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教学主体愈发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就小学语文作业而言,其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多数教师仍习惯使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布置作业,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及思维的良性发展。笔者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其实践性作业设计,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延伸及补充职能,是学生进行复习和知识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而言,多数教师仍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僵化,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
一、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愈发突出,教师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创建者的身份参与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深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即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结合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提出了作业设计理念,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奇、活泼、天真的心理特征,自主控制能力较差,较难长时间维持注意力集中状态,尤其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实践性语文作业在传统作业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和改造,赋予其独特的情景和主题,并通过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思考,作业趣味性更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2.实践性
实践性或活动性是实践性语文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与常规性作业设计相比,实践性作业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作业的完成模式,由原先静态性的看书写字,改为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参与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了语文作业的复习效果。
3.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实践性语文设计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的作业设计形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入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给予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的重视,从而保障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和兴趣范围内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探索性学习
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活动”作业,需要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問题产生积极的自主性思考,最终收获相应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性学习特征,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思维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实现途径分析
1.观察性作业设计分析
小学生的心智發育并不完全,习惯通过表面、具象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获取知识,抽象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纯书面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联想,容易使学生感到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后的观察学习行为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即布置观察性作业。在学生观察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例如,当学生学习课文《荷花》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观察荷花,对比课文中的文字描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同时,在现实与文字的对比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性发展。
2.操作性作业设计分析
操作性作业设计适用于具有实际活动目标和内容的作业,具体形式包括“画一画”、“养一养”、“做一做”等等。“画一画”就是在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发挥学生自身想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课文或部分段落描述的作业形式。小学生对于绘画普遍具有较高的兴趣,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获得绘画的兴趣,并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养一养”和“做一做”也是在充分联系课文基础上进行的课外活动扩展,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
3.表述性作业设计分析
语文作为教授我国母语的学科,其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工具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主观需求。表述性作业可有效将课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生口语表述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许多的寓言故事,尤其在小学中、低年级教材中,这些寓言故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表述,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阅读性作业设计分析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主要渠道,并且对于小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课后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确保学生每周基础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通过实践性的语文设计模式,强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性、趣味性特征,主动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俞敏.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4(08).
[2]龙聪明.以“动”促“能”灵活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J].四川教育,2013(10).
[3]朱建兵.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2(28).
[4]范永丽.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J].考试周刊,2015(47).
[5]唐靖霞.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如何设计[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0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延伸及补充职能,是学生进行复习和知识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而言,多数教师仍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僵化,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
一、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愈发突出,教师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创建者的身份参与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深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即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结合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提出了作业设计理念,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奇、活泼、天真的心理特征,自主控制能力较差,较难长时间维持注意力集中状态,尤其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实践性语文作业在传统作业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和改造,赋予其独特的情景和主题,并通过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思考,作业趣味性更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2.实践性
实践性或活动性是实践性语文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与常规性作业设计相比,实践性作业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作业的完成模式,由原先静态性的看书写字,改为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参与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了语文作业的复习效果。
3.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实践性语文设计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的作业设计形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入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给予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的重视,从而保障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和兴趣范围内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探索性学习
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活动”作业,需要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問题产生积极的自主性思考,最终收获相应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性学习特征,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思维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实现途径分析
1.观察性作业设计分析
小学生的心智發育并不完全,习惯通过表面、具象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获取知识,抽象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纯书面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联想,容易使学生感到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实践性语文作业设计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后的观察学习行为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即布置观察性作业。在学生观察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例如,当学生学习课文《荷花》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观察荷花,对比课文中的文字描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同时,在现实与文字的对比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性发展。
2.操作性作业设计分析
操作性作业设计适用于具有实际活动目标和内容的作业,具体形式包括“画一画”、“养一养”、“做一做”等等。“画一画”就是在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发挥学生自身想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课文或部分段落描述的作业形式。小学生对于绘画普遍具有较高的兴趣,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获得绘画的兴趣,并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养一养”和“做一做”也是在充分联系课文基础上进行的课外活动扩展,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
3.表述性作业设计分析
语文作为教授我国母语的学科,其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工具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主观需求。表述性作业可有效将课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生口语表述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许多的寓言故事,尤其在小学中、低年级教材中,这些寓言故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表述,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阅读性作业设计分析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主要渠道,并且对于小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课后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确保学生每周基础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通过实践性的语文设计模式,强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性、趣味性特征,主动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俞敏.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4(08).
[2]龙聪明.以“动”促“能”灵活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J].四川教育,2013(10).
[3]朱建兵.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2(28).
[4]范永丽.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J].考试周刊,2015(47).
[5]唐靖霞.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如何设计[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