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几个要点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生物学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姿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它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课题:即实验内容。
  (2)实验原理:即理论依据。
  (3)假设: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但未经证实的结论。
  (4)预期:即在检测—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5)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性、等量性、单一变量等的原则。
  (6)观察和收集数据:即定时、定期观察实验过程发生发现象或采集数据并如实记录。
  (7)分析与推论:对记录来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的可以处理成图表等形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作出否定的结论,如果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则作出肯定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六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对照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4类:
  ①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容性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加入试剂而已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的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②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例如:设计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的实验:
  将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体长均为15mm),随机分为3组(每组5条),在相同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加任何药物。在实验的10d~12d中,按时用标尺测量并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情况。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B组为条件对照,C组为空白对照。通过条件对照、空白对照的设置,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相互对照: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验证的实验,两组实验之间就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④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便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等量性原则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为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干扰,常常需要相对于实验组设置对照组,以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结果不是因为无关变量的影响。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只能有一个自变量,因此两个组的无关变量就必须“等量”了,故称等量对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4.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即在实验的诸多因素中,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判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有唯一的变量不同而引起的。
  如,在探究不同的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是,PH值是实验变量,它可以改变,但其他因素如温度则在各组中必须保持恒定,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5.可重复性原则
  指的是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科学性。
  6.简约性和可行性原则
  是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和把握的,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这些思想;今后还要继续认真钻研教材中探究性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完成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类型;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实验类型:探究、验证、分析改错。
  2.分析变量,设置对照。
  3.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实验材料和试剂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通常:第一步:建立对照实验;第二步:进行对照实验;第三步:正确方法观察、测量、记录实验现象。直接用肉眼观察类的、需借助显微镜类的(此类要注意观察前先制作临时专片)、需进一步用试剂检验类的等。在第一、二步中一定要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有的实验需要做准备工作的应在第一步前,当然也有在中间的,这要根据具体实验而定。
  4.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总之,实验设计题型应对策略不外乎以下六点: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精心地策划实验方法。(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3、合理地设计操作过程。4、严格地设置对照实验。5、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6、简明地组织语言文字。
  以上这些设计要点都是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和把握的,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这些思想,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效果甚佳.
其他文献
庆阳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发展史和佛教东渐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前不久召开的"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为实现目标而筑起的阶梯。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滥用提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答”的语文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呆板单调,即浪费了语言训练的时间,又束缚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时间是一个常数。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读书、思考、评议的机会,教师的提问应力求少而精。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目标出发,找准切入
随着急诊转运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新生儿转运应运而生。新生儿急救转运就是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作进一步的监护、诊断和治疗,它不是简单的运送过程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小学教学体制的日渐完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情境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情境整合教学的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实用价值,对相关的教育人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学 数学学习 情境整合189224.  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做”的兴趣  现代数学论认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亳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
报纸
本设计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情形分析,二是教学目标分析,三是教学要点分析,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如下:  一、教学情形分析  《点阵中的规律》一课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学生已有一些初步感受和经历。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点阵的研究,生动具体认识相同数(平方数)之积、连续数之积的特点,试着解决一简单问题。  二
【摘要】在当前社会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小学的教育发展也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如何打造高质量和谐优化的班集体是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因素,面临选择就必须要坚定发展的信念,只有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在班级发展与学习语言的乐趣,班级才会成为孩子的寻梦园,同时也会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自我学习的信念,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优化,增强孩子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
【摘 要】现在当小学生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在小学生涯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最难学的呢,现在家长都注重的是如何才能让孩子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那么朗读教学就被师生和家长提到日程上来了。  引言  刚上学的小学生第一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学习中国丰富的的语言,当然做为让孩子们更好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当属语文课了,通过师生的朗读可以加快对语言的理解,朗读是学习语言的最主要的一
【摘要】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欣赏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