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生活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供科学课程,贴进小学生生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一条核心理念: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并且满足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今日的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不但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科学 知识 真正走进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进一步推进学生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结合生活实例,揭示科学知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实就是在模拟生活,我认为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兴趣,而且可以使所要学的科学问题具体化,如我在教学“认识树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身边常见的树叶,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梧桐树、兰花树、柳树等树叶,感受树叶的外观,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树叶的外部特征,直至研究树叶的结构,找出树叶的共同点。让学生走进树叶群中,轻松愉悦揭示科学知识,并在充满无限的乐趣中解决科学问题。又如我在教学“身体的结构”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游戏情境,让三个学生任意站在讲台上,相互的观察对方的身体,并让学生自由的发言,你从对方的身体上看,你发现对方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游戏规则是:看谁在一分钟内说的又对又快)在紧张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获取感性认识,揭示科学知识,比单纯在课堂上指着课本讲解要好得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结合生活实例,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把生活中的科学原型生动的展示在课堂上,使学生对科学有一种亲切感,感 受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同在,科学不再是陌生的科学,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
  二、结合生活问题,理解科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科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生活问题应成为理解科学知识的源泉,因此,在科学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必须努力结合生活问题,联系生活问题走进科学,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的思想。如我在教学《斜面的作用》一课时,我借助日常生活情景的创设并引出话题,(课件演示)小王叔叔想把大油桶搬到卡车上,谁能想办法让他搬得更轻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和生活实际并展开小组讨论,用这些生活中材料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你们认为哪种办法最简便呢?其中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挺自信地说:“搭一块板将油桶滚上去”。“太棒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爸爸有这样做过”“看来你平时很认真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经验”。这样做真的能帮上小王叔叔的忙吗?学生马上回答:“能”。“为什么呢?”再一次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后,(课件出示)像这样把木板搭在车厢上形成的这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借助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斜面及斜面使用的硬性认识。在紧张而又富有激情的讨论中,结合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如此的密切,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同时,也充分的结合生活问题理解科学知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践,感悟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这是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悟科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我根据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组教学教材,使教学中的抽象生疏的问题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做到贴近生活。如我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是,先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仔细搜索有关的问题,在课前的创设情境中,我出示了两把勺子(一把钢勺、一把木勺)学生们看见我出示的实验用具特别的兴奋与好奇,都情不自禁的问我:老师,这两把勺子能解决今天探究的问题吗?于是,我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把相同长度的钢条木条的一头同时 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的另一端冷热情况,通过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学生们似乎明白了些,这时,有一个特不爱发言的学生大胆的站了起来,满脸通红的对我说:“老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大家在舀热水时都用木勺,而不常用钢勺了。”在一场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又認识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新的发展区,让学生们更多的从科学实践中感悟科学,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更多的科学烙印。
  总之,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科学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揭示科学知识;结合生活问题,理解科学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感悟科学知识,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使学生真正的走进科学,也让科学知识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由此,班级管理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尤显重要,而抓好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又集中在正确选拔和使用班干部及培养优良班风两个方面。  【关键词】慧眼、交流、表率、竞争  新学期伊始,面对六十名七年级新生组成的班集体,我这个班主任真得感觉到了管理上的不轻松,这些学生来自不同乡镇,素质不
期刊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幼儿受益一生,坏习惯也可以影响幼儿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幼儿园生涯养成的。《纲要》指出:“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皆为对幼儿实施身心全面教育的良机,其间蕴涵着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亲历、模仿、实践和不断修
期刊
【摘要】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薄,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又不敢问。结合课堂实际反思我们的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否定,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  【关
期刊
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的、挑战的、竞争的数字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现代数学渗透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技术,在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再仅是教学内容,而是如何掌握和操作这些内容,重点应放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上,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活动,使学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经历了语文教学由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 “自主、合作、探究课” 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改革中部分教师“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甚至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盲目追求新奇的形式,脱离文本进行感悟、体验,使得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被削弱,教学处于盲从、随意的状态。有
期刊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班主任学会赏识差生促其转变;赏识班干部激发其工作热情;赏识班集体增强凝聚力。  【关键词】赏识 教育 沟通 激励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于这门课的界定。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老师在教授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时要更注重对教材的人文性的开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这些地理知识仅当作知识来教,导致地理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把品德课上成了地理课,品德课原本该具备的情感性消失殆尽。  【关键词】品德与社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王国,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
期刊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的的教学,更是关键,怎样结合教材,让学生轻松地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他们的笔下再现出来呢?我认为:  (一)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短暂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是要培养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期间,觉得班主任教师再不能指望象以往那样强迫他们进入我们设定的世界。反之,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当今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随着现代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班主任提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