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年间,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包,但互联网最基本的程序设计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直接威胁着互联网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创新引擎的生存与否。除非几个互联网劲敌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展开拯救行动。
互联网已现老态。
表面上,互联网看起来很健康: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20世纪90年代的网站上大多都是静态的文本和图片,而2000年以后的网站则功能十分强大。比如通过谷歌地图可以得到真实世界中某一地理位置的照片。而表面之下,Web 2.O时代可谓千疮百孔,亟待修补,原因是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普通的网页上并不能顺利运行。
网站开发者们发现,为了使网站整体运转良好,就应弃用超文本标示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编写代码。HTML是一个开放的编程标准,是网络发展的早期动力之源。为了播放视频和动画,网站必须加载一些专用程序,如Flash和银光(siiverlight)等名称怪异的程序,并要求用户下载相应的“插件”来运行这些程序。这样做的结果是,网站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慢,对个人电脑来说实在是个困扰。而对于移动设备等未来的计算平台来说,这样做通常根本就行不通。移动设备的屏幕太小,网络连接也不稳定。
这个问题加速了应用程序的大量出现,同时还进一步加速了对互联网的破坏进程。应用程序专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具体的设备定制,使用户不需要打开互联网网页就可以浏览信息、看电影、玩游戏。当然,很多人认为应用程序是“开放的平台”,与苹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商店不同,谷歌的“Android市场”就允许开发者为任何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开发应用程序。然而,这种开放是有限的,与互联网创始之初的开放理念相差甚远:任何人,只要有一个网络浏览器和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查看任何网络信息。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也可以上网,但都是通过Prodigy、电脑服务网(CompuServe)或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等站内服务。直到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出现,且HTML赋予了互联网完全开放的特性,才使互联网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引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地位正在遭受威胁。
幸运的是,业界的几位风云人物把各自的敌对情绪暂且放到一边,及时领导了一场“运动”,给了互联网一次重生的机会。
出乎意料的行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蒂姆·伯纳斯-李(Tim Benters-Lee)在脑中酝酿,要把相互关联的文件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他需要一种方法对网页发布指令,使网页之间相互关联起来。
但当时的计算机语言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伯纳斯-李自己创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即前文提到的超文本标示语言HTML。HTML是一套用来组织文件的标识语,使计算机解译、显示及关联所有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HTML成为了伯纳斯李创建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母语。网站开发者们纷纷使用HTML编写程序,指挥浏览器如何操作网页。他们通过一个标准化的字典来确定要开发的网页中哪部分是图片,哪部分是文本、下拉菜单等等。最重要的是,HTML自身体现了知识意味着共享这一理念。与专用软件总把编码隐藏起来的做法不同,HTML允许每个用户查看和学习其工作模式。访问《纽约时报》网站,点击浏览器菜单中的“查看”,最后点击“源文件”,用户就能看到谷歌引擎是从哪里得到关于nytimes.com的描述的。能够实现这些操作正是因为nytimes.corn使用HTML构建了整个网站。然而到90年代后期,伯纳斯-李开始质疑HTML是否能继续它的使命。互联网飞速发展,而HTML却无力承担公众和商业界对网络越来越复杂的要求。伯纳斯一李呼吁业界开发新的互联网语言,使其更经得起未来的考验,最重要的是,能够胜任网站和个人电脑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伯纳斯李牵头的标准组织——全球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Consortium,W3C),决定不再发展HTML。
随后,替代性语言XHTML出现了。业界最初曾支持这种语言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业界的支持态度有所转变。XHTML不是完全的“向后兼容”,这就意味着为了符合新的语言规范,网页必须重写。并且,若网络编程人员出现失误的话,更正的方式又太过苛刻。在此之前,互联网曾非常宽容,仅仅是对编得太差的代码作些注释。然而,新的系统要求含有错误代码的网页都得报告此错误信息。这在实验室条件下还说得过去,但在实际操作时,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编程员也写不出十全十美的标准XHTML代码。网页在没有报错的情况下就直接崩溃了。
一场分化运动开始了。在Adobe Systems公司位于加州圣何塞市的总部召开的2004年度W3C大会上,争议之声到达了顶点。“问题在于是要改进,还是要变革。”大会组织者之一、Opera软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哈肯维姆·莱(HfikonWium Lie)表示,“我们是要改进HTML,使之继续用作互联网语言,还是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更简单的网络语言?”
维姆·莱团队中的一名成员、程序员伊恩·希克森(IanHickson)投票提议W3C与其行业伙伴再次起用HTML语言。这个提议以11:8的投票比例遭到否决。支持希克森提议的很多代表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代表的是微软、苹果及谋智(Mozilia)这些能够自行开发网络浏览器的公司。当这些平日的竞争对手了解到彼此的观点都一致之后,代表们心里都清楚“必须有所行动,没有别的选择。”时任微软W3C代表、现在谋智公司工作并开发了火狐浏览器的坦塔克·塞里克(Tantek Celik)说道。
那是一场出乎意料的行动。大会结束两天后,一个由谋智、Opera和苹果公司共同领导的小组宣布组建一个新的机构,继续开发被W3C弃而不用的HTML语言。这个微小的组织立即开始起草新的HTML版本,希克森很快就成了小组的编辑之一。因为更新的版本是HTML的第五代版本,因此被称为HTML5。
当大多数公司都在HTML上加倍努力的时候(微软后来退出了这场较量,选择了中立的立场),W3C还在刻苦研发
HTML5将被视为最了不起的互联网技术,开创新的可能。比如,若浏览器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人们在未连入互联网的情况 下也可以上网。
XHTML语言。但到2006年底,伯纳斯一李不得不承认失败。他表示W3C将与HTML5研发小组协作,携手创造“网络科技的至宝。”
“W3C没看清一个事实,就是自己没有权力,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权力。”目前在谷歌工作的希克森说道,
“谁都可以写一套规范出来,但如果没有人用这套规范,那它又有何意义呢?”W3C计划在两年内正式批准HTML5,但这只是个技术问题。重要的是HTML5是由那些不得不面对顾客的公司开发出来的,他们所做的可谓是互联网编程技术有史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修整。
新花样
HTML5的核心目标是使网站扩展到网页之外,进入程序层。比如,新的HTML字典中收录了名词“canvas”(画布),它允许开发者在网站中插入用于游戏或动画中的动态图形。HTML5还新添了视频和音频标签,能够大幅提高网络对多媒体的操作效率,开发人员在网站上插入一个视频片段或一首歌曲将像插入文本和图片一样简单。
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音乐和视频文件(单是YouTube网站上的音视频文件就可能占了全世界互联网总流量的10%以上),HTML5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多媒体元素将不再要求复杂的代码和Flash之类的附加插件。因此网络浏览器的速度将更快、更高效,学习网页制作也将更加容易。HTML5还有可能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因为黑客将很难利用用户下载恶意插件这种手段来欺骗用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HTML5正在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趋于完美和标准化。比如,如今的Gmail允许用户通过将电脑桌面上的某个文件拖到浏览器窗口,来完成添加附件操作。这种技巧也被HTML5吸收,今后简单的鼠标拖拽动作将成为网页的普通功能之一。
当然,HTML5还将提供很多其他的新功能。目前尚在开发中的一种功能允许浏览器存储大量数据。HTML5规定一个网站的最大数据容量为5兆字节,是现在的1000倍。这种功能允许用户在未联网时也可浏览网页。Opera公司研究开放标准的软件工程师安妮·范·卡斯特林(Anne van Kesteren)表示,用户可以利用地铁没有信号的时间写封邮件,或改变一下橄榄球游戏的阵容,再次联网时,将会发现网站可自行与用户保持同步。
这种功能在用户联网时也能发挥作用。如果浏览器本身就能够存储数据,那么就不再需要频繁地向网站索取用户所需的信息。这样,用户的计算机和远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就会减少很多,网络通道就不再那么拥挤,因而浏览器的运行速度就会相应加快。另外,网站还能够记住用户的各个操作。比如,谋智公司一直在试运行一种离线存储程序,使浏览器的作用类似于图片编辑软件。用户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图形,即使是在还没有正式完成并上载到个人电脑之前,也可以将图形保存在网页中。
犹他州的一家新创公司LucidChart开发的程序可以使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利用互联网协同工作,当一个用户在画图表和移动图形的同时,另一个用户可实时观看。使用离线存储技术可以对这个程序做些改进。HTML5普及以后,这些用户就不必再同时工作,他们可以在离线的时候编辑文档,然后程序会自动合并各用户所做的各项修改。
“我们终于能够在互联网上创建应用程序了,并且这些应用程序并非仅仅是在效仿桌面软件。”LuddChart公司创始人本·迪尔茨(Ben Dilts)表示,“现在,我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创建出优于桌面软件的程序。”
利用HTML5开发的最具代表性的应用程序是“TheWilderness Downtown”,这是加拿大Arcade Fire公司与谷歌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互动视频。输入你小时候住过的一所房子的地址,屏幕上会马上出现一个蒙面人奔跑在一条黑暗而空旷的街道上,耳畔还响起了某乐队新唱片中萦绕心头、激荡情绪的音乐。过一小会,景象开始变换,蒙面人似乎疾驰在你熟悉的那些大街小巷,就像是卫星拍摄出的、街头的图像一样清晰。声音和个性化图像的结合非常引人入胜,让人感动(《纽约客》杂志称其“充满情感”)。尽管用Flash也可以制作出类似的特技,但只有HTML5可以将多媒体资源中的各种数据、图片和视频流畅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下一代互联网将会更加支持艺术表现。
普通网站也可以从HTML5中获益。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盛赞HTML5能够使网站创建更先进的图形和动画,以及更丰富多彩的排版。乔布斯十分厌恶Flash的工作模式,他甚至不允许iPad和iPhone等产品兼容Flash。文件共享网站Scribd.corn目前已使用了部分能够被网络浏览器识别的HTML5语言编写程序。Scribd网站应用HTML5语言做了不少改进。该网站的创始团队曾抱怨网站以前使用Flash显示文件时看起来效果不好,用户放到网站上的文件有可能不容易阅读或操作,而理论上不应该是这样的。文件看上去像是被框了起来,如同“放在盒子里的文件。”网站创始人之一贾里德一弗里德曼(Jared Friedman)如是说。
Scribd网站的设计人员曾花了六个月时间重建网站。他们不再使用Flash,这意味着要将上千万份文件转换成HTML5格式。最终,设计员们的编程“马拉松”终于完成了,
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盛赞
HTML5能够使网站创建更先进的图形
和动画,以及更丰富多彩的排版。乔布
斯不喜欢Flash的工作模式,也不会在
iPad和iPhone等产品中兼容Flash。
付出也收获了回报。更新完成后,网页看上去十分清新,因为这些文件都从条条框框中解放了出来。用户感觉不再像是透过镜片看东西。弗里德曼表示,用户在网站上逗留的时间多了两倍,“结果太棒了,我们都惊讶于最后网站呈现的效果。”
革新后的Scribd网站在苹果iPad平板电脑上浏览时视觉非常流畅和轻盈。点击文档底端的滑动条,就可以进行翻页。这或许正反映了未来HTML5的最大价值:在移动设备上运行互联网。
目前取得的成就中,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苹果公司。不只是推动了应用的革命,苹果公司也已经成为网络革命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也许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苹果公司目前只占有浏览器市场的一小部分份额。
苹果公司在2007年发布iPhone手机后,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移动设备上互联网应用的期望。那时,多数智能手机只能提供低于计算机标准的网络。然而,苹果公司选择了支持台式机Safari浏览器的系统,即开源浏览器引擎WebKit,负责将网页的代码翻译成屏幕上的显示内容。2008年,谷歌公司也采用了WebKit作为其Chrome浏览器的基础,同时应用于台式机和Android手机中。其他手机生产商,如诺基亚、Palm、三星以及黑莓手机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等在各自生产的手机中都采用了WebKit浏览器。WebKit目前 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引擎,并且由于WebKit能够支持HTML5,因此网络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利用WebKit,来创建在各种多功能设备中都运行良好的移动版网站。
新生活
HTML5无法在一夜之间拯救互联网,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尽管各浏览器开发商在大部分问题上都持有相同观点,但在选择视频规范问题上还依然争论不休。网络开发人员或许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将HTML5技术应用到最重要的地方,他们要首先确定足够的人群使用的互联网浏览器都可以识别HTML5,但这在一两年之内恐怕还不能实现。不过,越来越多的网站都将以Scribd网站的革新为榜样。不管是计算机、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会变得更加灵巧实用。人们可能很快就不再需要下载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仅仅互联网浏览器一个程序,就足以为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用户提供一个顺畅的、令人满意的体验。
这并不是说应用程序将逐渐受到冷落,最终退出市场。事实上,在新的互联网标准开发成熟之前,应用程序会是新一代用户界面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应用程序依然是商业谋利之道,可以为特定的平台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比网络浏览器还要快速和简便的联网方式,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一种方式,某种设备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容则是使顾客甘愿为之掏腰包的一种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线》(Wired)杂志曾在今年夏天放言:“互联网已死。”(该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8月份在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其文章经常引起行业的讨论与思考。)
HTML5的出现将恢复网络的运行秩序,推进网络向前发展。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服务的主要平台将依然是互联网,而次要平台是应用程序。对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来说,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网络开发者还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经常要为使用Adobe、微软或其他公司的工具支付使用费,以保证多媒体插件的顺利运行。这种使用费的支出就像是网络开发者在为互联网的混乱状态埋单。即便如此,他们也离不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近消费者的大好时机。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的盛行激发了一场创新的最大原因。贝西默风险投资基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台伙人大卫·科文(David Cowan)表示,HTML5将激发对互联网新创公司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如果你有两笔生意,其中一笔以网络为工具,另一笔则基于一个应用程序,则网络上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科文认为,“开发各种应用程序的小公司遍地都是,但它们永远都做不成亚马逊或易趣。”
互联网已现老态。
表面上,互联网看起来很健康: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20世纪90年代的网站上大多都是静态的文本和图片,而2000年以后的网站则功能十分强大。比如通过谷歌地图可以得到真实世界中某一地理位置的照片。而表面之下,Web 2.O时代可谓千疮百孔,亟待修补,原因是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普通的网页上并不能顺利运行。
网站开发者们发现,为了使网站整体运转良好,就应弃用超文本标示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编写代码。HTML是一个开放的编程标准,是网络发展的早期动力之源。为了播放视频和动画,网站必须加载一些专用程序,如Flash和银光(siiverlight)等名称怪异的程序,并要求用户下载相应的“插件”来运行这些程序。这样做的结果是,网站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慢,对个人电脑来说实在是个困扰。而对于移动设备等未来的计算平台来说,这样做通常根本就行不通。移动设备的屏幕太小,网络连接也不稳定。
这个问题加速了应用程序的大量出现,同时还进一步加速了对互联网的破坏进程。应用程序专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具体的设备定制,使用户不需要打开互联网网页就可以浏览信息、看电影、玩游戏。当然,很多人认为应用程序是“开放的平台”,与苹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商店不同,谷歌的“Android市场”就允许开发者为任何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开发应用程序。然而,这种开放是有限的,与互联网创始之初的开放理念相差甚远:任何人,只要有一个网络浏览器和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查看任何网络信息。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也可以上网,但都是通过Prodigy、电脑服务网(CompuServe)或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等站内服务。直到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出现,且HTML赋予了互联网完全开放的特性,才使互联网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引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地位正在遭受威胁。
幸运的是,业界的几位风云人物把各自的敌对情绪暂且放到一边,及时领导了一场“运动”,给了互联网一次重生的机会。
出乎意料的行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蒂姆·伯纳斯-李(Tim Benters-Lee)在脑中酝酿,要把相互关联的文件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他需要一种方法对网页发布指令,使网页之间相互关联起来。
但当时的计算机语言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伯纳斯-李自己创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即前文提到的超文本标示语言HTML。HTML是一套用来组织文件的标识语,使计算机解译、显示及关联所有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HTML成为了伯纳斯李创建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母语。网站开发者们纷纷使用HTML编写程序,指挥浏览器如何操作网页。他们通过一个标准化的字典来确定要开发的网页中哪部分是图片,哪部分是文本、下拉菜单等等。最重要的是,HTML自身体现了知识意味着共享这一理念。与专用软件总把编码隐藏起来的做法不同,HTML允许每个用户查看和学习其工作模式。访问《纽约时报》网站,点击浏览器菜单中的“查看”,最后点击“源文件”,用户就能看到谷歌引擎是从哪里得到关于nytimes.com的描述的。能够实现这些操作正是因为nytimes.corn使用HTML构建了整个网站。然而到90年代后期,伯纳斯-李开始质疑HTML是否能继续它的使命。互联网飞速发展,而HTML却无力承担公众和商业界对网络越来越复杂的要求。伯纳斯一李呼吁业界开发新的互联网语言,使其更经得起未来的考验,最重要的是,能够胜任网站和个人电脑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伯纳斯李牵头的标准组织——全球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Consortium,W3C),决定不再发展HTML。
随后,替代性语言XHTML出现了。业界最初曾支持这种语言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业界的支持态度有所转变。XHTML不是完全的“向后兼容”,这就意味着为了符合新的语言规范,网页必须重写。并且,若网络编程人员出现失误的话,更正的方式又太过苛刻。在此之前,互联网曾非常宽容,仅仅是对编得太差的代码作些注释。然而,新的系统要求含有错误代码的网页都得报告此错误信息。这在实验室条件下还说得过去,但在实际操作时,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编程员也写不出十全十美的标准XHTML代码。网页在没有报错的情况下就直接崩溃了。
一场分化运动开始了。在Adobe Systems公司位于加州圣何塞市的总部召开的2004年度W3C大会上,争议之声到达了顶点。“问题在于是要改进,还是要变革。”大会组织者之一、Opera软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哈肯维姆·莱(HfikonWium Lie)表示,“我们是要改进HTML,使之继续用作互联网语言,还是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更简单的网络语言?”
维姆·莱团队中的一名成员、程序员伊恩·希克森(IanHickson)投票提议W3C与其行业伙伴再次起用HTML语言。这个提议以11:8的投票比例遭到否决。支持希克森提议的很多代表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代表的是微软、苹果及谋智(Mozilia)这些能够自行开发网络浏览器的公司。当这些平日的竞争对手了解到彼此的观点都一致之后,代表们心里都清楚“必须有所行动,没有别的选择。”时任微软W3C代表、现在谋智公司工作并开发了火狐浏览器的坦塔克·塞里克(Tantek Celik)说道。
那是一场出乎意料的行动。大会结束两天后,一个由谋智、Opera和苹果公司共同领导的小组宣布组建一个新的机构,继续开发被W3C弃而不用的HTML语言。这个微小的组织立即开始起草新的HTML版本,希克森很快就成了小组的编辑之一。因为更新的版本是HTML的第五代版本,因此被称为HTML5。
当大多数公司都在HTML上加倍努力的时候(微软后来退出了这场较量,选择了中立的立场),W3C还在刻苦研发
HTML5将被视为最了不起的互联网技术,开创新的可能。比如,若浏览器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人们在未连入互联网的情况 下也可以上网。
XHTML语言。但到2006年底,伯纳斯一李不得不承认失败。他表示W3C将与HTML5研发小组协作,携手创造“网络科技的至宝。”
“W3C没看清一个事实,就是自己没有权力,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权力。”目前在谷歌工作的希克森说道,
“谁都可以写一套规范出来,但如果没有人用这套规范,那它又有何意义呢?”W3C计划在两年内正式批准HTML5,但这只是个技术问题。重要的是HTML5是由那些不得不面对顾客的公司开发出来的,他们所做的可谓是互联网编程技术有史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修整。
新花样
HTML5的核心目标是使网站扩展到网页之外,进入程序层。比如,新的HTML字典中收录了名词“canvas”(画布),它允许开发者在网站中插入用于游戏或动画中的动态图形。HTML5还新添了视频和音频标签,能够大幅提高网络对多媒体的操作效率,开发人员在网站上插入一个视频片段或一首歌曲将像插入文本和图片一样简单。
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音乐和视频文件(单是YouTube网站上的音视频文件就可能占了全世界互联网总流量的10%以上),HTML5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多媒体元素将不再要求复杂的代码和Flash之类的附加插件。因此网络浏览器的速度将更快、更高效,学习网页制作也将更加容易。HTML5还有可能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因为黑客将很难利用用户下载恶意插件这种手段来欺骗用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HTML5正在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趋于完美和标准化。比如,如今的Gmail允许用户通过将电脑桌面上的某个文件拖到浏览器窗口,来完成添加附件操作。这种技巧也被HTML5吸收,今后简单的鼠标拖拽动作将成为网页的普通功能之一。
当然,HTML5还将提供很多其他的新功能。目前尚在开发中的一种功能允许浏览器存储大量数据。HTML5规定一个网站的最大数据容量为5兆字节,是现在的1000倍。这种功能允许用户在未联网时也可浏览网页。Opera公司研究开放标准的软件工程师安妮·范·卡斯特林(Anne van Kesteren)表示,用户可以利用地铁没有信号的时间写封邮件,或改变一下橄榄球游戏的阵容,再次联网时,将会发现网站可自行与用户保持同步。
这种功能在用户联网时也能发挥作用。如果浏览器本身就能够存储数据,那么就不再需要频繁地向网站索取用户所需的信息。这样,用户的计算机和远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就会减少很多,网络通道就不再那么拥挤,因而浏览器的运行速度就会相应加快。另外,网站还能够记住用户的各个操作。比如,谋智公司一直在试运行一种离线存储程序,使浏览器的作用类似于图片编辑软件。用户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图形,即使是在还没有正式完成并上载到个人电脑之前,也可以将图形保存在网页中。
犹他州的一家新创公司LucidChart开发的程序可以使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利用互联网协同工作,当一个用户在画图表和移动图形的同时,另一个用户可实时观看。使用离线存储技术可以对这个程序做些改进。HTML5普及以后,这些用户就不必再同时工作,他们可以在离线的时候编辑文档,然后程序会自动合并各用户所做的各项修改。
“我们终于能够在互联网上创建应用程序了,并且这些应用程序并非仅仅是在效仿桌面软件。”LuddChart公司创始人本·迪尔茨(Ben Dilts)表示,“现在,我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创建出优于桌面软件的程序。”
利用HTML5开发的最具代表性的应用程序是“TheWilderness Downtown”,这是加拿大Arcade Fire公司与谷歌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互动视频。输入你小时候住过的一所房子的地址,屏幕上会马上出现一个蒙面人奔跑在一条黑暗而空旷的街道上,耳畔还响起了某乐队新唱片中萦绕心头、激荡情绪的音乐。过一小会,景象开始变换,蒙面人似乎疾驰在你熟悉的那些大街小巷,就像是卫星拍摄出的、街头的图像一样清晰。声音和个性化图像的结合非常引人入胜,让人感动(《纽约客》杂志称其“充满情感”)。尽管用Flash也可以制作出类似的特技,但只有HTML5可以将多媒体资源中的各种数据、图片和视频流畅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下一代互联网将会更加支持艺术表现。
普通网站也可以从HTML5中获益。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盛赞HTML5能够使网站创建更先进的图形和动画,以及更丰富多彩的排版。乔布斯十分厌恶Flash的工作模式,他甚至不允许iPad和iPhone等产品兼容Flash。文件共享网站Scribd.corn目前已使用了部分能够被网络浏览器识别的HTML5语言编写程序。Scribd网站应用HTML5语言做了不少改进。该网站的创始团队曾抱怨网站以前使用Flash显示文件时看起来效果不好,用户放到网站上的文件有可能不容易阅读或操作,而理论上不应该是这样的。文件看上去像是被框了起来,如同“放在盒子里的文件。”网站创始人之一贾里德一弗里德曼(Jared Friedman)如是说。
Scribd网站的设计人员曾花了六个月时间重建网站。他们不再使用Flash,这意味着要将上千万份文件转换成HTML5格式。最终,设计员们的编程“马拉松”终于完成了,
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盛赞
HTML5能够使网站创建更先进的图形
和动画,以及更丰富多彩的排版。乔布
斯不喜欢Flash的工作模式,也不会在
iPad和iPhone等产品中兼容Flash。
付出也收获了回报。更新完成后,网页看上去十分清新,因为这些文件都从条条框框中解放了出来。用户感觉不再像是透过镜片看东西。弗里德曼表示,用户在网站上逗留的时间多了两倍,“结果太棒了,我们都惊讶于最后网站呈现的效果。”
革新后的Scribd网站在苹果iPad平板电脑上浏览时视觉非常流畅和轻盈。点击文档底端的滑动条,就可以进行翻页。这或许正反映了未来HTML5的最大价值:在移动设备上运行互联网。
目前取得的成就中,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苹果公司。不只是推动了应用的革命,苹果公司也已经成为网络革命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也许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苹果公司目前只占有浏览器市场的一小部分份额。
苹果公司在2007年发布iPhone手机后,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移动设备上互联网应用的期望。那时,多数智能手机只能提供低于计算机标准的网络。然而,苹果公司选择了支持台式机Safari浏览器的系统,即开源浏览器引擎WebKit,负责将网页的代码翻译成屏幕上的显示内容。2008年,谷歌公司也采用了WebKit作为其Chrome浏览器的基础,同时应用于台式机和Android手机中。其他手机生产商,如诺基亚、Palm、三星以及黑莓手机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等在各自生产的手机中都采用了WebKit浏览器。WebKit目前 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引擎,并且由于WebKit能够支持HTML5,因此网络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利用WebKit,来创建在各种多功能设备中都运行良好的移动版网站。
新生活
HTML5无法在一夜之间拯救互联网,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尽管各浏览器开发商在大部分问题上都持有相同观点,但在选择视频规范问题上还依然争论不休。网络开发人员或许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将HTML5技术应用到最重要的地方,他们要首先确定足够的人群使用的互联网浏览器都可以识别HTML5,但这在一两年之内恐怕还不能实现。不过,越来越多的网站都将以Scribd网站的革新为榜样。不管是计算机、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会变得更加灵巧实用。人们可能很快就不再需要下载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仅仅互联网浏览器一个程序,就足以为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用户提供一个顺畅的、令人满意的体验。
这并不是说应用程序将逐渐受到冷落,最终退出市场。事实上,在新的互联网标准开发成熟之前,应用程序会是新一代用户界面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应用程序依然是商业谋利之道,可以为特定的平台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比网络浏览器还要快速和简便的联网方式,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一种方式,某种设备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容则是使顾客甘愿为之掏腰包的一种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线》(Wired)杂志曾在今年夏天放言:“互联网已死。”(该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8月份在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其文章经常引起行业的讨论与思考。)
HTML5的出现将恢复网络的运行秩序,推进网络向前发展。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服务的主要平台将依然是互联网,而次要平台是应用程序。对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来说,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网络开发者还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经常要为使用Adobe、微软或其他公司的工具支付使用费,以保证多媒体插件的顺利运行。这种使用费的支出就像是网络开发者在为互联网的混乱状态埋单。即便如此,他们也离不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近消费者的大好时机。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的盛行激发了一场创新的最大原因。贝西默风险投资基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台伙人大卫·科文(David Cowan)表示,HTML5将激发对互联网新创公司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如果你有两笔生意,其中一笔以网络为工具,另一笔则基于一个应用程序,则网络上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科文认为,“开发各种应用程序的小公司遍地都是,但它们永远都做不成亚马逊或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