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量巨大,各项规律和特征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建立起直观的认知理解,无法科学地学习。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创新教学,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法进行综合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一、引言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架构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学习,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学科素养培养实现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从以往的知识教育开始转变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输入学习和输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科学的技巧和方法引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层面,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学生思维差异决定了学习深度不尽相同,而单一的知识讲学模式很容易让一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2.忽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在普适性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培养。在普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统一教学、统一练习的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差异化认知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不能有效满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认知学习以及实践应用。
三、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定义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概念知识和具化形象进行有效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性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在电子屏幕上进行分批呈现,将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插入到课件之中,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景感知和视觉体验,通过分批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进行认知理解,随后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拖放功能,可以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放大讲解,利用最后的主题回放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在把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通过混合教学将学生个体差异转变为个性化培养。
在课前,教师以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成地理导学案,并且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通过导学案建立基础的感知学习,以微视频进行重點和难点突破,通过微视频碎片化的重点学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随后和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架构。课后,教师布置开放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做到巩固复习。在课外,学生在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线上课程进行自主化的拓展学习,通过微课、慕课等教育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延伸,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实现智能化、移动知识学习,强化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问题导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
地理和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将问题导学的形式作为内在驱动,以导学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习得。教师将每个知识点嵌入到问题之中,以问题导学、任务目标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学习,调动学生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辨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在导学中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思辨,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在问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密切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层层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本章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核心知识点,将探究的思路和问题导学相互印证,让学生对知识概念做到归纳梳理,并且能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知识教育到技能应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素养,重点培养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地理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概念需要具化到生动形象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形象可以增强学生情境感知和深刻的理解记忆认知。
教师在区域认知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塑造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平原农业和高原农业的对比学习中,借助3D的地形地势图、降水图和气温图,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地之间的差距,通过生活化的认知思维,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在情景中建立直观的认知理解。例如,以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农业区域的划分,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基础的形象感知,在加强和生活经验联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以农业区位为核心概念,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提升学生对于区域的划分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理解。 5.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开展实践活动的训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教学结束之后的活动训练,活动训练是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巩固相互结合的模式。在活动训练中,教师对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输出实践的巩固训练学习。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生活化的思维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通过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实践的作业,将训练拓展到生活中,在实践作业中做到创新,将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统一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6.综合性指导评价
在教学中,指导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从学习方法、成果和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指导评价,让学生明确地认知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的评价变成对学生的专项指导,注重的并不是单一的成绩提升,而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通过综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积极的评价奖励模式也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結语
在明确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依靠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设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杨光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04.
吴岱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7):10-14.
宋波,林琳,赵秋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京源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寻踪”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8(13):52-55,20.
胡忠瑜,王伟.做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教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点思考[J].地理教学,2018(01):58-5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一、引言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架构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学习,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学科素养培养实现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从以往的知识教育开始转变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输入学习和输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科学的技巧和方法引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层面,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学生思维差异决定了学习深度不尽相同,而单一的知识讲学模式很容易让一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2.忽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在普适性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培养。在普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统一教学、统一练习的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差异化认知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不能有效满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认知学习以及实践应用。
三、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定义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概念知识和具化形象进行有效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性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在电子屏幕上进行分批呈现,将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插入到课件之中,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景感知和视觉体验,通过分批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进行认知理解,随后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拖放功能,可以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放大讲解,利用最后的主题回放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在把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通过混合教学将学生个体差异转变为个性化培养。
在课前,教师以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成地理导学案,并且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通过导学案建立基础的感知学习,以微视频进行重點和难点突破,通过微视频碎片化的重点学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随后和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架构。课后,教师布置开放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做到巩固复习。在课外,学生在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线上课程进行自主化的拓展学习,通过微课、慕课等教育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延伸,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实现智能化、移动知识学习,强化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问题导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
地理和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将问题导学的形式作为内在驱动,以导学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习得。教师将每个知识点嵌入到问题之中,以问题导学、任务目标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学习,调动学生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辨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在导学中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思辨,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在问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密切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层层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本章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核心知识点,将探究的思路和问题导学相互印证,让学生对知识概念做到归纳梳理,并且能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知识教育到技能应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素养,重点培养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地理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概念需要具化到生动形象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形象可以增强学生情境感知和深刻的理解记忆认知。
教师在区域认知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塑造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平原农业和高原农业的对比学习中,借助3D的地形地势图、降水图和气温图,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地之间的差距,通过生活化的认知思维,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在情景中建立直观的认知理解。例如,以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农业区域的划分,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基础的形象感知,在加强和生活经验联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以农业区位为核心概念,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提升学生对于区域的划分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理解。 5.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开展实践活动的训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教学结束之后的活动训练,活动训练是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巩固相互结合的模式。在活动训练中,教师对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输出实践的巩固训练学习。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生活化的思维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通过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实践的作业,将训练拓展到生活中,在实践作业中做到创新,将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统一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6.综合性指导评价
在教学中,指导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从学习方法、成果和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指导评价,让学生明确地认知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的评价变成对学生的专项指导,注重的并不是单一的成绩提升,而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通过综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积极的评价奖励模式也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結语
在明确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依靠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设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杨光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04.
吴岱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7):10-14.
宋波,林琳,赵秋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京源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寻踪”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8(13):52-55,20.
胡忠瑜,王伟.做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教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点思考[J].地理教学,2018(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