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文习作洋溢乡土气息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记叙文写作教学更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初中学生的记叙文习作彰显出一定的亮点呢?笔者在农村初级中学一线教学十四年,在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日常乡村生活中已然积累了大量的农村写作素材,指导他们将无形间积累的这些乡村素材运用他们的习作中,尤其是在记叙文习作中加入乡事、乡人、乡情等成分,那么其间所洋溢的乡土气息会带给读者与众不同、超然物外的阅读体悟。
  关键词:写作;写作教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乡事;乡人;乡情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自身情感表达的载体,就这一特点而言,人更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情绪、经验等通过某一特定的平台予以“倾诉”,而其中使用最便利、运用最普遍、效果最明显的当推写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写作教学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就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来分析,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来支持,还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剖析,所以整体上属于形象思维主导的阶段,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主旋律,仅仅在初三年时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起步教学。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记叙文写作就是把自身的经历、见闻、感受,通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书面阐析的一种写作方式。对于写作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关于记叙文写作更是明确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既能“有创意的表达”,又能“内容具体”呢?农村的孩子本身写作基础较为薄弱,写作技巧较为缺乏,如果他们能调动自身的生活素材积累,将其合理地运用于写作,尤其是记叙文写作中,相信文章会收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一、乡事为框,乡味醇厚
  心理学理论认为:正确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而且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而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得知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所以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这动机就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需要。作家莫言先生在“讲述中国故事”这一主题讲座中曾说过:“写作是一种记忆的再现”“作品是以故事的形态予以呈现”“琐碎的记忆片段,是一个乡村、一条河流、甚至是一张瓦片的感触”。于是,莫言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贯穿了一定的乡村生活记忆。另一位文学大师曹文轩的代表作《草房子》中的名篇《孤独之旅》也取材于农村生活,以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的事件线索来反映主人公的成长。如此看来,以乡村的奇事趣事为写作框架,那么文章是否也会因此而变得奇趣盎然呢?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农村耕种事宜。农家人最忙、最辛苦的时间应该是夏、秋两季。可能是地域,气候差异的原因,笔者所生活的家乡,一年可以种双季稻(春季播种,夏季收割,一般在七月中旬左右成熟,然后一边要忙着收割,一边还要忙着再播种插秧,“双抢”这个词在笔者家乡就是特别用来形容这段抢收、抢种的紧急时刻。)在笔者家乡不仅可以种双季稻,还可以种再生稻、中稻。而唐代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一首诗歌《观刈麦》正是借助陈述农家人在夏天炎热烈阳下劳作的真实场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试想,如果我们能对学生的农活的生活体验能够予以调动与运用,那么他们的写作素材岂不是会变得丰富,思路亦会变得开阔?
  更为精彩的乡间民俗活动与传统文化气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鞭炮声响个不停,绚烂的烟花尽情地绽放,孩子们在院子里欢呼雀跃。”传统节日里,还有舞龙、舞狮、跳火堆。“村民们在门口对其稻草或柴火,当夜幕降临,烟花升空,火堆点燃了……”(学生小报《村事》)这些乡村趣事或点缀衬托或成为叙事框架来构思写作,学生驾轻就熟,信手拈来,那么写作就会既有重点又有亮点的。
  启示:以乡村的奇事趣事为写作框架,充分调动学生干农活的生活体验,将精彩的乡间民俗活动与传统文化气息点缀其中,必然会使学生驾轻就熟,做到信手拈来,文章显得意趣盎然而又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二、乡人为主,形象立体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直认为,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而《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目标中更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这些无不在提醒我们写作教学要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的发现、体验与感受,让他们从怕写到会写、乐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仍大量提倡以叙事写人作为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亦是教师所传授写作技巧中的重中之重。但如何写出有特色的人物来呢?那么个性化 的乡民形象无疑可以成为农村学生写作中的亮点。那精瘦矍铄、含饴弄孙的大爷大娘,那随意搭条毛巾于肩上揩汗的大叔大婶,那恣意嬉戏、无拘无束的孩童……乡民的淳朴随和,在你看到的那一刻,就不禁想让他们成为你习作中的主角。
  《台阶》中父亲便是其中农民形象的一个代表:父亲坐在台阶上抽烟,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父亲埋在膝盖里半晌没动的倔强的头颅;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的极短的发……,一个为了尊严而事事操劳的朴实农民形象跃然纸上,《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让学生在他们的笔下勾勒那些可亲可爱的乡民形象呢?   现在我们年轻一辈估计对我们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所知不多,即使知道的可能也只是二十四个名词而已。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等的俗语,农民对它们的体会,绝对是比我们更深刻的多。我们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大寒,一年中的这二十四个节气可以说是历代老祖宗总结下来的生产生活的宝贵经验,二十四节气是农家人的必修课。在农村,随机问一问农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答不出来的,他们甚至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十分详细地给你讲述每一个节气到来,会有什么变化,要对应着安排什么样的农活等等。
  农家人一年四季很少有闲余的时间。简单地可以用:“春耕、夏芸、秋收、冬藏”这八个特殊名词来概括,如果要具体说来,事务程序繁多,笔者虽长期生活在农村,但还不是很了解农民一年的辛酸度,只见乡里的农人们,一年到头不断地忙碌着。笔者曾经读过《国风·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首描写先民劳作的诗歌,所表达主题思想在文学上莫衷一是,不管它是持歌颂的主题,还是秉着讽刺、怜悯的思想,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先民们一年四季都在辛勤劳作,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体现农人们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的不容易。
  因此,我们可以描摹他们的勤劳:“晨起的乡民常常挑着扁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午间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牵着牛翻土,挥舞镰刀收割;夕阳的辉映中,当炊烟飘起时,他们才带着对丰收的憧憬,回到温暖的家……”(学生小报《村人》)我们也可以描摹他们的淳朴自然:“村间常见村民们的寒暄,脸上是满足的笑意;村边小溪,还能看到三三两两在捣衣的村妇,惬意而随性……”(学生小报《溪边捣衣女》)
  这些村民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是乡村中独特的风景线,《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因此,如果学生在写作时以人物形象勾勒作文为习作的主体,从中寄寓自己的乡土情怀,这难道不会成为文真情切、夺人眼球的佳作吗?
  启示:勾勒人物,要深入到其内心深处,对他们所具有的情感、精神品质等进行挖掘。
  三、乡情为辅,情意绵长
  记叙文尽管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体的文体形态,但写作毕竟是人们借助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离不开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辅助。《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对于此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叙写事件、描写人物,也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穿插部分抒情议论的成分,借此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题旨、点染人物形象、增强文章感染力等。鲁迅先生曾将写作概括为这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我们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便可得到印证:“我”初见故乡的萧索后在文中发出这样的慨叹:“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此景此情,怅惘失望,自然流露;在叙述完“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后对于闰土的寄希望于虚无的偶像“我”此时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豁然接受了;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是最后一段的议论,含义是很深刻的,指出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是“我”自抒胸怀的自白,极富哲理性,强调大家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地去努力、去实践、去开辟新的道路。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为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塑造了闰土、杨二嫂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事件、景物、人物等之中,自然而巧妙。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论》中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即‘求诚’,对于农村的初中生而言,就是要求在他们的习作中表达出对乡村的人物、事件及景物最真实的感触。如: “那座独属于我的桥,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是外婆,我还是要谢谢您,感谢您的那座小木桥里所渗透着您给我深深的爱,给予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一段温暖的回忆,一份独属我的爱。”(学生习作《独属于我的那座桥》)一座并不结实的小木桥,横亘于田埂之间,小作者在回忆她的农村生活,她的儿时乐趣,文末以煽情式语句作结,带我们进入了她的思想意境,她的情感世界之中,感同身受。由此可见,在记叙文中适时地运用抒情、议论式语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启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性文体时,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适当地抒情、议论无疑能提升单纯进行记叙,议论的效果,更好地将阅读者带入写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乡情的抒发与论述是其在记叙文写作时一个有效性的写作技巧,可以成为文章夺人眼球的亮点之一。
  写作是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写作教学的文体形式而言,尽管作文的体裁和方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多样化,但记叙文写作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北大教授孔庆东在《作文的内功》这一主题演讲时说到:“好文章的标准是这个文章有了生命。大家公认的好文章,是有生命的。好文章使你不能把它扔掉,使你像对待一个生命那样把它保存起来。”所以,一个有底蕴的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书写有生命力的记叙文,一个有远见的乡村语文教师要懂得挖掘学生的乡村素材资源与独特体验,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写作训练与考场作文中去,让孩子的记叙文习作洋溢着乡土气息,彰显农村初中生的独创性与鲜活个性。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教学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回归到人生真实的课堂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活学数学,活用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语言;素材;情境;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
摘 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探究;创新能力;数学价值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与现状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纵观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见综合实践
股票代码:0012.HK战略布局:在这新一轮的内地扩张中,恒基开始打破“一线城市、中心地点”的战略路线,试图切入二线城市。有别于以办公楼为主的京沪攻略,恒基瞄准的二线城市
探索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眼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主体和相关条件入手,使广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自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及时的学习反馈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更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演示实验  
摘 要: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学好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本文从“以语文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并优化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窗。  方法:将17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
摘 要:思想政治课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容易理解掌握,而这个阵地对我们政治老师来说又是必须严守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这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呢?就成为我们要探索的难题。情境教学因其能有效的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新课标下中考改革的要求,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对于情景创设
学校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引擎,更是社会未来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社会未来创设的主人,教师便是社会未来的理想设计师。教师必须在育学的践行中塑造社会未来主人的“竞争”人格,冶炼极具敢于竞争的人格魄力。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