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在语文教学方面比较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案。当今社会语文教材在不断完善,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出发,分析语文学科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派样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意识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的思维,推动学生思维扩展,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有助于其积累经验,加深和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强自信心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经验,学生的个性品质也因此得到升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语文学科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专注于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往往将“教学进度”作为这一问题的理由,在进行试卷和问题讲解时,通常没等到学生问答的时候教师已经将答案交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行程惰性思维,失去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李白的《蜀道难》课程讲解时,如果有学生对《蜀道难》的文章主旨产生异议,那么教师会给学生扣上不认真听讲的罪名。这种做法严重抑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束缚
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认为只要将语文知识掌握好就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在课前先将每篇课文的主旨和文章大意等分析透彻,教师认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记住课文知识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教师的提问和讲解占据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知识点的时间,抑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三、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众一切问题都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说学生就去做,学生不会自主去选择。然而,在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语文课文的内容,包括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形成自身独有的问题意识。如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应该并不陌生,但是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他想用什么样的办法移山?你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达到移山的目的?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办?这样,提出一些悬念,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们的意见,并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从讨论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深入文本,读出个性,提高思维层次
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建立在语文课文的阅读上,只有反复阅读课文,从明白课文大意到了解到课文的内涵,這样才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学生具备问题意识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发现语文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从中能获得新的知识,并且能够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达到有效阅读,学生必须将全部情感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只要这样才能够深刻了解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蕴含的含义,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营造一种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时,教师讲到友人的行为时多数教师会选择直接向学生点明含义,然而存在少数教师选择先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来猜想文章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学生变回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
语文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团结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我就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因为同学们事先都预习过文章,所以很多问题他们都有了答案,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对元方的行为进行讨论,同学们说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非常的精彩!有的认为他既然能指出友人的行为是无礼的,为什么自己还明知故犯;友人是他父亲的朋友,是他的长辈,他的入门不顾实在是失礼;有的认为他为维护父亲的尊严应该还以颜色等等,这些看法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将会在课余时间探究其发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要留有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丰富多趣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得到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提高自信心。
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注意使用手法,讲究策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多问,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拓宽思路,提高思维品质,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提问,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俊辉.疑问出真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4(4):168-169.
[2]阿拉腾奔布格.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育,2015(40):172-17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意识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的思维,推动学生思维扩展,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有助于其积累经验,加深和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强自信心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经验,学生的个性品质也因此得到升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语文学科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专注于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往往将“教学进度”作为这一问题的理由,在进行试卷和问题讲解时,通常没等到学生问答的时候教师已经将答案交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行程惰性思维,失去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李白的《蜀道难》课程讲解时,如果有学生对《蜀道难》的文章主旨产生异议,那么教师会给学生扣上不认真听讲的罪名。这种做法严重抑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束缚
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认为只要将语文知识掌握好就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在课前先将每篇课文的主旨和文章大意等分析透彻,教师认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记住课文知识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教师的提问和讲解占据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知识点的时间,抑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三、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众一切问题都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说学生就去做,学生不会自主去选择。然而,在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语文课文的内容,包括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形成自身独有的问题意识。如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应该并不陌生,但是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他想用什么样的办法移山?你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达到移山的目的?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办?这样,提出一些悬念,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们的意见,并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从讨论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深入文本,读出个性,提高思维层次
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建立在语文课文的阅读上,只有反复阅读课文,从明白课文大意到了解到课文的内涵,這样才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学生具备问题意识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发现语文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从中能获得新的知识,并且能够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达到有效阅读,学生必须将全部情感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只要这样才能够深刻了解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蕴含的含义,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营造一种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时,教师讲到友人的行为时多数教师会选择直接向学生点明含义,然而存在少数教师选择先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来猜想文章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学生变回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
语文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团结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我就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因为同学们事先都预习过文章,所以很多问题他们都有了答案,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对元方的行为进行讨论,同学们说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非常的精彩!有的认为他既然能指出友人的行为是无礼的,为什么自己还明知故犯;友人是他父亲的朋友,是他的长辈,他的入门不顾实在是失礼;有的认为他为维护父亲的尊严应该还以颜色等等,这些看法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将会在课余时间探究其发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要留有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丰富多趣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得到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提高自信心。
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注意使用手法,讲究策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多问,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拓宽思路,提高思维品质,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提问,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俊辉.疑问出真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4(4):168-169.
[2]阿拉腾奔布格.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育,2015(40):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