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七、教师参与学习
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课堂上,教师总是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2、借助笔谈从学生眼中审视自己,让自己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3、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4、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异口异声。5、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为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提高教学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课程改革的征途上,我们要勇做弄潮儿,不断的去探索,去创新。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七、教师参与学习
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课堂上,教师总是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2、借助笔谈从学生眼中审视自己,让自己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3、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4、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异口异声。5、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为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提高教学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课程改革的征途上,我们要勇做弄潮儿,不断的去探索,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