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黄金故事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非是非洲大陆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它的崛起和两种矿藏的存在密不可分:黄金和钻石。其中历史最悠久、对南非外汇储备影响最大的,还要数黄金。说起钻石,你可能会想到很多国家,但说起黄金,你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南非。
  据估计,南非的黄金储量占非洲的一半,开采量和开采能力更是首屈一指,在历史黄金生产总量上排在世界前列,产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被开采黄金的40%。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与黄金相关的采矿业(金矿往往伴生有银矿、铀矿等)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近几年来,南非的黄金产业却明显不复当年,产量节节下滑,“黄金之乡”很快就要不那么金灿灿了。
  自然伟力下的经济“首都”
  南非的行政结构比较特殊,光首都就有三个。总统和内阁在东北部的比勒陀利亚,是为行政首都;国会在西南部的开普敦,是为立法首都;而最高法院在中部的布隆方丹,是为司法首都。不过南非最大的城市却并不在这三座首都中,而是在距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南部几十千米处的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是非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另外,尽管它在行政地位上只是豪登省的省會,但国家宪法法院就设在此处,这是一个兼具立法和司法功能的机构,间接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地位。
  约翰内斯堡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大城市,和金矿产业息息相关。而其金矿带的形成,则与几十亿年前的一连串地质变化有关。
  距今30亿年前,今天的南非东北部还未完全成型,是一个叫卡普瓦尔克拉通(Kaapvaal Craton)的地质板块。卡普瓦尔克拉通的南部是一片低于海平面的区域,从北部高地向下汇入这个洼地的河流最终形成了一片小型的内海。
  随着卡普瓦尔克拉通北部逐渐抬升,南方这片小型内海的面积就被不断压缩,最终变成了一片辫状河流三角洲。河流纠缠着穿过这一地区,总水量很大,流速却不快,这让河流带动山上重物质的能力变得很强,卡普瓦尔克拉通板块上的金、铁、铀等元素就被带到了河床里,逐渐向下游汇聚。这是南非金矿形成的第一阶段。
  距今27亿多年前,卡普瓦尔克拉通和位于今天津巴布韦的津巴布韦克拉通(Zimbabwe Craton)发生了一次碰撞,新生的原始大陆没法压制这巨大的冲撞力,于是大地深处的岩浆从裂缝中喷涌而出。这又带出了不少液态的金。等岩浆冷却干涸,这些金也就留在了南非的地表。这是南非金矿形成的第二阶段。
  但这还不是南非黄金故事的全部。类似的古大陆碰撞活动在那个时候的地球上并不少见,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像南非那样拥有如此巨大的地壳黄金储量。来到地表的黄金,很容易和其他岩石一起被水流和风沙侵蚀,而不够富集的金矿是无法得到开采的。约翰内斯堡的这些黄金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得益于一次天文事故临门一脚的帮助。


  距今20亿年前,一颗直径为5~10千米的巨星陨石进入了大气层,在非洲南部撞击了地球。幸好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些简单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早期生命,否则这次碰撞一定是生物大灭绝级的。虽然没把地球灭掉,但它仍然在地球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也就是今天位于南非中北部的弗里德堡陨石坑(Vredefort Dome)。
  陨石的巨大动能在脆弱的地壳表面引起了剧烈的震动,直接扭曲了直径300千米内的地质环境,将地下地层整体翻转抬升,在距离碰撞点25千米处形成了半个环形山,在80~120千米内也形成了几个破碎的山带,还在碰撞中心形成了一座火山。岩浆再次将金元素带上地面,而环状的山脉则保护了这些来到地表的矿产不会被风化和侵蚀。
  今天的约翰内斯堡城址,位于陨石在东北方向上构成的环形山脚下。那正是自然伟力送给南非人的礼物。
  “白水岭”黄金带
  由卡普瓦尔克拉通、陨石和火山共同形成的金矿带,在今天的南非被称为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金矿带,这个名字在南非荷兰语中是“流淌着白水的山岭”的意思。不过,最早发现这片有着白色水流山脉的荷兰殖民者,并没有意识到这里会蕴藏着黄金宝藏。
  1852年,一名英国矿工在自己的农场里发现了金矿。他悄悄开采,向当地政府出售黄金后就离开了此地。一年后,一个法国人又在河里发现了沙金,他向当局上报后,情报却被封存。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消息不胫而走,来到此地寻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在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东部掘金失败的探险者,听说南非还有黄金便纷纷赶来。
  怕麻烦的地方长官划了一块三角形的临时露营区让淘金者居住,但确实发现了黄金的淘金者们很快就在这里建立了永久居住区。约翰内斯堡的雏形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约翰内斯堡城中心的道路如此狭窄的原因——当年的淘金者根本预料不到这里未来将会是世界级的城市。
  结果不到10年,约翰内斯堡的成长速度就超过了港口城市开普敦,还催生出了南非的第一条铁路。人们用最早在矿区定居的两个荷兰人的名字(Johann和Johannes,都是当时荷兰人最常见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新城,并以城市为基地,不断向南部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带拓展。
  留在地表的金矿毕竟只是少数,随着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向地下的进军也就开始了。
  约翰内斯堡附近最重要的一座老牌金矿——姆波尼格金矿,是世界上最深的矿井,最深处距离地表4000米,上下来回一趟要一个多小时。而当矿工来到金矿底部时,会发现温度已经高达66℃,必须依靠冷却装置降温到30℃左右才能持续工作,生产条件极为艰苦。
  很显然,这样的苦活累活一开始是由白人淘金者完成的。可一旦要投资以便深入地下,用机械化的方式开采,大资本就会进入,他们就会选择让黑人下井。南非社会矛盾中很重要的种族矛盾,就在这样不平等的劳资关系中逐渐加深。   当然好消息是,由于金矿开发早,南非积累了大量有关冶金的知识,并从中收获了财富。黄金出口,一度占到南非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伴生于金矿的钢铁、铂金、银等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根据南非采矿协会2012年公布的数据,当时矿业为全国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占到了全国直接投资的12%,吸收了43%的外国投资。
  黄金之国的衰落
  一百多年的开采,让南非从金矿中收获良多。但和所有单一性的矿产行业一样,南非金矿行业如今也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南非统计局2019年5月初发布的数据表明,全国黄金产量连续18个月下降,同比下降了18%,是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萎缩时间最长的一次。受此影响,整个采矿业都不景气,总产出持续下滑,连作为南非工业明珠的铂族金属产量也下降了。
  矿业产能式微其实也不是一两天了。1970年,南非开采出了1000吨黄金,刷新了纪录(作为对比,今天的产金第一大国中国一年也只能开采400多吨,全球一年的產量也只有3200多吨)。但这个巅峰似乎是一个拐点,此后,南非产金量逐年下滑,被其他产金大国纷纷超越。
  产量萎缩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百余年的开采,让表层黄金储量丰富的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带也扛不住了。
  南非老牌金矿德里方丹(Driefontein)最近就面临着被关停的结局。这座金矿的深度比起姆波尼格金矿一点不差,达到了3200米。然而,2018年,这座金矿的黄金产出只有30万盎司,比起巅峰产能缩减了80%。另外,面对提炼困难的现实,其拥有者已经表示不会延长使用期限了。
  姆波尼格金矿也是命运多舛,其拥有者,南非最大的矿业公司盎格鲁金业(AngloGold)近期表示将出售这座传奇老金矿。他们打算全面撤出南非金矿业,收缩到其他工业矿产的开发,希望其他财大气粗的公司能延续姆波尼格的寿命。但面对产能下降的现实,又有哪个接盘侠敢于接手呢?即使有人愿意接手,等待着新金主的也将是无尽的麻烦事。


  按照现在南非的要求,企业应当给予黑人工人以经济权益,但因为金矿业重前期投入、重企业管理的产业风格,矿主们对这项政策极为抵制。因此,金矿业早就成了南非政府的重点盯梢对象,稍有差池便要面临罚款、整改、股权重分配的命运。
  另外,由于金矿业是支柱产业,南非政府对这个行业已觊觎许久,关于金矿业国有化的辩论从未停止过。南非2006年颁布的《采矿和石油资源开发法》规定,采矿公司如果持有一块土地的开矿许可却多年不开采,当地矿产就将收归国有,重新建立公司。这样一来,矿主想在南非做战略布局,拍地而不采就不现实了。逐利的资本开始敬而远之。
  以上种种原因,其实不仅影响了新资本收购老金矿的动力,也是影响南非当下金矿开采的重要原因。一个堂堂的黄金之国,可能真的就要在动荡的政治、复杂的劳资关系、朝不保夕的土地产权斗争中,逐渐失去它最引以为豪的产业了。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的东西有很多。有人会活成杨绛女士所说的那样,有也好,没有也好。但那是一种经历过后的平淡,我们不能从青年就把自己的心态变得那么老,我们要学着去适当地争一些东西。  我的高中生活,没有像小说中那样,收到许多封情书,也没有成为一个学霸受到老师的关注,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女生,没有出众的长相,没有可在人前炫耀的特长。高一刚开学时,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学校的火箭班里,我的内心多少有
期刊
从小的孤独让我习惯不断地思考。  长时间的胡思乱想与放空又让我显得呆滞而愚钝。为此我遭受了差生的待遇以及大量的白眼与嘲讽,这更加剧了我的孤独与悲伤,让我情绪泛滥,让我变得敏感不安。  情绪长时间积压在身体里,我不得不为之找个出口。  写作,能打开一扇更宽广的大门。我喜欢上了文字,用文字来宣泄烦忧。所以至今我仍然常常感激童年的遭遇,那更像是一种成长的磨炼。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很疯狂地大量地写,这让我
期刊
1  如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相比以前的公交车,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城市交通的出现使得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平日里你们坐地铁的时候,有没有对地铁里穿着整洁干练制服的工作人员感兴趣呢?  读大学这几年,只要休假回家,亲戚、邻居动不动就喜欢问一嘴:“读的什么专业呀?”我回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对方就会一脸茫然:“这是干吗的?以后在哪里工作?”我每次都会开玩笑
期刊
1泥雕之路  我叫艾德琳,是个普通的雕塑。  自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待在这明亮宽敞的橱窗中。我的主人是个专业的泥雕师,他技艺精湛,无人能及。我的周围还有不少栩栩如生的同伴:笑容可掬的弥勒佛,雍容华贵的西欧教皇……我们都是渴望自由的泥雕。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皆以各自的姿态仰望窗外的天空,想着有一天能到外面去闯荡。这样想着,往往神游天外。  所有的泥雕都渴望得到主人的赏识,企盼他有朝一日能带我们
期刊
人们常常讲述“破茧成蝶”的故事,或是用这个词给困顿者以希望,让他们相信,当前的束缚只是暂时的,在长久忍耐之后必有翅膀,必有飞翔之自由。这困顿者有时是别人,有时也是自己。  相较之下,這首小诗显得残酷——破茧而出时,迎来的一定是自由的喜悦和幸福?不,也可能是对自由的恐惧。  自由,是个复杂的词。人们想摆脱某些桎梏,渴望按照自身的欲望和意志去行动,这是自由最令人渴望的一面;而在这一面背后,其实是一片空
期刊
对于住过瓦房的人来说,瓦松是极其常见的,尤其是在苔藓积灰之处,常常能与之相遇。不过我与瓦松相见却很晚,说起来倒是有些意思。  虽然家在城市,但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许久。因为北方雨水不多,农村多是平顶砖房,偶尔能看见的瓦房,也多是红泥灰瓦的。因此,我的童年缺失了关于瓦松的回忆。我与瓦松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往四川的火车之上。  火车从华北的黄土地出发,路经运城关中盆地的时候,便可以看到车窗外整齐的青瓦
期刊
@长相普通的人更容易被信任?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在面部典型性与可信度之间存在着一种U形关系,长相越普通,可信程度越高。该研究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荷兰内梅亨大学共同完成,结果显示,尽管长相平平的人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却是最值得信赖的。  @胖人再次被点名!近日发表于《欧洲呼吸杂志》上的新研究,解释了超重或肥胖者易患哮喘的原因。该研究由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提出,研究人员表示体
期刊
1  万雄,你好。  最近在读《东藏记》,读到殷大士那一章时,忽然想起你,因为她的名字与你一般,颇像一个男孩子。  那是咱俩第一次见面,我看到你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万雄”两个字。你的名字好……好像一个男生,我小心翼翼地感慨道,唯恐惹得高冷的你不高兴。  名字像男生的女生都很漂亮,你这么回答我。  我诧异地抬起头,你故意不看我,装出看书的样子,抿唇忍笑。原来像你这样高冷的人竟也自恋,我顿觉周围的空气
期刊
中國古代中原王朝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修建了逶迤磅礴的长城,以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南方的湖南省境内,也有一处绵延数百里的防御性质的长城——苗疆边墙(又称南方长城)。  这座边墙的位置,正是古时汉地和苗疆的分割线,对于研究南方民族历史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苗疆长城宏伟程度虽不及北方长城,但由于南方复杂的地形会对基础建设构成巨大挑战,因此也堪称是一道南方奇迹。  1  最早在中
期刊
在全世界,鱼只有7秒(或者3秒)记忆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所有与鱼类记忆有关的研究得出的結论都是:鱼的记忆远不止7秒。据说,这种说法最早来自一则广告,只是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已经找不到准确的出处了。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早期的动物学家在测试鱼类记忆能力的时候,采用了过于复杂的方法。这些适合对人类进行智力测试的任务于鱼类而言太困难了,因此它们留下了“糟糕的记录”。  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