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
【关键词】提高;作文教学;方法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1.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2.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但要真正改观作文教学方法,靠的是我们这些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
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也要扎扎实实推荐介绍管用的作文实践范例及操作方案,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提出了“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认为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为此,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切实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就很有必要。
3.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
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应该有着必然联系,但是知识到底在写作中能起多大作用,却很值得怀疑。写得一手好文章,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基于这样的一些基本想法,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教师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教师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也可以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教师应该都觉得效果不错。
收稿日期:2011-11-16
【关键词】提高;作文教学;方法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1.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2.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但要真正改观作文教学方法,靠的是我们这些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
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也要扎扎实实推荐介绍管用的作文实践范例及操作方案,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提出了“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认为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为此,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切实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就很有必要。
3.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
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应该有着必然联系,但是知识到底在写作中能起多大作用,却很值得怀疑。写得一手好文章,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基于这样的一些基本想法,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教师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教师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也可以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教师应该都觉得效果不错。
收稿日期: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