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中的金丝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我们相邀去探访金丝岱风景区,想去邂逅一下那里的云海。
  过庆元县百山祖之后,经过四个岔路口的右转弯,我们到了周昌的农场,正在插秧的民工还未收工。周昌在这一带开发了500多亩油茶、水稻、高山西瓜,还种了不少红豆杉、扶桑花,往田里放养鱼苗。由于这一片农场涉及金丝岱、后溪、西管岚三村,他给农场起名“金后西农场”(庆元方言,谐音“真好嬉”)。我们就在他农场的管理房里吃饭,住宿。
  管理房对面群山之中,就是金丝岱村了。大家远远望去,发现村里民房大多没有房顶。原来,这个村子正在实施整村搬迁避险工程。村子处于一片倾斜的山坡半腰,层层梯田大多荒芜,村后隐约可见一片古树群,巨大的斜坡下是一道深谷。遗憾天气不好,这次我们没能拍到壮观云海。农场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白天,我们在农场和村里转悠,看周昌带着伙计下塘捉鱼,下田放鱼,晚上,围坐在管理房前的圆桌边,面对一片寂静的村庄、山峦和成片的油茶树,喝茶聊天。头顶上,时而月亮在云里穿行,时而露出一片繁星,四野山风伴着不息的蛙声,听着周昌讲他的传奇故事……
  我不禁好奇,东部百山祖张村这一带,劳力稀少,交通和管理都不便,你老周为啥要在这里搞开发呢?周昌说,他就是金丝岱人,18岁出去闯荡,四年前回到庆元创业,他觉得在自己家乡做事环境熟悉,感觉踏实。他的农场有活干的时候,金丝岱的村民都会来打工。现在,他种了四年的油茶树已经长高了,田里也种了水稻,可村子却要搬了,故乡没了乡亲。村里还有三四户因各种原因没有拆房搬离,令人担心的是,暂留的农户住的房子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我们看到,有两家因为兄弟响应搬迁拆了自己的房,连共用的走廊、楼梯和墙壁都给拆了,剩下没搬的房间缺了墙直接裸露敞开,上二楼直接从木梯子爬进房间去。在“张村乡金丝岱村里湾32号”的大门上,过年贴的农信社对联“一路顺风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特别的醒目。主人跟我们说起搬迁的事,好客的笑容里,满是不舍与无奈。在东部高山地区,这樣的村子不大也不小了,金丝岱原有农户一百三十八户,随着人口外流变迁,在拆迁前只有二十几户常住人口了。只有村边那片古老的柳杉林,见证了村庄的兴盛与衰亡而依然如故,那里曾是周昌儿时的乐土。而今,它们所守护的一村百姓却已离开了它的怀抱。
  一堵堵矗立在瓦砾堆里带窗户的土墙,这时变成了一道心碎的风景。当我们从村里出来的时候,山谷里时不时回响着“嘭、嘭、嘭”的拆房声,也回响在我这个外乡人的心坎上。有一个老板包下了全部民房旧木料,3000块钱一幢。拆下、运走木料后,他负责将一面面泥墙推倒。
  金丝岱村将消失在一片尘土之中,却永存在金丝岱人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摄影:范敏姿
其他文献
1987年的冬天,叫人刻骨铭心,那个冬天特别冷,至今我一回回在梦里仿佛还听得见刮过骨头的风声,飘过厄运的雪花。  那一年,我们家多灾多难。我年过半百在老家当乡党委副书记的父亲,在夜里忙着赶写第二天全乡要召开的党委会报告材料,当他把材料写了一半,准备热点饭吃时,由于门窗紧闭,房间里烧着的石煤炭炉子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让我父亲中毒晕倒在火炉旁,瞬间不省人事,他的左腿就弯曲在火炉上烧烤着……人们发
期刊
藤梨,学名猕猴桃。《诗经》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诗中的苌楚,即为猕猴桃。在古代,猕猴桃还有一个名字,叫羊桃。首命名者为唐代诗人岑参,这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一百多年前,猕猴桃被新西兰引种,因酷似该国国鸟奇异鸟,它又得到了一个好听的洋名字——奇异果。  我们家乡高山多,雾气重,溪涧两旁的土壤湿润,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因此,它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猕猴桃长在藤上,样子像梨,我们更喜欢称之为藤梨。
期刊
认识你 ,已不记得确切的日子,不过心里清楚,那是将近三十年前,“黑色七月”后的某一天黄昏。  当时的我,很苦闷。当我离开父亲所在的我的母校,托父亲的同行讲好话,默默地背起铺盖,提着盛满复习资料与日常用品的箱子,踏进百里之遥的你父亲所在的你的母校,我们,便成了一个班的同学。你,很文静。  复读的日子紧张而忙碌,两头能望见星星,中间直晃着太阳。每天,我在教室里独行侠似的早进晚出,在大家来之前或大家走之
期刊
外公有一条围巾,浅绿色,是母亲怀我的那一年,在南方老家给他一针一线编织的,至今已伴随他走过了十六个冬天。不管是在阴雨绵绵的南方,还是在雪花纷飞的北方,这条围巾温暖过他,也温暖过我……  小时候,父母在北方忙于做生意,将我放在南方小城的外婆家里带,隔三岔五,外公总领着我去小城的大街小巷溜达。  南方的冬天,阴冷而又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寒意,我紧攥着外公的大手,小脸冻得通红。外公弯腰蹲下身子,摘下自
期刊
在乡下同学家里吃了晚饭,上车时,热心的她又用塑料袋装了两只活鸡。  到达城里,已是晚上七点多,就草草地将两只公鸡放在后院。后院虽没完全封闭,但有一人高的围墙和铝合金门窗,公鸡不会飞走吧?  两只公鸡倒也安分,咯咯几声后,就挤挨着缩在一个角落。打小,母亲就告诉我,有人晚上看不清路,那是“夜鸡眉”。天一黑,家家户户的鸡就伸头缩颈各自回到自己主人的窝。野外再宽敞,大大小小的雞白天一起觅食玩得再欢,晚上都
期刊
每次离开这里,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总会想起她。  月爬上树梢,走过黑漆漆的山头,跟随狗吠最后的回叫声,时间静止在北方的乡村夜晚。星空宛如美妙绝伦的仙女衣裳,闪闪发亮,她的美让人赞叹、惊羡;与黄土地这个汉子的山,汉子的河流、汉子的村落相辉映,构成一幅天上人间和谐图。此时,天与地是如此的般配,亲密,不可分割。  一阵风袭来,空气中穿梭着黄土的气息。没错,这就是家乡的风,总异于别处。脚下的这片土地,历经沧
期刊
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是在中学时期,白色的信封,右上角贴着一张精致的邮票,票面上一只白海鸥正在蓝色的海面上起飞,摸上去薄薄的,字写得很工整,有一股淡淡的钢笔墨水的清香。  那一年,我15岁,读高一,给我写信的男孩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比我大两岁,也是同乡,只是不同村,相距也就二三里。当时,我们在镇上读书,虽有住宿,但每个星期一早上都得早早地步行到学校,肩上背着书包,手上拎着一个星期要吃的米及一大杯子的干
期刊
翡冷翠,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名。我的少女时代第一次从徐志摩的诗文里得知这个美不胜收、遥不可及的地方。  20年后的今天,我走进了这个在心底珍藏了许久的地名,去追寻这个诗歌之城。那个黄昏,到了翡冷翠时才突然发现,其实,除了徐志摩的诗带给我曾经遥远而朦胧的记忆之外,对于它,我幾乎一无所知。诗人徐志摩将它译作翡冷翠,现在称之为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当我
期刊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翠绿仿佛还笼罩在一片雾中,手机一阵“滴滴”的冒泡铃声把我吵醒。拿起手机一看,今天是母亲节,难怪这么热闹。正在洗漱时,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平时没事母亲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  母亲在电话里说,昨晚八点多钟,父亲在省城几年未见的表弟专程来看望他,她一激动,下床的动作过大,右大腿扭伤了,早上发现肿得厉害,让我和妻子赶快过去。妻子又赶忙给在医院工作的女婿打了电话。 
期刊
漫漫雨季过后,眩目的白光披着簇新的金丝,瀑布般倾注万物。  清晨,年已花甲的好婆(奶奶)端着粥碗出门,呼噜噜啜着,小脚轻盈如扁舟凌波。她伫立场边的竹林,把精气神拢在眼间,极目巡睃竹林,目光摩挲着棵棵翠竹。蓦然间,她眼里闪过一丝惊恐,手猛烈颤动,碗险些抖落。她瞥见似霜如雾的竹花,米黄色,吐着长长的花丝,一簇簇,一圈圈,密密匝匝,稻穗般压满枝头。顿时,惶惶然,眼里逸出绝世悲凉的气象。她似乎嗅到竹林蹿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