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服茶叶煎剂治疗菌痢的管见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成都部队总医院首创100%茶叶煎剂口服,治疗细菌性痢疾,以后第四军医大学、重庆刘增臣医师先后报道,均认为疗效显著。而我们于1959年4~10月间应用25~50%绿茶煎剂10~20毫升口服治疗杆菌痢疾(均有典型急、慢性痢疾症状,且30.5%培养出痢疾杆菌),约700余例。有完整病史可查的有168例,总的双程累计治愈率仅及40.6%。其中对急性典型菌痢双程治愈率为42.7%,较他文报告为低,同时服茶叶煎剂约有半数以上于服用数次后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主要表现是:头昏、心窝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失眠,还有少数患者舌边缘出现炎症或溃疡改变,而未服茶叶者极少发生。我们考虑这可能与浓茶对局部的刺激有关,由于这些副作用,病员多不愿服用。

其他文献
作者鉴于肝脏的大小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而临床触诊及叩诊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肝脏的大小,根据对尸体的肝脏标本及肝内血管造影的观察,应用数学方法设计出一项测量肝脏面积的公式。用此公式测量了318名健康人的肝脏面积,其中169名利用透视方法测量,另169名利用摄片方法测量,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方法处理求出正常人与身高、体重相关的平均面积,此做为正常标准。方法尚较简单易行,但仅能测量肝脏右叶的投影面积
期刊
研究红细胞的破坏情况,对了解贫血机制可以有一定的帮助,粪内尿胆素原类色元(以下简称尿胆元)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破坏,其排出量可间接反映血红蛋白破坏的程度。其测定方法和设备比较简单,因此可为一般临诊化验室所采用。我院自1957年以来,先后对其测定方法、影响因素、成人正常值以及某些血液病患者的排出量进行了研究,现将其初步结果扼要报告如下。
期刊
一、本文在同时取材、并行染色的条件下,对22例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4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与血涂片进行了组织化学的观察。用甲绿-口派口朗咛染色、DDD反应、PAS反中华内科杂志应、改进的Gomori氏等硫化钴沉淀反应、Sato氏联苯胺反应等方法,分别显示了骨髓与血细胞的核糖核酸、蛋白质结合硫氢基、糖元、硷性磷酸酶及过氧化酶的改变,并以Wright氏染色做了一般形态学的观察。二、组织化学所见:①核
期刊
本文分析报道气功对22例风湿性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血含氧量影响之初步研究成果。初步证明,气功能降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愈高,降低愈显著。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包括气功在内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取得了明确临床疗效,亦助证这一点。气功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较气功前明显增高之事实,反映与证实了气功对脑之代谢有显著影响。
期刊
阐述检验诊断的临床意义,是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以往国内医学书刊中,仅有零星介绍,系统的论述却属罕见。本书的出版,是值得欢迎的。
期刊
到目前为止,由各家所提出的高血压病分期的方案为数不少,其中以苏联学者Мясников氏的分期在我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959年全国心脏血管疾病学术报告会提出了高血压病分期方案。最近吴洁医师又提出了另一种分期的意见。这些不同的分期法代表着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经过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愿就此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期刊
我们自1954年开始作胃镜检查,1958年一次总结,共有病例339例(本刊第3期181页)。1958年10月至1960年4月又有病例205例,将13例结果不满意者除外,尚有192例可供分析。此192例中有103例作过胃粘膜活体检查。其中3例取材过小,100例材料完整。兹分析其结果如下。
期刊
患者男性,35岁,干部。自1956年10月起因屡次发热、咯血住入本院五次,终于1959年8月24日因大咯血死亡。患者自1954年开始有视力减退,曾在他院住院两次,当时诊断为“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因反复发作,转来本院眼科,曾用各种抗菌素、碘剂、皮质素、钙离子透入等治疗,但时好时犯。自1955年1月起患者曾二次发现左下肢红肿、疼痛并出现红色索条。1955年1月至1956年1月曾三次出现两下肢红色斑
期刊
本文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之88例的临床资料,男女比率为6∶1。发病年龄以3d-50岁为最多,共53例(60.0%)。自起病至入院时间在三个月以内者为59例(67%),在6个月以内者71例(80.7%)。患者之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肿块(92%),上腹疼痛(84%),消瘦(70.4%)及食欲减退(56.8%)。根据临床现象,确诊率可达93.1%。文中对目前延误诊断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早期
期刊
一年来对121例接受皮下留针满一疗程(留针六次,约需三个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显著进步者16例(13.2%)及进步者57例(47.1%),共计73例(60.3%),无改变者48例(39.7%)。经分析,疗效与年龄、患病年限、发作季节、过敏原因及留针次数无大关系。此法简易安全,可在城乡推广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