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园青菜能成精,一只青蛙去旅行,一个木偶会说谎……当我们阅读童话故事时,总会被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所折服,甚至好奇:怎么想得起来的啊!
是啊,这些奇妙的想象怎么来的?如果你也很好奇,不妨在这里停留一下,我们一起听听那些想象力好的人怎么说。
当我写作时,我常常会打捞起曾经丢失掉的童年记忆(自己的和女儿的)。
有一个现象我最初是很不理解的——女儿小时候,我会给她买很多玩具,但她却喜欢到处捡拾那些别人扔掉的垃圾:一枚被遗弃的扣子,一个生了锈的锁针,几颗形状怪异的石子……她把那些小物件都装在衣兜里,当成宝贝。那些东西被我扔得远远的,女儿伤心不依,我告诉她,那些东西又脏又丑,有什么好的呢?
看着女儿,我不禁陷入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想到那时穿着棉鞋去踩水坑里结的冰,鞋子湿透,冷得龇牙咧嘴,内心却很快活。我想到自己也曾捡过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宝贝一样地藏在一个铁皮盒子里……我惊愕地醒悟到,我错待了幼年以及童年期的女儿。
那些被我扔掉的小物件,都是女儿寄予丰富想象的东西!
那些在沙滩上拿着小塑料铲子挖沙子堆城堡的孩子们,他们心里一定有着特别神奇的场景,一堆歪着身子的沙子也许就是雄伟壮观的城堡,他们自己也许是城堡里的王子或公主,他们或许还拥有一队骑士……成人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呢?一个个小沙坑,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沙堆,一群幼稚可笑的孩子闹嚷嚷地玩得不亦乐乎,叫人完全不能理解啊!
为什么成人无法理解孩子呢?因为成人拥有很多“身份”,他们既是父母的孩子,要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父母,需要抚养自己的孩子。他们要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要处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现实生活让他们背负了太多东西,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童年……
我忽然想到女儿年幼时的另一件事。那时,她蹒跚学步,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头撞在桌子角,起了好大一个包。女儿哭了,我为她涂药,安慰她,给她好吃的,可她一直抽抽噎噎,止不住伤心。我急中生智,用手揉揉桌子角,对女儿说:“宝宝你看,桌子也好疼,我好像听到了它也在哭。”女儿睁大眼睛看着桌子,停止了哭泣,然后她说了一句话,对着桌子:“对不起,我撞到你了。”
在那时女儿的眼中,桌子真的不仅僅是木头做成的物件,它是一个名字叫“桌子”的生命,是活着的,也会疼。
也许在大人或是大孩子看来,那时的幼儿真是幼稚可笑,然而正是在这种“幼稚可笑”中,才有想象力生存的空间。
要想拥有想象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到三四岁。
三四岁,刚刚开始认识和表达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万物有灵,万物都有趣。
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啊!
是的,生物的时光不能倒流,但心理的年龄可以穿越,无论年岁多大,我们心里都会住着一个精灵,这个精灵的名字叫“孩童”,他因为被遗忘而沉默,甚至陷入沉睡,需要我们自己去唤醒。
怎样唤醒?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从身边的小世界开始。那些早已让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我们重新打量打量,用三四岁时的眼光,好像是第一次看见它们,充满好奇,在内心与它们对话,跟它们聊聊。这时,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忽视了一个多么美好的身边世界啊!
记得一个午后,我忙完手头的工作,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坐在暖洋洋的阳光中发呆,忽然看到窗台上爬过一只蚂蚁。对一个中年人来说,一只蚂蚁有什么新奇呢,完全可以伸手把它“就地正法”。可那一瞬间,也许是阳光的拥抱让我身体舒服、内心柔软,我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柔情,而那只被阳光抚摸的蚂蚁也好像是刚刚获得新生的蚂蚁,散发着光彩。我没有去碰触它,只是静静地看着它在窗台上爬行、驻足、张望,直到离开。我对自己说,如果你只是个孩子,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东西,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随后,我在心里问了蚂蚁几个问题——小可爱,你从哪里来?你想去哪里?一路上你见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你家里有爸爸妈妈吗……那只刚刚路过已经消失的蚂蚁,它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好吧,故事不是蚂蚁留下的,而是我自己创造的,我好奇的提问唤醒了沉睡的想象力。
在我的想象中,那只蚂蚁,它有家,有名字,有个性,当然也有梦想。那只蚂蚁推动着我写出了童话故事《猜猜我从哪里来》,后来又成为我一本童话集的书名,那本书里的童话,几乎都源于我回归到三四岁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想象。而蚂蚁的童话远远没有结束,我还写出了《睡在皱纹里的小蚂蚁》,以后想起小蚂蚁,可能还会有新的童话诞生。
我很感谢那只蚂蚁,更感谢那个午后回到儿时的自己。
慢慢来,有意识地让自己回到三四岁那时,就能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生命,想象力也会慢慢复苏。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更加柔软,更加丰富。
童年的你们拥有强大的想象力,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令你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下面一起来欣赏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两名同学的想象作品吧。
是啊,这些奇妙的想象怎么来的?如果你也很好奇,不妨在这里停留一下,我们一起听听那些想象力好的人怎么说。
当我写作时,我常常会打捞起曾经丢失掉的童年记忆(自己的和女儿的)。
有一个现象我最初是很不理解的——女儿小时候,我会给她买很多玩具,但她却喜欢到处捡拾那些别人扔掉的垃圾:一枚被遗弃的扣子,一个生了锈的锁针,几颗形状怪异的石子……她把那些小物件都装在衣兜里,当成宝贝。那些东西被我扔得远远的,女儿伤心不依,我告诉她,那些东西又脏又丑,有什么好的呢?
看着女儿,我不禁陷入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想到那时穿着棉鞋去踩水坑里结的冰,鞋子湿透,冷得龇牙咧嘴,内心却很快活。我想到自己也曾捡过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宝贝一样地藏在一个铁皮盒子里……我惊愕地醒悟到,我错待了幼年以及童年期的女儿。
那些被我扔掉的小物件,都是女儿寄予丰富想象的东西!
那些在沙滩上拿着小塑料铲子挖沙子堆城堡的孩子们,他们心里一定有着特别神奇的场景,一堆歪着身子的沙子也许就是雄伟壮观的城堡,他们自己也许是城堡里的王子或公主,他们或许还拥有一队骑士……成人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呢?一个个小沙坑,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沙堆,一群幼稚可笑的孩子闹嚷嚷地玩得不亦乐乎,叫人完全不能理解啊!
为什么成人无法理解孩子呢?因为成人拥有很多“身份”,他们既是父母的孩子,要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父母,需要抚养自己的孩子。他们要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要处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现实生活让他们背负了太多东西,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童年……
我忽然想到女儿年幼时的另一件事。那时,她蹒跚学步,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头撞在桌子角,起了好大一个包。女儿哭了,我为她涂药,安慰她,给她好吃的,可她一直抽抽噎噎,止不住伤心。我急中生智,用手揉揉桌子角,对女儿说:“宝宝你看,桌子也好疼,我好像听到了它也在哭。”女儿睁大眼睛看着桌子,停止了哭泣,然后她说了一句话,对着桌子:“对不起,我撞到你了。”
在那时女儿的眼中,桌子真的不仅僅是木头做成的物件,它是一个名字叫“桌子”的生命,是活着的,也会疼。
也许在大人或是大孩子看来,那时的幼儿真是幼稚可笑,然而正是在这种“幼稚可笑”中,才有想象力生存的空间。
要想拥有想象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到三四岁。
三四岁,刚刚开始认识和表达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万物有灵,万物都有趣。
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啊!
是的,生物的时光不能倒流,但心理的年龄可以穿越,无论年岁多大,我们心里都会住着一个精灵,这个精灵的名字叫“孩童”,他因为被遗忘而沉默,甚至陷入沉睡,需要我们自己去唤醒。
怎样唤醒?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从身边的小世界开始。那些早已让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我们重新打量打量,用三四岁时的眼光,好像是第一次看见它们,充满好奇,在内心与它们对话,跟它们聊聊。这时,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忽视了一个多么美好的身边世界啊!
记得一个午后,我忙完手头的工作,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坐在暖洋洋的阳光中发呆,忽然看到窗台上爬过一只蚂蚁。对一个中年人来说,一只蚂蚁有什么新奇呢,完全可以伸手把它“就地正法”。可那一瞬间,也许是阳光的拥抱让我身体舒服、内心柔软,我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柔情,而那只被阳光抚摸的蚂蚁也好像是刚刚获得新生的蚂蚁,散发着光彩。我没有去碰触它,只是静静地看着它在窗台上爬行、驻足、张望,直到离开。我对自己说,如果你只是个孩子,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东西,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随后,我在心里问了蚂蚁几个问题——小可爱,你从哪里来?你想去哪里?一路上你见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你家里有爸爸妈妈吗……那只刚刚路过已经消失的蚂蚁,它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好吧,故事不是蚂蚁留下的,而是我自己创造的,我好奇的提问唤醒了沉睡的想象力。
在我的想象中,那只蚂蚁,它有家,有名字,有个性,当然也有梦想。那只蚂蚁推动着我写出了童话故事《猜猜我从哪里来》,后来又成为我一本童话集的书名,那本书里的童话,几乎都源于我回归到三四岁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想象。而蚂蚁的童话远远没有结束,我还写出了《睡在皱纹里的小蚂蚁》,以后想起小蚂蚁,可能还会有新的童话诞生。
我很感谢那只蚂蚁,更感谢那个午后回到儿时的自己。
慢慢来,有意识地让自己回到三四岁那时,就能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生命,想象力也会慢慢复苏。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更加柔软,更加丰富。
童年的你们拥有强大的想象力,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令你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下面一起来欣赏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两名同学的想象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