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我们相邀去探访金丝岱风景区,想去邂逅一下那里的云海。
过庆元县百山祖之后,经过四个岔路口的右转弯,我们到了周昌的农场,正在插秧的民工还未收工。周昌在这一带开发了500多亩油茶、水稻、高山西瓜,还种了不少红豆杉、扶桑花,往田里放养鱼苗。由于这一片农场涉及金丝岱、后溪、西管岚三村,他给农场起名“金后西农场”(庆元方言,谐音“真好嬉”)。我们就在他农场的管理房里吃饭,住宿。
管理房对面群山之中,就是金丝岱村了。大家远远望去,发现村里民房大多没有房顶。原来,这个村子正在实施整村搬迁避险工程。村子处于一片倾斜的山坡半腰,层层梯田大多荒芜,村后隐约可见一片古树群,巨大的斜坡下是一道深谷。遗憾天气不好,这次我们没能拍到壮观云海。农场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白天,我们在农场和村里转悠,看周昌带着伙计下塘捉鱼,下田放鱼,晚上,围坐在管理房前的圆桌边,面对一片寂静的村庄、山峦和成片的油茶树,喝茶聊天。头顶上,时而月亮在云里穿行,时而露出一片繁星,四野山风伴着不息的蛙声,听着周昌讲他的传奇故事……
我不禁好奇,东部百山祖张村这一带,劳力稀少,交通和管理都不便,你老周为啥要在这里搞开发呢?周昌说,他就是金丝岱人,18岁出去闯荡,四年前回到庆元创业,他觉得在自己家乡做事环境熟悉,感觉踏实。他的农场有活干的时候,金丝岱的村民都会来打工。现在,他种了四年的油茶树已经长高了,田里也种了水稻,可村子却要搬了,故乡没了乡亲。村里还有三四户因各种原因没有拆房搬离,令人担心的是,暂留的农户住的房子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我们看到,有两家因为兄弟响应搬迁拆了自己的房,连共用的走廊、楼梯和墙壁都给拆了,剩下没搬的房间缺了墙直接裸露敞开,上二楼直接从木梯子爬进房间去。在“张村乡金丝岱村里湾32号”的大门上,过年贴的农信社对联“一路顺风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特别的醒目。主人跟我们说起搬迁的事,好客的笑容里,满是不舍与无奈。在东部高山地区,这樣的村子不大也不小了,金丝岱原有农户一百三十八户,随着人口外流变迁,在拆迁前只有二十几户常住人口了。只有村边那片古老的柳杉林,见证了村庄的兴盛与衰亡而依然如故,那里曾是周昌儿时的乐土。而今,它们所守护的一村百姓却已离开了它的怀抱。
一堵堵矗立在瓦砾堆里带窗户的土墙,这时变成了一道心碎的风景。当我们从村里出来的时候,山谷里时不时回响着“嘭、嘭、嘭”的拆房声,也回响在我这个外乡人的心坎上。有一个老板包下了全部民房旧木料,3000块钱一幢。拆下、运走木料后,他负责将一面面泥墙推倒。
金丝岱村将消失在一片尘土之中,却永存在金丝岱人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摄影:范敏姿
过庆元县百山祖之后,经过四个岔路口的右转弯,我们到了周昌的农场,正在插秧的民工还未收工。周昌在这一带开发了500多亩油茶、水稻、高山西瓜,还种了不少红豆杉、扶桑花,往田里放养鱼苗。由于这一片农场涉及金丝岱、后溪、西管岚三村,他给农场起名“金后西农场”(庆元方言,谐音“真好嬉”)。我们就在他农场的管理房里吃饭,住宿。
管理房对面群山之中,就是金丝岱村了。大家远远望去,发现村里民房大多没有房顶。原来,这个村子正在实施整村搬迁避险工程。村子处于一片倾斜的山坡半腰,层层梯田大多荒芜,村后隐约可见一片古树群,巨大的斜坡下是一道深谷。遗憾天气不好,这次我们没能拍到壮观云海。农场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白天,我们在农场和村里转悠,看周昌带着伙计下塘捉鱼,下田放鱼,晚上,围坐在管理房前的圆桌边,面对一片寂静的村庄、山峦和成片的油茶树,喝茶聊天。头顶上,时而月亮在云里穿行,时而露出一片繁星,四野山风伴着不息的蛙声,听着周昌讲他的传奇故事……
我不禁好奇,东部百山祖张村这一带,劳力稀少,交通和管理都不便,你老周为啥要在这里搞开发呢?周昌说,他就是金丝岱人,18岁出去闯荡,四年前回到庆元创业,他觉得在自己家乡做事环境熟悉,感觉踏实。他的农场有活干的时候,金丝岱的村民都会来打工。现在,他种了四年的油茶树已经长高了,田里也种了水稻,可村子却要搬了,故乡没了乡亲。村里还有三四户因各种原因没有拆房搬离,令人担心的是,暂留的农户住的房子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我们看到,有两家因为兄弟响应搬迁拆了自己的房,连共用的走廊、楼梯和墙壁都给拆了,剩下没搬的房间缺了墙直接裸露敞开,上二楼直接从木梯子爬进房间去。在“张村乡金丝岱村里湾32号”的大门上,过年贴的农信社对联“一路顺风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特别的醒目。主人跟我们说起搬迁的事,好客的笑容里,满是不舍与无奈。在东部高山地区,这樣的村子不大也不小了,金丝岱原有农户一百三十八户,随着人口外流变迁,在拆迁前只有二十几户常住人口了。只有村边那片古老的柳杉林,见证了村庄的兴盛与衰亡而依然如故,那里曾是周昌儿时的乐土。而今,它们所守护的一村百姓却已离开了它的怀抱。
一堵堵矗立在瓦砾堆里带窗户的土墙,这时变成了一道心碎的风景。当我们从村里出来的时候,山谷里时不时回响着“嘭、嘭、嘭”的拆房声,也回响在我这个外乡人的心坎上。有一个老板包下了全部民房旧木料,3000块钱一幢。拆下、运走木料后,他负责将一面面泥墙推倒。
金丝岱村将消失在一片尘土之中,却永存在金丝岱人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摄影:范敏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