走进毛泽东》、 《小平您好》、《大逃港事件》等, 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法
在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上,“概论”课教学需向学生主体地位倾斜, 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 座谈式教学、 辩论论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方法, 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课外阅读和社会调查是常见的“概论”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课堂上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让我们学生围绕浙江改革开放的话题,从“改革引起的变化”、“改革带来的影响”、“改革取得的成就”、“改革存在的问题”、“改革获得的经验”、“改革的重大意义”等角度,选择社会调查主题,确定社会调查内容,设计社会调查方案,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写出社会调查报告。
4.创新考核方式, 提高考核方式的开放性
“概论”课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制定考核细则, 设计评分比例, 把理论考试以外的因素纳入考核机制。我们学院具体做法如下:
(1)对期末考试题型作重大改革,取消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增加结合现实的材料分析题和命题作文题。在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中,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之外,像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都是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怎样运用书本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教材里的内容;命题作文题目都是与经济社会中重大的民生热点问题紧密相关,我们在历年考题中曾经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免费医疗问题等众多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重点考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权重,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我们学院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平时成绩占20%,社会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60%,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过程。
总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在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今 天 ,“概论”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因此, 各高校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加大改革力度, 创新教学模式, 共同推动“概论”课程的新发展,让青年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