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方面,老师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收效甚微。本文试从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一些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37-01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倍受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就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浅薄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第二,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第三,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第四,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有的兴趣。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研读,进而认知世界、汲取营养、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做基础,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让他们翱翔于知识的海洋,阅读就可以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课程之前,针对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先有选择的放了一些歌曲给大家听,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毛宁的《涛声依旧》;小刚的《寂寞沙洲冷》,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跟着旋律哼唱几句。我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对里面与古诗词有关的精彩语句进行讲解,并引出原诗,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原来他们所欣赏的优美词句在古诗词中比比皆是,于是都迫不急待的打开课本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当然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还有意识的督促学生每周读几篇优美散文,做好读书笔记,然后找一个固定时间与同学们交流、体会。交流课上,大家往往能把这一周读来的好文章、语段、作文材料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也适时地进行点评,有时也会把自己读到的好东西与大家分享。这既增进了师生感情,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以“平等对话”为平台,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因文会意的理解过程,也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教师都是文章的读者,都要与文章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越时空的交流与沟通。“对话”就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的体验,共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教学《咬文嚼字》,我从文外搜集了大量的语言例证,又联系鲁迅小说中的经典语言,还有自己的“夫子自道”。由于对文本深透的理解、充分的课前准备,使我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悠闲,多了一份情趣,也多了一份从容,我总能以“慢慢走,欣赏”的心态,和学生一同咀嚼语言的奥妙。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语文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而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能更好的促进阅读。这里我所说的写作是指浅层次上的,即在结构或语言上的仿写,或在阅读文本后进行的续写。这种仿写和续写对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本有很大益处,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讲课外的一篇小小说《永远的门》时,我要求学生对人们看到墙上的门是假的时的反应和心里的想法进行合理的续写。学生们的续写作品可以用精彩两个字来形容,不仅写出了小镇的人们既渴望沟通,又心存惧怕的心理,而且还联系现实进行了批判。对整篇小说的理解十分深刻,我只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一些点拨。
五、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分析完愚公形象后,笔者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愚公?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哪些人中继续存在?”学生积极思维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愚公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想象加工而成的,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兴奋中心,使其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永葆一颗童心,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营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和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真正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完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在情趣盎然地学习中自主成长、自主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37-01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倍受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就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浅薄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第二,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第三,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第四,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有的兴趣。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研读,进而认知世界、汲取营养、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做基础,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让他们翱翔于知识的海洋,阅读就可以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课程之前,针对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先有选择的放了一些歌曲给大家听,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毛宁的《涛声依旧》;小刚的《寂寞沙洲冷》,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跟着旋律哼唱几句。我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对里面与古诗词有关的精彩语句进行讲解,并引出原诗,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原来他们所欣赏的优美词句在古诗词中比比皆是,于是都迫不急待的打开课本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当然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还有意识的督促学生每周读几篇优美散文,做好读书笔记,然后找一个固定时间与同学们交流、体会。交流课上,大家往往能把这一周读来的好文章、语段、作文材料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也适时地进行点评,有时也会把自己读到的好东西与大家分享。这既增进了师生感情,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以“平等对话”为平台,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因文会意的理解过程,也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教师都是文章的读者,都要与文章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越时空的交流与沟通。“对话”就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的体验,共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教学《咬文嚼字》,我从文外搜集了大量的语言例证,又联系鲁迅小说中的经典语言,还有自己的“夫子自道”。由于对文本深透的理解、充分的课前准备,使我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悠闲,多了一份情趣,也多了一份从容,我总能以“慢慢走,欣赏”的心态,和学生一同咀嚼语言的奥妙。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语文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而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能更好的促进阅读。这里我所说的写作是指浅层次上的,即在结构或语言上的仿写,或在阅读文本后进行的续写。这种仿写和续写对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本有很大益处,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讲课外的一篇小小说《永远的门》时,我要求学生对人们看到墙上的门是假的时的反应和心里的想法进行合理的续写。学生们的续写作品可以用精彩两个字来形容,不仅写出了小镇的人们既渴望沟通,又心存惧怕的心理,而且还联系现实进行了批判。对整篇小说的理解十分深刻,我只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一些点拨。
五、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分析完愚公形象后,笔者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愚公?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哪些人中继续存在?”学生积极思维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愚公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想象加工而成的,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兴奋中心,使其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永葆一颗童心,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营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和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真正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完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在情趣盎然地学习中自主成长、自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