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普遍问题,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问题、生活问题、受教育问题、心理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农村留守儿童告别留守中孤寂的失落等待,让心灵不再缺失,让他们的生活中充满自信与阳光,度过自己美好的一段童年时光。
【关键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关爱
社会需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改善和提高,时代进步需要的人才素质更需要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的农村,各种矛盾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忙碌着,却连自己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这是人类的悲哀。生存,更好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执着的追求目标。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化的现象严重地存在着,留守儿童也是将来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需要的一支建设队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让他们接受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亲情联系,关爱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职责。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从经济上来说绝大部分不容乐观,这是普遍的,为了生存与生活,结婚生子以后,经济压力猛然突现,年轻的父母,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与对生活的追求,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农村没有多少活路可干,即使干了也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收入。因此每一个村寨年轻的青壮年85%都会离乡别土到外地去打工干活。而他们刚出世的孩子呢,最小的只有三个月,最大的也就一岁左右吧,“托孤”抚育,而年迈的父母、外婆外公、姨妈姊妹都是他们“托孤”的首选对象。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哺育,你只要静下心来想想,托给他们,这些父母、亲朋好友,只有哺育而没有教育啊,因此,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会出现或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托付给监护人存在的隐患
在农村托付儿童给爷爷奶奶是亲近的人,但有着许多的让人深思的事。
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有一对年轻夫妇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后外出务工,子女由爷爷奶奶监管,农村嘛,农活多,有时疏忽对孩子的照顾,这时正值春夏之交,孩子姐弟俩去田边玩,看到刚打过农药的黄瓜,姐弟俩摘下来吃,姐姐关心弟弟嘛,让弟弟多吃一点,当发现姐弟俩中毒时,送去医院抢救,弟弟因为多吃无救。农村失去一个男孩子是何等的悲痛啊。
有一个1岁半的小男孩子,在汽车疾驰而过时,横穿马路酿制了交通事故,是多悲惨,农村的井边,打水的深井,清澈的小河沟,过早地夺去了“托孤”孩子的生命是多么令人痛心。
(三)隔代教育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绝大数都是“托孤”给爷爷奶奶,这样形成了隔代教育,在农村这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普遍的。隔代教育好不好,暂且不论,但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令人深思。如:一对夫妇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在农村只有一样,只给孩子充足的食物,这好比西方某些智慧书里面讲的一样,“围栏里的猪”,孩子长到3—4岁上幼儿班,可是孩子一闹,非让背着上学,养成了依赖,当送去的人一走开,又闹又哭,失去安全感。爷爷奶奶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有个孩子去上学,给他1元钱不干,给2元钱还是不走,给5元才走了,到了学校神采飞扬,抢表现,炫耀自己的钱多,零食买多了,饭菜少吃或者不吃了。在思想上、行为上得不到良好的纠正和教育。
农村的落后,思想上的落后,造就了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爷爷奶奶固化传统的管理,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孩子在性格、行为上和思想教育上、心理上的缺失。
(四)孩子的心理变化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变化。“培养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很现实,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父母不在身边,有的小学未毕业,男生就酗酒抽烟,夜不归宿,爷爷奶奶却只说一句“孩子难教,管不了”。
二、关爱孩子,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孩子,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乎国运之兴衰。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把他们培育成才,是社会与家庭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去处理好这些现实存在的矛盾呢?
首先,重视孩子是家庭的重要职责。作为年轻的父母,挣钱应该挣,挣多了家庭生活就好,这是无可厚非。建议留一半去一半或就近务工,暂缓外出。根据国家扶贫政策,把本土的经济做合理开发,发展经济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有人说过一句话“六岁前看大,七岁后看长”。这句话有着深远的意义,六岁前孩子在父母身边,当代有很多关于开发孩子智力的益智玩具和书籍,如积木、拼圖、唱唱歌、讲故事等。对孩子进行智力上的开发,让孩子的智慧形成雏形。
其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学做人。孩子在3—4岁已经进入幼教阶段,孩子这阶段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奏——学前教育,目前社会关爱学前幼教。已进入中餐制,孩子生活已有保障,便于父母做农活,孩子放学回家要多给孩子以关怀、指导一些,培养孩子的做人做事。“人才,人才,先育人,后成才。”
再次,孩子进入九年义务阶段,在小学阶段孩子还小,入学后还要对孩子加强督促与指导,把前期工作做好。集中办学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孩子已经进入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了寄宿制,作为父母可以到较远的地方打工,在此期间要用QQ、微信、视频电话等多和孩子交流。校园为留守儿童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家长可通过网上视频参与教学协作,约定交流时间,对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指导,间接管理好孩子。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家,是成长的摇篮,是扬帆远航的起点。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实行寄宿制。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者。留守儿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应做好建档立卡,设立“儿童留守之家”,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心理疏导,宣传法制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导向。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社会只有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并付出爱心,伸出温暖之手,才能让留守儿童内心不再孤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关爱
社会需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改善和提高,时代进步需要的人才素质更需要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的农村,各种矛盾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忙碌着,却连自己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这是人类的悲哀。生存,更好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执着的追求目标。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化的现象严重地存在着,留守儿童也是将来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需要的一支建设队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让他们接受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亲情联系,关爱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职责。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从经济上来说绝大部分不容乐观,这是普遍的,为了生存与生活,结婚生子以后,经济压力猛然突现,年轻的父母,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与对生活的追求,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农村没有多少活路可干,即使干了也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收入。因此每一个村寨年轻的青壮年85%都会离乡别土到外地去打工干活。而他们刚出世的孩子呢,最小的只有三个月,最大的也就一岁左右吧,“托孤”抚育,而年迈的父母、外婆外公、姨妈姊妹都是他们“托孤”的首选对象。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哺育,你只要静下心来想想,托给他们,这些父母、亲朋好友,只有哺育而没有教育啊,因此,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会出现或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托付给监护人存在的隐患
在农村托付儿童给爷爷奶奶是亲近的人,但有着许多的让人深思的事。
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有一对年轻夫妇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后外出务工,子女由爷爷奶奶监管,农村嘛,农活多,有时疏忽对孩子的照顾,这时正值春夏之交,孩子姐弟俩去田边玩,看到刚打过农药的黄瓜,姐弟俩摘下来吃,姐姐关心弟弟嘛,让弟弟多吃一点,当发现姐弟俩中毒时,送去医院抢救,弟弟因为多吃无救。农村失去一个男孩子是何等的悲痛啊。
有一个1岁半的小男孩子,在汽车疾驰而过时,横穿马路酿制了交通事故,是多悲惨,农村的井边,打水的深井,清澈的小河沟,过早地夺去了“托孤”孩子的生命是多么令人痛心。
(三)隔代教育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绝大数都是“托孤”给爷爷奶奶,这样形成了隔代教育,在农村这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普遍的。隔代教育好不好,暂且不论,但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令人深思。如:一对夫妇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在农村只有一样,只给孩子充足的食物,这好比西方某些智慧书里面讲的一样,“围栏里的猪”,孩子长到3—4岁上幼儿班,可是孩子一闹,非让背着上学,养成了依赖,当送去的人一走开,又闹又哭,失去安全感。爷爷奶奶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有个孩子去上学,给他1元钱不干,给2元钱还是不走,给5元才走了,到了学校神采飞扬,抢表现,炫耀自己的钱多,零食买多了,饭菜少吃或者不吃了。在思想上、行为上得不到良好的纠正和教育。
农村的落后,思想上的落后,造就了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爷爷奶奶固化传统的管理,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孩子在性格、行为上和思想教育上、心理上的缺失。
(四)孩子的心理变化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变化。“培养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很现实,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父母不在身边,有的小学未毕业,男生就酗酒抽烟,夜不归宿,爷爷奶奶却只说一句“孩子难教,管不了”。
二、关爱孩子,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孩子,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乎国运之兴衰。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把他们培育成才,是社会与家庭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去处理好这些现实存在的矛盾呢?
首先,重视孩子是家庭的重要职责。作为年轻的父母,挣钱应该挣,挣多了家庭生活就好,这是无可厚非。建议留一半去一半或就近务工,暂缓外出。根据国家扶贫政策,把本土的经济做合理开发,发展经济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有人说过一句话“六岁前看大,七岁后看长”。这句话有着深远的意义,六岁前孩子在父母身边,当代有很多关于开发孩子智力的益智玩具和书籍,如积木、拼圖、唱唱歌、讲故事等。对孩子进行智力上的开发,让孩子的智慧形成雏形。
其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学做人。孩子在3—4岁已经进入幼教阶段,孩子这阶段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奏——学前教育,目前社会关爱学前幼教。已进入中餐制,孩子生活已有保障,便于父母做农活,孩子放学回家要多给孩子以关怀、指导一些,培养孩子的做人做事。“人才,人才,先育人,后成才。”
再次,孩子进入九年义务阶段,在小学阶段孩子还小,入学后还要对孩子加强督促与指导,把前期工作做好。集中办学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孩子已经进入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了寄宿制,作为父母可以到较远的地方打工,在此期间要用QQ、微信、视频电话等多和孩子交流。校园为留守儿童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家长可通过网上视频参与教学协作,约定交流时间,对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指导,间接管理好孩子。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家,是成长的摇篮,是扬帆远航的起点。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实行寄宿制。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者。留守儿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应做好建档立卡,设立“儿童留守之家”,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心理疏导,宣传法制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导向。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社会只有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并付出爱心,伸出温暖之手,才能让留守儿童内心不再孤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