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图文信息中心,是服务教学和学科研究,并实现学校及社会信息化的文献机构。面对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环境,图书馆的工作需要适应新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索创新策略,并加以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环境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343-01
进入21 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面对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和信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避免被动随从,占取主动,促进图书馆更长远、更具实力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就必须瞄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图书馆管理上进行创新。笔者就其创新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创新图书馆的定位战略
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提供文献资料的保障、信息资源的中心、读者与知识的桥梁,是学校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学校进行信息服务、参考咨询、信息研究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随着在线信息的增加正在无形地改变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看法。无数教师、学生、专家学者等大多直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料,图书馆正逐渐丧失读者而走向边缘化。换言之,图书馆在高校内部的作用正在弱化。怎么办?这就逼迫高校务必对图书馆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努力从传统的阵地式的“守株待兔”服务模式,转向远程式的主动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要在拓展和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方面下大力气。
二、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包括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据专家研究,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那么如何创新管理呢?那就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等。高校图书馆也一样。第一,必须打破原有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创建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以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型的新业务模式。第二,同步创新图书馆硬件设施管理:一是强化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充分满足今后数字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二是加强多媒体阅览室建设,既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又增加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和培训。三是深化书刊阅览室的电子化建设,以其强大的电子阅览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满足读者在同一时间地点即可获取来自多媒体的多方面信息的需求。
三、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服务模式当然要抛弃传统的封闭、被动和粗放的缺点,逐步转向开放、主动和密集的模式。一是扩大读者阅读权限,对本校学生实行全面开放,扩大可借阅范围,合理设定借阅期限,实现图书借阅效率的优化;二是大范围地开放网络图书馆,丰富网络图书资源,满足更多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进一步充实数据库的建设,尽可能向学生和老师免费开放学校自建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
四、创新图书馆的人事管理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必须改变人与书结合的工作模式为人与人结合的模式,加强“人机结合”,使工作人员几乎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当然,还必须随时预备和补充使用新技术的人才,加强对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的通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强化现有人员关于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化的继续教育。还要引进和培养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配齐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优异的人才資源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
五、创新图书馆图书的采购管理
创新采购管理,一是根据明确的馆藏建设方向合理分配图书购置经费。比如合理规划藏书结构,切实加强采购监管,用科学的采购管理保障有关“复本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特色建设”等馆藏建设指标的实现,以最少的钱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完善分级采购制度。不惜资金地完整的、保质量的采购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重点采购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则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对反映中国几千年文化与历史、世界文化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社会学、名人名著等类图书可选择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相关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采购;对一般性图书可利用民营企业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六、创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使用
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利用,一是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明确地方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方经济又离不开地方文献,从而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目的、特点,有计划地收集开发地方文献。二是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增加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注重市场经济研究,随时关注图书市场,切实把地方文献作为自己文献资源的一部分,有机地补充于馆藏之中,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努力给学校科研活动带来新的内容和活力。
七、创新图书馆人员工作机制
图书馆也应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形成参与各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机制。例如,目前已有很多高校都通过聘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专科、本科、硕士生培养等教育工作,从而发挥图书馆在各层次学生培养中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图书馆人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后,还申请成为相关学院硕士导师。这种机制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促使其专业发展,又为其专业化和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带来了动力,并反过来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读者量、信息量,丰富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
综上,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已经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改革推上了“风口浪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翻新,高校图书馆服务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随时做到信息技术进则我进,使高校图书馆不断在信息技术大潮中稳步发展,活力四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环境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343-01
进入21 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面对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和信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避免被动随从,占取主动,促进图书馆更长远、更具实力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就必须瞄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图书馆管理上进行创新。笔者就其创新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创新图书馆的定位战略
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提供文献资料的保障、信息资源的中心、读者与知识的桥梁,是学校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学校进行信息服务、参考咨询、信息研究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随着在线信息的增加正在无形地改变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看法。无数教师、学生、专家学者等大多直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料,图书馆正逐渐丧失读者而走向边缘化。换言之,图书馆在高校内部的作用正在弱化。怎么办?这就逼迫高校务必对图书馆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努力从传统的阵地式的“守株待兔”服务模式,转向远程式的主动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要在拓展和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方面下大力气。
二、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包括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据专家研究,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那么如何创新管理呢?那就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等。高校图书馆也一样。第一,必须打破原有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创建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以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型的新业务模式。第二,同步创新图书馆硬件设施管理:一是强化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充分满足今后数字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二是加强多媒体阅览室建设,既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又增加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和培训。三是深化书刊阅览室的电子化建设,以其强大的电子阅览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满足读者在同一时间地点即可获取来自多媒体的多方面信息的需求。
三、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服务模式当然要抛弃传统的封闭、被动和粗放的缺点,逐步转向开放、主动和密集的模式。一是扩大读者阅读权限,对本校学生实行全面开放,扩大可借阅范围,合理设定借阅期限,实现图书借阅效率的优化;二是大范围地开放网络图书馆,丰富网络图书资源,满足更多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进一步充实数据库的建设,尽可能向学生和老师免费开放学校自建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
四、创新图书馆的人事管理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必须改变人与书结合的工作模式为人与人结合的模式,加强“人机结合”,使工作人员几乎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当然,还必须随时预备和补充使用新技术的人才,加强对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的通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强化现有人员关于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化的继续教育。还要引进和培养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配齐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优异的人才資源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
五、创新图书馆图书的采购管理
创新采购管理,一是根据明确的馆藏建设方向合理分配图书购置经费。比如合理规划藏书结构,切实加强采购监管,用科学的采购管理保障有关“复本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特色建设”等馆藏建设指标的实现,以最少的钱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完善分级采购制度。不惜资金地完整的、保质量的采购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重点采购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则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对反映中国几千年文化与历史、世界文化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社会学、名人名著等类图书可选择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相关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采购;对一般性图书可利用民营企业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六、创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使用
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利用,一是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明确地方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方经济又离不开地方文献,从而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目的、特点,有计划地收集开发地方文献。二是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增加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注重市场经济研究,随时关注图书市场,切实把地方文献作为自己文献资源的一部分,有机地补充于馆藏之中,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努力给学校科研活动带来新的内容和活力。
七、创新图书馆人员工作机制
图书馆也应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形成参与各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机制。例如,目前已有很多高校都通过聘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专科、本科、硕士生培养等教育工作,从而发挥图书馆在各层次学生培养中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图书馆人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后,还申请成为相关学院硕士导师。这种机制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促使其专业发展,又为其专业化和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带来了动力,并反过来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读者量、信息量,丰富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
综上,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已经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改革推上了“风口浪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翻新,高校图书馆服务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随时做到信息技术进则我进,使高校图书馆不断在信息技术大潮中稳步发展,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