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芜湖市市属部分学校隐蔽课程和体育 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隐蔽课程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在利用隐蔽课程方面明显优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差的学校;充 分有效利用隐蔽课程确实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 到隐蔽课程的教育性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关键词:隐蔽课程;校园体育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8-0081-04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on o f Sport Culture in Schools
WANG Jianqin1, CHEN We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 u
241000, Anhui China;
2.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 gy, Wuhu
241000,Anhu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 omparison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hidde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onof sport culture in the schools of Wuhu.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hidden curr iculum does grea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schools with a go od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make better use of hidden curriculum than thosewith poor one; making full use of hidden curriculum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 n of sport culture. However, most schools have not fully realized the educationa l function of it.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Key words: hidden curriculum; sport culture in schools; construction ofculture
隐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活教材”[1],本身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 多样性” 等特性,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 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抓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全面 发展人才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在 利用隐蔽课程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做些有意义的尝试,拓展隐蔽课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教育研究视野。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师大附中、十二中、三中 、二中、八中、九中、十三中、二十七中、二十八中、二十九中、三十二中、三十四中共13 所市属中学为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 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 调查法 在与芜湖市教育科研所体育教研室的教师、部分中学校长、教师、学生座谈 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13所中学随机发放访谈教师问卷200份,实际 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85%;学生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考察、面访和调查问卷的 方式获取研究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 比较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学校隐蔽课程和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选择了芜湖市市属13所中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征求了芜湖市 教育科研所体育教研室的教师,他们提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的具体学校。在此基 础上,笔者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上述学校的学生体育达标统计表以及芜湖市中学生田径运动 会报名情况和成绩册,结果与教研室提供的情况相一致,这些都为样本的选取提供了依据。采 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学校分层抽取。在与校长、教师、学 生座谈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13所中学随机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实 际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85%;学生问卷500份,采用即发即收的方式,有效回收率100%。对调 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文献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 学校隐蔽课程和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标志,它不仅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而 且对促成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 一定的引导和保证作用。校园里的 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隐蔽课程中物质环境因素的重要内容。
3.1.1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通过调查,95.2%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改善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重要作用,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2=4.40,p>0.20)。这 与近年来各校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对学校体育本质 认识的提高不无关系。但在对学校体育场地的绿化与美化现状调查中,分别有32.4%、43.4% 、17.1%、7.1%的教师认为学校在绿化美化运动场地方面很重视、较重视、一般、不重视。在学校的重视度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x2=51.76 ,p<0.005)。相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差的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在前两项的 选择上较多,其比例分别为40.2%、58.6%,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学校对体育场地的绿 化与美化的重视度有一定关系。其次,学校在利用空间和边角地合理安装、设置体育器材设 施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x2=31.32,p <0.005)。 前者的肯定性回答为81.6%,后者仅为39.8%。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不仅已经 认识到体育物质环境的改善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而且已经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 隐蔽课程的价值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服务,在满足学校师生体育锻炼、运动需要方面做得较 好。但目前各中学都存在着较严重的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 差两类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2=0.8229,p<0.75)。
3.1.2 学校体育教学物质环境 体育教学物质环境不仅是体育教 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而且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校己普遍意识到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 度的改善,能基本满足学校师生体育锻炼、运动的需要。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 校在在体育教学中的物质环境方面、在隐蔽课程的重视和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5
4.16,p<0.005)(表1)。具体表现在,前者非常重视运动场地的绿化和美化,能够充分 利用 学校的空间和边角地合理安装、设置体育器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对场地器材的 安放进行设计,有意识采取措施排除外界干扰,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并且要求学生的着装 要有利于运动的要求,为教学创设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发挥物质环境的潜在育人功 能。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差的学校在有意识利用物质环境育人方面做的很不够。
另外,目前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非常严重。 这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 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 如何克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尽可能多设置既能发展学生多种活动能力,为学生所 喜闻乐见,又适合当前学校经济现状的器材设施,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完善的强有力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 育文化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校园体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良好的制度环 境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情感、智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起到 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预见性、计划性,从而避免因过分盲目而造 成工作效率低下。
3.2.1 体育目标制度文化 建立明确的校园体育目标制度,会给师 生员工以工作压力和动力, 激发工作热情,有助于团结协作,挖掘集体智慧,使每个参加体育工作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并在行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满足感、荣誉感。
调查表明,除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外,大多数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现状建立更加具体的有针 对性的目标制度。这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正常进行提供了可能。
3.2.2 校园体育制度的规范化现状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落实到现实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度,同时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功能,有利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通过对学生的 调查表明(见表3),校园体育制度的执行和规范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课(学校体育的主阵 地)被挤占的情况相当严重。另外对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制度的落实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的调查情况表明,学校长期能坚持有计划、有组织 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只占20%,绝大多数学校不能正常开展。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目标制度文化的建设与体育制度规范化之间有较大差距。其主 要原因在于学校普遍重视文本制度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更重要的 是为了迎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评估。对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引起 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可喜的是已经有学校在利用制度环境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了。
3.2.3 学校体育传统制度化优良的体育传统常以代表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以及具体的体育 工作形式(“体育节”、“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等)为载体,在校园中传承、美化校园体 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体育节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学校还不能经常性地举办体育节,还没有 将其制度化。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差的学校有72.3%的回答从不举办体育节,正好与体育 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差异(x2 =82.94,p<0.005)。不能经常性地利用 校园 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对国内外重要体育比赛,很少向 学生作宣传介绍,这些都是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障碍。
表4说明,多数学校都有代表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或运动队,但对运动队的管理仍在以传统的 比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形成科学长远的训练制度,缺乏计划性。这使得校园体育 传统的流传得不到必要的稳定性,同时削弱了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力度。究其原因还是对隐 蔽课程缺乏理性的认识,没有发挥隐蔽课程制度环境的导向作用。
以上分析得出:目前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还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隐蔽课程的制度 环境建设重视不够,没有使体育制度内隐为学校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非 常重视文本化制度的建设,除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外,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现状制定具体的 目标制度,但相应的文本制度却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具体表现在体育课被挤占情 况严重,学校很少能长期坚持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因此,校园体育制度的规范 化还需进一步加强,注重学校组织的内隐制度建设,既重视学校体育文本制度建设,又重视 学校体育传统制度化建设。
3.3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它能够形成学校 集体的心理定势,使集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甚 至使原本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隐蔽课程所包括的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体育教学气氛、教师人格、教师领导 方式等内容能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创造特定的精神环境条件。
3.3.1 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 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现状调查中,分别有36.8%与54.1%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体育传统与 风气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只有9.4%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还没有形成,校园体育 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x2=14.18,p<0.005)。分 别有46.8%与13.2%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不完全是或还不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造成如此 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学校体育传统的制度化建设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关系。学校没有很好 地利用多种媒体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创造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烘托气 氛,让大家了解、认识体育,进而参与、享受体育,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致使学生积 极活动的心态仍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这一点在校园体育文化建 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x2=78.02,p<0.005)。
3.3.2 学校体育教学气氛调查表明,教师对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和营造做得很不够,只有36.9%的教师能够经常采取 不同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 异(x2=72.08,p<0.00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好些。体育 教学中 教师除传授体育技术外,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好的学校明显优于差的学校,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139.94,p<0.005 )。但 是,两类学校教师总体上做的都很不够,只有23.8%的教师能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 感和兴趣。
3.3.3 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领导作风和教学行为这里从隐蔽课程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学生自身发展起显著作用的教师期望进行现状调查,以期 了解其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教师民主式的、专制式的、放任式的领导作风分别为30.4%、56.8 %、12.8%。目前的体育教学教师大多采取专制的方式进行,教师控制课堂内一切,学生与学生 很少沟通,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一定的自由度,这些在体育文化 建设差的学校表现尤为突出,且在师生沟通方面与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形成了显著差异( x2=50.79,p<0.005)。这一结果与学生所希望教师上课时采取民主的方式相去甚 远(表5 ),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不利于健 康向上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大量的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指出,对学生形成怎样的期望,学生就会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 展。高期望向着高成就发展,低期望向着低成就发展。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存在这一现象, 教师总是把学生们贴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不同的期望。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形 成较高期望;对体育能力弱的学生持较低期望,致使部分体育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得到 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点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己形成了显著差异(x2=106.8,p<0.005)。 学生的问卷结果也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能力弱的学生持较低期望的频率:“经常 ”、“总是”、“偶尔”、“从不”,分别是30.4%、40.2%、17.8%、11.6%。
3.3.4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在两类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32 .68,p<0.00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师生关系相对较和谐融洽,教师参与学生 活动情 况比差的学校要好。目前在整体上,体育教学中教师以严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比例高 达6
1.2%,封闭专制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这 种关系无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思想感情,严重阻碍了主体性教育的实施,不利于校园体 育精神文化和谐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
总之,目前中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 到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对师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及体育意识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还不 能有意识地利用隐蔽课程,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风气。绝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教 学 中还不能有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和兴趣;大多数(60%)学生没有 把体育作为平时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学生积极活动的心态仍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 动的运动习惯;教师上课时普遍采取专制的方式,常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控制着课 内一切,很少能进行师生沟通,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并总是把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对不同 体育能力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3.4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体意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层次、情感、投入程度 、投入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起关键作用。他们的体育观念将直接 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3.4.1 学校领导体育文化观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校都有主管体育的领导,并作为一个重要位置加以设置,充分体 现了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主管领导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去抓学校体育工作。 如:对加强师资培训、把握学校体育发展动态、把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贯彻到学校体育中去 的调查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做得很好”、“较好”、“一般”和“做得不好”分别占1 0.3%、24.1%、48.4%和16.8%,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x2=35.66,p<0.005)。
3.4.2 学校教师体育文化观 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体育思想境界、行为作风、价值 观念等构成了学校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结 果表明,教师普遍认为,教师的个性品格(70%)、仪表行为(68.3%)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 响。但是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学科教师的体育态度,对学生体育学习 兴趣爱好会产生极大影响的回答只有15.3%,有64.1%认为不会有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其他学 科教师对体育的态度是漠然的,对自身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体育文 化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对学生的有力影响。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这支重要的、潜在 的体育工作力量远远没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4.3 学校学生体育文化观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在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文化观念是校园体育 文化的真实反映。笔者对学生体育文化观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赋分量化处理,算出平均数( X)。
对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作用回答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培 养 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排在后4位 的分别是“促进智力发展"、“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心 情 愉快、促进心理健康”。这表明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掌握技术、培养兴趣等表面功能 的认识,到对体育的智育、情感、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深层功能的认识持肯定态度的平均 数是逐渐下降的。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向说明,学生体育文化观念的基础是好的、正确的,但是 他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意义上,至于对体育的深层次价值还认识不足,需要改善 提高,否则将永远停留在老路上,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会起到推动作用,只能维持在传统体 育观的层面上。
4 结 论
1) 从区域性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 状态,其中,部分对隐蔽课程开发利用比较好的学校,相对来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较好。隐 蔽课程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相关程度较高,但是,隐蔽课程在目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仍 处于自发利用阶段,还没有被完全自觉利用。
2)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合理利用好隐蔽课程的影响因素,有效发挥其固有作用;加强隐 蔽课程的研究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校园体育文化建 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重视学校潜在体育工作者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6.
[2]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3]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 钟启泉.学校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5] 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
[6] 季苹.学校文化自我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7] 梁培根,林虹.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3 -85.
[8] 徐问宇,王永生.体育文化软实力与体育隐蔽课程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75(9 ):111-113.
[9] 田彤.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体育教育学报,2008,3(1):20 -21.
[10] 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探析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64-966.
[11]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4):528-530.
关键词:隐蔽课程;校园体育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8-0081-04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on o f Sport Culture in Schools
WANG Jianqin1, CHEN We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 u
241000, Anhui China;
2.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 gy, Wuhu
241000,Anhu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 omparison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hidde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onof sport culture in the schools of Wuhu.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hidden curr iculum does grea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schools with a go od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make better use of hidden curriculum than thosewith poor one; making full use of hidden curriculum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 n of sport culture. However, most schools have not fully realized the educationa l function of it.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Key words: hidden curriculum; sport culture in schools; construction ofculture
隐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活教材”[1],本身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 多样性” 等特性,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 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抓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全面 发展人才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在 利用隐蔽课程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做些有意义的尝试,拓展隐蔽课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教育研究视野。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师大附中、十二中、三中 、二中、八中、九中、十三中、二十七中、二十八中、二十九中、三十二中、三十四中共13 所市属中学为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 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 调查法 在与芜湖市教育科研所体育教研室的教师、部分中学校长、教师、学生座谈 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13所中学随机发放访谈教师问卷200份,实际 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85%;学生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考察、面访和调查问卷的 方式获取研究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 比较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学校隐蔽课程和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选择了芜湖市市属13所中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征求了芜湖市 教育科研所体育教研室的教师,他们提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的具体学校。在此基 础上,笔者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上述学校的学生体育达标统计表以及芜湖市中学生田径运动 会报名情况和成绩册,结果与教研室提供的情况相一致,这些都为样本的选取提供了依据。采 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学校分层抽取。在与校长、教师、学 生座谈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13所中学随机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实 际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85%;学生问卷500份,采用即发即收的方式,有效回收率100%。对调 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文献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 学校隐蔽课程和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标志,它不仅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而 且对促成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 一定的引导和保证作用。校园里的 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隐蔽课程中物质环境因素的重要内容。
3.1.1 校园体育场地设施通过调查,95.2%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改善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重要作用,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2=4.40,p>0.20)。这 与近年来各校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对学校体育本质 认识的提高不无关系。但在对学校体育场地的绿化与美化现状调查中,分别有32.4%、43.4% 、17.1%、7.1%的教师认为学校在绿化美化运动场地方面很重视、较重视、一般、不重视。在学校的重视度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x2=51.76 ,p<0.005)。相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差的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在前两项的 选择上较多,其比例分别为40.2%、58.6%,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学校对体育场地的绿 化与美化的重视度有一定关系。其次,学校在利用空间和边角地合理安装、设置体育器材设 施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好和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x2=31.32,p <0.005)。 前者的肯定性回答为81.6%,后者仅为39.8%。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不仅已经 认识到体育物质环境的改善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而且已经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 隐蔽课程的价值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服务,在满足学校师生体育锻炼、运动需要方面做得较 好。但目前各中学都存在着较严重的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 差两类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2=0.8229,p<0.75)。
3.1.2 学校体育教学物质环境 体育教学物质环境不仅是体育教 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而且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校己普遍意识到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 度的改善,能基本满足学校师生体育锻炼、运动的需要。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 校在在体育教学中的物质环境方面、在隐蔽课程的重视和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5
4.16,p<0.005)(表1)。具体表现在,前者非常重视运动场地的绿化和美化,能够充分 利用 学校的空间和边角地合理安装、设置体育器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对场地器材的 安放进行设计,有意识采取措施排除外界干扰,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并且要求学生的着装 要有利于运动的要求,为教学创设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发挥物质环境的潜在育人功 能。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差的学校在有意识利用物质环境育人方面做的很不够。
另外,目前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非常严重。 这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 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 如何克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成人化现象,尽可能多设置既能发展学生多种活动能力,为学生所 喜闻乐见,又适合当前学校经济现状的器材设施,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完善的强有力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 育文化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校园体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良好的制度环 境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情感、智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起到 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预见性、计划性,从而避免因过分盲目而造 成工作效率低下。
3.2.1 体育目标制度文化 建立明确的校园体育目标制度,会给师 生员工以工作压力和动力, 激发工作热情,有助于团结协作,挖掘集体智慧,使每个参加体育工作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并在行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满足感、荣誉感。
调查表明,除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外,大多数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现状建立更加具体的有针 对性的目标制度。这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正常进行提供了可能。
3.2.2 校园体育制度的规范化现状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落实到现实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度,同时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功能,有利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通过对学生的 调查表明(见表3),校园体育制度的执行和规范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课(学校体育的主阵 地)被挤占的情况相当严重。另外对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制度的落实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的调查情况表明,学校长期能坚持有计划、有组织 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只占20%,绝大多数学校不能正常开展。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目标制度文化的建设与体育制度规范化之间有较大差距。其主 要原因在于学校普遍重视文本制度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更重要的 是为了迎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评估。对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引起 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可喜的是已经有学校在利用制度环境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了。
3.2.3 学校体育传统制度化优良的体育传统常以代表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以及具体的体育 工作形式(“体育节”、“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等)为载体,在校园中传承、美化校园体 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体育节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学校还不能经常性地举办体育节,还没有 将其制度化。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差的学校有72.3%的回答从不举办体育节,正好与体育 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差异(x2 =82.94,p<0.005)。不能经常性地利用 校园 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对国内外重要体育比赛,很少向 学生作宣传介绍,这些都是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障碍。
表4说明,多数学校都有代表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或运动队,但对运动队的管理仍在以传统的 比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形成科学长远的训练制度,缺乏计划性。这使得校园体育 传统的流传得不到必要的稳定性,同时削弱了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力度。究其原因还是对隐 蔽课程缺乏理性的认识,没有发挥隐蔽课程制度环境的导向作用。
以上分析得出:目前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还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隐蔽课程的制度 环境建设重视不够,没有使体育制度内隐为学校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非 常重视文本化制度的建设,除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外,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现状制定具体的 目标制度,但相应的文本制度却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具体表现在体育课被挤占情 况严重,学校很少能长期坚持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因此,校园体育制度的规范 化还需进一步加强,注重学校组织的内隐制度建设,既重视学校体育文本制度建设,又重视 学校体育传统制度化建设。
3.3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它能够形成学校 集体的心理定势,使集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甚 至使原本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隐蔽课程所包括的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体育教学气氛、教师人格、教师领导 方式等内容能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创造特定的精神环境条件。
3.3.1 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 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现状调查中,分别有36.8%与54.1%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体育传统与 风气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只有9.4%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还没有形成,校园体育 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x2=14.18,p<0.005)。分 别有46.8%与13.2%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不完全是或还不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造成如此 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学校体育传统的制度化建设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关系。学校没有很好 地利用多种媒体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创造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烘托气 氛,让大家了解、认识体育,进而参与、享受体育,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致使学生积 极活动的心态仍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这一点在校园体育文化建 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x2=78.02,p<0.005)。
3.3.2 学校体育教学气氛调查表明,教师对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和营造做得很不够,只有36.9%的教师能够经常采取 不同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 异(x2=72.08,p<0.00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好些。体育 教学中 教师除传授体育技术外,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好的学校明显优于差的学校,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139.94,p<0.005 )。但 是,两类学校教师总体上做的都很不够,只有23.8%的教师能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 感和兴趣。
3.3.3 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领导作风和教学行为这里从隐蔽课程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学生自身发展起显著作用的教师期望进行现状调查,以期 了解其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教师民主式的、专制式的、放任式的领导作风分别为30.4%、56.8 %、12.8%。目前的体育教学教师大多采取专制的方式进行,教师控制课堂内一切,学生与学生 很少沟通,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一定的自由度,这些在体育文化 建设差的学校表现尤为突出,且在师生沟通方面与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形成了显著差异( x2=50.79,p<0.005)。这一结果与学生所希望教师上课时采取民主的方式相去甚 远(表5 ),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不利于健 康向上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大量的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指出,对学生形成怎样的期望,学生就会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 展。高期望向着高成就发展,低期望向着低成就发展。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存在这一现象, 教师总是把学生们贴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不同的期望。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形 成较高期望;对体育能力弱的学生持较低期望,致使部分体育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得到 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点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己形成了显著差异(x2=106.8,p<0.005)。 学生的问卷结果也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能力弱的学生持较低期望的频率:“经常 ”、“总是”、“偶尔”、“从不”,分别是30.4%、40.2%、17.8%、11.6%。
3.3.4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在两类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32 .68,p<0.00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的学校师生关系相对较和谐融洽,教师参与学生 活动情 况比差的学校要好。目前在整体上,体育教学中教师以严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比例高 达6
1.2%,封闭专制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这 种关系无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思想感情,严重阻碍了主体性教育的实施,不利于校园体 育精神文化和谐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
总之,目前中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 到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对师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及体育意识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还不 能有意识地利用隐蔽课程,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风气。绝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教 学 中还不能有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和兴趣;大多数(60%)学生没有 把体育作为平时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学生积极活动的心态仍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 动的运动习惯;教师上课时普遍采取专制的方式,常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控制着课 内一切,很少能进行师生沟通,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并总是把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对不同 体育能力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3.4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体意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层次、情感、投入程度 、投入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起关键作用。他们的体育观念将直接 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3.4.1 学校领导体育文化观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校都有主管体育的领导,并作为一个重要位置加以设置,充分体 现了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主管领导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去抓学校体育工作。 如:对加强师资培训、把握学校体育发展动态、把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贯彻到学校体育中去 的调查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做得很好”、“较好”、“一般”和“做得不好”分别占1 0.3%、24.1%、48.4%和16.8%,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好差两类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x2=35.66,p<0.005)。
3.4.2 学校教师体育文化观 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体育思想境界、行为作风、价值 观念等构成了学校隐蔽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结 果表明,教师普遍认为,教师的个性品格(70%)、仪表行为(68.3%)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 响。但是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学科教师的体育态度,对学生体育学习 兴趣爱好会产生极大影响的回答只有15.3%,有64.1%认为不会有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其他学 科教师对体育的态度是漠然的,对自身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体育文 化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对学生的有力影响。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这支重要的、潜在 的体育工作力量远远没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4.3 学校学生体育文化观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在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文化观念是校园体育 文化的真实反映。笔者对学生体育文化观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赋分量化处理,算出平均数( X)。
对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作用回答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培 养 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排在后4位 的分别是“促进智力发展"、“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心 情 愉快、促进心理健康”。这表明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掌握技术、培养兴趣等表面功能 的认识,到对体育的智育、情感、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深层功能的认识持肯定态度的平均 数是逐渐下降的。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向说明,学生体育文化观念的基础是好的、正确的,但是 他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意义上,至于对体育的深层次价值还认识不足,需要改善 提高,否则将永远停留在老路上,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会起到推动作用,只能维持在传统体 育观的层面上。
4 结 论
1) 从区域性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 状态,其中,部分对隐蔽课程开发利用比较好的学校,相对来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较好。隐 蔽课程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相关程度较高,但是,隐蔽课程在目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仍 处于自发利用阶段,还没有被完全自觉利用。
2)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合理利用好隐蔽课程的影响因素,有效发挥其固有作用;加强隐 蔽课程的研究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校园体育文化建 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重视学校潜在体育工作者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6.
[2]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3]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 钟启泉.学校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5] 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
[6] 季苹.学校文化自我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7] 梁培根,林虹.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3 -85.
[8] 徐问宇,王永生.体育文化软实力与体育隐蔽课程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75(9 ):111-113.
[9] 田彤.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体育教育学报,2008,3(1):20 -21.
[10] 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探析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64-966.
[11]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4):52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