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将牌,也作“麻雀牌”,古时称雀牌。它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传说,不管是哪种说法,似乎都脱离不了一个事实——麻将最初的模样,归根到底是古人们想出来排遣寂寞的一种博弈游戏。它在无数根手指间碰撞翻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国粹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最普罗大众的代言之一,它是中国人修建在八仙桌上的另一座“长城”。在方城里,十指间,兀自流长。
桌上麻雀飞
麻将源于明朝的“马吊”,最早的形式是纸牌。将“万、条、筒”的花样印制于纸制薄片之上,捏于手中,挨张出牌。仿若无声的影片时代,携带方便却少了些声色。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将纸牌改造成今天的样子,将牌立在桌上,于是在你来我往间便有了更多韵味。
古代的麻将多为竹制品。麻将中的“条”可以表现竹节的正立面,“筒”可以表现竹节的横断面,“万”可以表现竹简记录的文字。把麻将中的“条”比作金条,“筒”比作铜钱,“万”比作银票或纸币,就组成了古代完整的货币体系。
后来,麻将的载体已经不再限于竹,匠人们开始尝试在骨、木之上进行镌刻,再用染料对花样进行颜色的处理,进而发展为骨牌,白、绿、红的色彩也渐渐成形,更有富贵人家开始使用玉来做麻将,为的就是那纯白温脂的手感。之后,麻将的材质逐渐涵盖了金、银、象牙、珊瑚、翡翠、景泰蓝、塑料、贝壳等多种材料。
而成都麻将博览馆则收藏有一副清代人骨宣和麻将。据说是用清朝康熙年间四川某赌徒的骨头制成,绝世罕见。由于此人好赌成性,常“出老千”,后被人发现,竟因此送命。后人用其骨制牌。警示意义非同寻常。
在各种材质的麻将中。一副由铝板经手工制作的麻将,因有着西方背景的造型尤其令人过目不忘。它诞生于1954年的越南,制作者是一名法军士兵。这副麻将上所有牌面一应俱全,不过,东南西北是用英文字母的“E、S、w、N”来代替的,而“发”的写法委实让不懂汉字的法国士兵为难,于是他照猫画虎地刻了一个类似梅花形状的图案代替。在越南独立战争胜利后,这名法军士兵沦为俘虏。寂寞无奈的关押生活中,他想起了与家人同玩麻将的欢乐场面,于是用收容所里的铝板和木块做成了这副麻将。
到了工艺发达的现代,天然材料被成本更为低廉的合成材料所替代。有机塑料与玻化材料的麻将占据了主流地位,并且变得愈加浑圆敦厚,更加注重指间的触感。
麻将里头有什么
麻将除了传统的“万、条、筒”外,还有以水浒108将和日本浮世绘为图案的。“水浒传牌”的“万”、“条”、“筒”108块麻将上分别绘着《水浒传》中108条梁山好汉的形象及各人的诨名与正名,栩栩如生。“风”牌以刀、箭、戟等武器为饰,“白板”饰以鼎文的“乐”字。“发”牌饰以元宝,“中”牌饰以剑和令旗,8张万能牌则绘着传说中的八仙并分别刻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样。其牌盒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它的造型就像一本书,木质黑漆,封面右上角写着“水浒传”三字,左下角写着“罗贯中施耐庵著”。
名人使用过的麻将也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其中包括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使用过的“五彩螺钿牌”、窃国大盗袁世凯使用过的“青花儿嬉图牌”、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师张太千喜爱的“包金石墨牌”等。
溥仪及其后妃用过的两副“五彩螺钿牌”,作为镇馆之宝现收藏于日本麻将博物馆内。一副为男用牌,一副为女用牌。女用牌的尺寸比男用牌稍小。男用牌是五彩嵌花梅树图案。用笔偏刚,女用牌则是五彩花草图案,用笔偏柔;男用牌的两颗万能牌是“福”、“寿”字样及相应图案,女用牌则分“天”、“地”字样及相应图案。两副牌的背面均为黑檀木,正面为象牙,在黑檀木和象牙之间为嵌银装饰。两副牌都配有装饰精美的黑檀木盒子。盒子的各个侧面以五彩花草为边饰,中间则饰以《百子图》,亦是五彩。左侧嵌的是《燃爆竹图》,右侧嵌的是《角力图》,后侧嵌的是《跳绳图》,盒盖上嵌的则是《耍蛇图》。“五彩螺钿牌”的贵重处在于每张牌背的图案均为极难雕刻的梅花图案,要使螺钿牌背的图案一模一样,雕刻师非有鬼斧神工之力不可。
此外,日本麻将博物馆内还收藏有一副为梅兰芳特制的京剧麻将牌。1927年,梅兰芳在日本已经有很高的声望。为了庆祝梅兰芳在日本演出京剧《游龙戏凤》,日本方面专门制作了一副特别的麻将。其中,麻将中的“中发白”被“梅兰芳”三个字代替,“东南西北”被“游龙戏凤”代替,麻将的材质是那个年代相当珍贵的塑料。
在众多文化名人中,胡适也喜欢打麻将,但水平不高,总是输多赢少,他自言常常败在“运气”二字上。而同样喜欢麻将的胡适夫人,却在方城战中几乎每战皆捷,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
关于打麻将,梁启起说过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约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象。他的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漂洋过海筑长城
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日本有着发达的麻将文化,美国曾爆发过麻将热,在欧洲,麻将则成为了贵人的游戏。
1922年,中国生产的麻将从海上大批出口到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泰国、越南、韩国等地。而中国流传到美国的第一副麻将牌、法国制造的竹制牌、加拿大的石头牌等均在日本麻将博物馆中完好收藏。
日本第一家麻将博物馆是野口恭一郎在35年前开办的。野口恭一郎曾五次到中国宁波,因为他坚信日本麻雀是从这个港口城市漂洋过海传到日本。起码“麻雀”的日文发音与宁波方言中麻将的发音一致。1999年,他在东京又开立另一家博物馆,展示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1万多册中日欧美麻将书籍、麻将桌、麻将器具和形形色色的麻将牌。博物馆还定期出版有关麻将的书籍,并生产麻将点心、麻将清酒等纪念品,销路不错。因为日本麻雀迷有3000万之多,仅东京的麻雀馆就有4500多家。
美国商人巴布科克于1920年前后把麻将带到了纽约。为方便使用,他在牌上加刻了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并简化和调整了某些游戏规则,甚至为此著书一册,以期统一英文术语的规范。麻将的英文名“Mah-Jong”据传为此人之作。
很快,纽约也兴起一股麻将热。据说13万副麻将被抢购一空,售价高达每副500美元,而现在一副上好的麻将不过百元。一位名叫瓦雷利的妇女每周打麻将时间大约为30个小时,被当地人称为“白人中的麻后”。她每周打9次麻将,外加两次马拉松式的麻将:从周六上午一直玩到晚上11点半;次日再从上午11点一直打到晚上7点。在美国,这样的麻将迷还有很多。最具影响力的麻将组织全美麻将联盟(NMJL)便由一位妇女在1937年发起成立,在全世界拥有20多万会员。它负责制定和颁布美国麻将规则,举行全美麻将赛事。
而今,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融入,麻将连洗牌的程序也省略了。自动洗牌麻将桌将夜深人静的“哗哗”声彻底消除,这是否标志着麻将也将再次回到无声时代?
就在这个时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和追忆,追忆那小小竹片敲击桌面带来的快感,不计其数的人开始追求古早的“纯手工麻将”,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宁波著名的麻将生产地,定制属于自己可珍藏的那份记忆。而麻将,也以堂皇的理由写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
桌上麻雀飞
麻将源于明朝的“马吊”,最早的形式是纸牌。将“万、条、筒”的花样印制于纸制薄片之上,捏于手中,挨张出牌。仿若无声的影片时代,携带方便却少了些声色。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将纸牌改造成今天的样子,将牌立在桌上,于是在你来我往间便有了更多韵味。
古代的麻将多为竹制品。麻将中的“条”可以表现竹节的正立面,“筒”可以表现竹节的横断面,“万”可以表现竹简记录的文字。把麻将中的“条”比作金条,“筒”比作铜钱,“万”比作银票或纸币,就组成了古代完整的货币体系。
后来,麻将的载体已经不再限于竹,匠人们开始尝试在骨、木之上进行镌刻,再用染料对花样进行颜色的处理,进而发展为骨牌,白、绿、红的色彩也渐渐成形,更有富贵人家开始使用玉来做麻将,为的就是那纯白温脂的手感。之后,麻将的材质逐渐涵盖了金、银、象牙、珊瑚、翡翠、景泰蓝、塑料、贝壳等多种材料。
而成都麻将博览馆则收藏有一副清代人骨宣和麻将。据说是用清朝康熙年间四川某赌徒的骨头制成,绝世罕见。由于此人好赌成性,常“出老千”,后被人发现,竟因此送命。后人用其骨制牌。警示意义非同寻常。
在各种材质的麻将中。一副由铝板经手工制作的麻将,因有着西方背景的造型尤其令人过目不忘。它诞生于1954年的越南,制作者是一名法军士兵。这副麻将上所有牌面一应俱全,不过,东南西北是用英文字母的“E、S、w、N”来代替的,而“发”的写法委实让不懂汉字的法国士兵为难,于是他照猫画虎地刻了一个类似梅花形状的图案代替。在越南独立战争胜利后,这名法军士兵沦为俘虏。寂寞无奈的关押生活中,他想起了与家人同玩麻将的欢乐场面,于是用收容所里的铝板和木块做成了这副麻将。
到了工艺发达的现代,天然材料被成本更为低廉的合成材料所替代。有机塑料与玻化材料的麻将占据了主流地位,并且变得愈加浑圆敦厚,更加注重指间的触感。
麻将里头有什么
麻将除了传统的“万、条、筒”外,还有以水浒108将和日本浮世绘为图案的。“水浒传牌”的“万”、“条”、“筒”108块麻将上分别绘着《水浒传》中108条梁山好汉的形象及各人的诨名与正名,栩栩如生。“风”牌以刀、箭、戟等武器为饰,“白板”饰以鼎文的“乐”字。“发”牌饰以元宝,“中”牌饰以剑和令旗,8张万能牌则绘着传说中的八仙并分别刻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样。其牌盒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它的造型就像一本书,木质黑漆,封面右上角写着“水浒传”三字,左下角写着“罗贯中施耐庵著”。
名人使用过的麻将也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其中包括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使用过的“五彩螺钿牌”、窃国大盗袁世凯使用过的“青花儿嬉图牌”、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师张太千喜爱的“包金石墨牌”等。
溥仪及其后妃用过的两副“五彩螺钿牌”,作为镇馆之宝现收藏于日本麻将博物馆内。一副为男用牌,一副为女用牌。女用牌的尺寸比男用牌稍小。男用牌是五彩嵌花梅树图案。用笔偏刚,女用牌则是五彩花草图案,用笔偏柔;男用牌的两颗万能牌是“福”、“寿”字样及相应图案,女用牌则分“天”、“地”字样及相应图案。两副牌的背面均为黑檀木,正面为象牙,在黑檀木和象牙之间为嵌银装饰。两副牌都配有装饰精美的黑檀木盒子。盒子的各个侧面以五彩花草为边饰,中间则饰以《百子图》,亦是五彩。左侧嵌的是《燃爆竹图》,右侧嵌的是《角力图》,后侧嵌的是《跳绳图》,盒盖上嵌的则是《耍蛇图》。“五彩螺钿牌”的贵重处在于每张牌背的图案均为极难雕刻的梅花图案,要使螺钿牌背的图案一模一样,雕刻师非有鬼斧神工之力不可。
此外,日本麻将博物馆内还收藏有一副为梅兰芳特制的京剧麻将牌。1927年,梅兰芳在日本已经有很高的声望。为了庆祝梅兰芳在日本演出京剧《游龙戏凤》,日本方面专门制作了一副特别的麻将。其中,麻将中的“中发白”被“梅兰芳”三个字代替,“东南西北”被“游龙戏凤”代替,麻将的材质是那个年代相当珍贵的塑料。
在众多文化名人中,胡适也喜欢打麻将,但水平不高,总是输多赢少,他自言常常败在“运气”二字上。而同样喜欢麻将的胡适夫人,却在方城战中几乎每战皆捷,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
关于打麻将,梁启起说过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约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象。他的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漂洋过海筑长城
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日本有着发达的麻将文化,美国曾爆发过麻将热,在欧洲,麻将则成为了贵人的游戏。
1922年,中国生产的麻将从海上大批出口到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泰国、越南、韩国等地。而中国流传到美国的第一副麻将牌、法国制造的竹制牌、加拿大的石头牌等均在日本麻将博物馆中完好收藏。
日本第一家麻将博物馆是野口恭一郎在35年前开办的。野口恭一郎曾五次到中国宁波,因为他坚信日本麻雀是从这个港口城市漂洋过海传到日本。起码“麻雀”的日文发音与宁波方言中麻将的发音一致。1999年,他在东京又开立另一家博物馆,展示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1万多册中日欧美麻将书籍、麻将桌、麻将器具和形形色色的麻将牌。博物馆还定期出版有关麻将的书籍,并生产麻将点心、麻将清酒等纪念品,销路不错。因为日本麻雀迷有3000万之多,仅东京的麻雀馆就有4500多家。
美国商人巴布科克于1920年前后把麻将带到了纽约。为方便使用,他在牌上加刻了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并简化和调整了某些游戏规则,甚至为此著书一册,以期统一英文术语的规范。麻将的英文名“Mah-Jong”据传为此人之作。
很快,纽约也兴起一股麻将热。据说13万副麻将被抢购一空,售价高达每副500美元,而现在一副上好的麻将不过百元。一位名叫瓦雷利的妇女每周打麻将时间大约为30个小时,被当地人称为“白人中的麻后”。她每周打9次麻将,外加两次马拉松式的麻将:从周六上午一直玩到晚上11点半;次日再从上午11点一直打到晚上7点。在美国,这样的麻将迷还有很多。最具影响力的麻将组织全美麻将联盟(NMJL)便由一位妇女在1937年发起成立,在全世界拥有20多万会员。它负责制定和颁布美国麻将规则,举行全美麻将赛事。
而今,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融入,麻将连洗牌的程序也省略了。自动洗牌麻将桌将夜深人静的“哗哗”声彻底消除,这是否标志着麻将也将再次回到无声时代?
就在这个时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和追忆,追忆那小小竹片敲击桌面带来的快感,不计其数的人开始追求古早的“纯手工麻将”,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宁波著名的麻将生产地,定制属于自己可珍藏的那份记忆。而麻将,也以堂皇的理由写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