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建设为完成6~12岁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对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探究,研究归纳了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包括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引导认识公平的相对性、保护尊严及隐私等。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个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证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稱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證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称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个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证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稱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證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称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