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经典文本的讲解中融入写作教学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新方案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及考试分数的“大科”地位,真正的“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在语文试卷中,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周只有两节作文课。靠这仅有的两节课,既要讲解作文要求及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练习草稿,并誊写在正式作文本上,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解课文,那么,如何在经典文本的讲解之中融入写作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性作文辅导,值得每个语文老师深思。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千挑万选的“典范文章”,理应成为写作指导的不二源泉。在文本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总结文本写作特色、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耳濡目染,把日常文本教学融入作文教学,无疑会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将写作方法放在对经典文本的讲解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抓住经典文本,以典范文章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第三段写春花的段落是这样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对春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视觉、有味觉、还有听觉,同时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花的颜色写得特别形象生动。最后,作者将春风拂过花草地,野花时隐时现的动感状态用眼睛和星星来做比,实在是写活了观察者的难以言说的感觉。在文本教学之后,我总结了这段的写作特色,并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学生当即体会到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没有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去描写景物,所以自己作文中的美景只是美在自己心里,并不能体现在文章中。 从这节课后,悟性高的学生在写景时,就能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从多个角度去描写,从而将美表达出来。
  二、在经典文本的备课中,突出亮点,但不过度教学。
  在日常文本的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总结文本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这种写作特色,突出亮点,但一篇经典文本可取之处很多,不用泛泛而谈,讲得太多学生反而掌握不了。只需抓住一两点,经常渗透,学生练得多了,积累就多了。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这首现代诗的最大特色是用四个意象来抒发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除了意象美,还有形式美和韵律美。但在学生的练笔作文中,我只要求学生突出意象美一个特色即可,并掌握“意象”這个赏析诗歌的重要概念。
  三、布置好课后小练笔,让写作常态化。
  每周写一篇作文,一学期下来总共能写十几篇,作文光懂得写作方法是没用的,只有经常练笔,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在日常文本中穿插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后,一定会布置一篇小练笔,300字以内,写一个小片段,既让写作常态化,又不会过于加重学生的负担。如在教学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家乡的雨》,只要学生能够选取与雨有关的事物去写散文,都是学有收获的。我的写作指导如下: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灰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让我们感受到昆明雨季的美,也昭示了“凡人小事”与有名的人与事一样具有美,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希望大家也能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用平淡、自然、家常的的语言把美表现出来,也学学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四、对学生的小练笔做好点评,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优秀作品展评。
  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了黑板报和手抄报,对他们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从而鼓励他们继续创作。还可以利用晨读等时间让学生配乐朗诵自己的作品,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及领悟,从中总结写作经验。
  五、将学生的小练笔作品与原经典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找到差距,寻求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第二次创作。如学生仿写的《乡愁》,经过二次创作,学生写出了“中秋节,乡愁是一轮明亮的圆月,我在这头思念,奶奶在那头牵挂”,比之第一次写的“乡愁是一通温馨的电话”要好很多。
  将写作教学融入日常的文本教学,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借鉴和学习教材中文章的写法和技巧,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由此及彼”,不断感悟,不断练习,结合每个单元后的针对性作文训练,由点及面、由片段到篇章、由写作技巧到体裁的训练,这样长期训练,才能将写作教学系列化、系统化,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有例可循、有法可依、有话可写,从而写出水平较高的美文。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大体发展方向,公安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具备信息化进步意识。尤其是随着我国公安档案类别的增多,需要对公安档案管理体系有所强化,合理引入先进公安档案管理技术策略,及时更新公安档案管理系统,尽可能提升公安档案管理的合理性,提高公安档案部门的履职能力。本文探究的就是新形势下公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公安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式  引言:公安档案管理信息化借用的是成
期刊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一直备受家长与教师关注。在幼儿用餐方面,我们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1.幼儿在用餐时,有的爱讲话,有的厌食、挑食;  2.幼儿进餐速度的不一致,导致部分幼儿等待时间过长;  3.人手不够,很难做到两者兼顾;  4.餐后大多数情况是一名老师组织阅读、散步等安静的活动,形式较为机械单一;  我园秉承着“一日活动皆课程”“寓教于乐,让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描写了一群游客外出游玩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文章真切逗人又新奇百怪。作者善于借物言志睹物思情,循序渐进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关键词:青岛;海洋 ;美人鱼  这天一大群人清早来到青岛大海的主港码头,趁坐大轮船去大海游玩娱乐享受这浩瀚无边宽大胸怀感觉。大客轮在大海里迎风展浪呼啸着驶向大海的远方,游客们在轮船舱里欢呼这是人间的奇迹。碧绿碧绿的海水与蔚蓝蔚蓝的天空形成一章欢快的合奏乐章,游客
期刊
摘要:音乐剧是重要的舞台戏剧形式之一,结合了歌唱、舞蹈、表演和对白这几种形式,通过展现具体情节来表达故事中包含的情感。《蜀女女卓文君》是四川省的一部原创大型音乐剧,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会的支持。也是我国经典故事与音乐剧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文对该部原创音乐剧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剧本情节总结概述后针对角色性格和演唱风格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音乐剧;《蜀女卓文君》;角色分析;演唱风格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缘辽阔、民族多样、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珍贵传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社会发展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虽然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给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室内设计领域,室内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和思想追求。然而,由于地域文化受到冲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室内设计存在文化缺
期刊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根基与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江泽民等领导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这一理论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基础,着眼于国内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便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根基。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
期刊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整体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让中国文化从世界文化体系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重新审视民族民间文化背景、生态情况,以及历史渊源,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中国舞蹈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必须要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力度,不断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通过找寻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中存在的变异性和稳定性,不断为舞蹈文化体系建设增添时代要素,
期刊
摘要:在舞台实践中长笛演奏者的现场发挥非常重要,在演出的时候会有紧张的心理,其中一部分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整个演出的效果;另外一部分有着负面的影响,就是怯场心理,非常不利于演出的呈现,还会使演出失败。所以文章主要对长笛演奏者怯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调整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舞台实践;长笛演奏者;心理  引言:  在长笛表演的过程当中,演员很容易受到自身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98年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并肩奋斗的不懈追求。以统战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一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创新了统战文化的传统宣传方式。  关键词:服务大局;统筹意识;创新意识  一、统战文化助推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体
期刊
摘要:社会转型是嵌入社会发展脉络的变革动力,是社会进步必然要求。农技推广作为科技成果集成、试范、推广的主体,对推进农业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对现有农技推广理论、推广体系、机构组织、实践工作和出现的问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社会转型下农技推广服务重构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农技推广服务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当中,立足我国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