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名为“浮世·游观”的庞茂琨个展中,往日白净单调的中国美术馆展厅的墙壁被涂上别样的色彩,呼应着庞茂琨最新创作的油画作品中那些强烈的主观色彩空间,也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于庞茂琨绘画注重形体塑造、而弱化色彩对比的一贯印象。除了油画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与“浮世·游观”相关的手稿、照片等多种媒材的绘画作品。 “浮世·游观”强调了艺术家在这一阶段切入现实的崭新视角—不同于之前戏剧化的舞台感,而是直接进入日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名为“浮世·游观”的庞茂琨个展中,往日白净单调的中国美术馆展厅的墙壁被涂上别样的色彩,呼应着庞茂琨最新创作的油画作品中那些强烈的主观色彩空间,也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于庞茂琨绘画注重形体塑造、而弱化色彩对比的一贯印象。除了油画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与“浮世·游观”相关的手稿、照片等多种媒材的绘画作品。
“浮世·游观”强调了艺术家在这一阶段切入现实的崭新视角—不同于之前戏剧化的舞台感,而是直接进入日常场景本身,在今天读图时代下,呈现出艺术家对于日常图像的解构与主观化的图像重建。在艺术家营造充满主观意味的色彩空间中,观者与艺术家共同“游”进某一时空场景,并感触到了日常生活中不曾体验到的戏剧性的荒诞感。通过展览作品,庞茂琨向观者传递了一种游于浮世的、旁观者的表情—在看似平静的绘画图像之下,是不可遏制的古怪声音正环绕在欢乐的表情侧旁,并在日常中制造出种种悬停的陌生影像。(木木)
其他文献
7月6日,全艺社推出了“耐人寻味—戴永宁绘画作品展”,现场展出了艺术家最近两年最新创作的22幅油画作品,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在北京举办个展。戴永宁是澳门迅速成长的青年艺术家,曾任室内设计师,同时还在澳门报刊任特约专栏作家,经历过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读过中葡学校,中葡文化的碰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明显的体现。他的作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间、人物、物品,作品色彩柔和、舒适,而作品中时常出现零星的葡文,是他
7月27日,公民记忆—黑明个展在大石馆展出,此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属于大部分公民的集体记忆,时间跨度从1949年至2009年之长。此次的展览,艺术家用固定的空间来印证时间的流逝,时间的痕迹显现在人们老去的容颜和身体,见证了环境的变迁。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天安门广场是着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而在天安门前留影,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有独特的记忆。特别是在经历“文革”之后,在天安门前留影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在
7月20日,“尹秀珍:无处着陆”个展在佩斯北京展出,这是继2010年个展“第二张皮”之后在佩斯北京的又一大型展览。对旧物的拼贴、重组是艺术家惯用的手法传达了对于现代社会全球化与同化问题的探索,她利用回收的材料形成一种雕塑性的记忆文献,在高度城市化、现代化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激素变化中,试图将那些通常会被忽略的事物个性化,以暗示生命的个性体。艺术家解释说:在高度变化的中国,“记忆”似乎比任何事物都消失得
这是一个充满着浓浓生活气息而又颇有些怀旧意味的展览,这就是艺术家董媛“万物生:姥姥家与博斯的乐园”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在董媛的作品里没有任何故弄玄虚,老老实实画的都是生活周遭的原相,就像是一本亲切的生活笔记。董媛用了三年的时间,大大小的画了855张油画。呈现在她笔下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姥姥家”:昏暗而温馨的灶台旁供奉着福禄寿三仙,卧室和客厅塞满了家具与电器,年画和年夜饭则散发出浓浓的民俗味
“影—李玉端作品展” 是艺·凯旋艺术空间与艺术家李玉端合作后为李玉端举办的第一次个展。此次个展“影”集结了李玉端上世纪80、90年代的绘画作品,与其雕塑作品“梦”“小床”等系列经典之作,两个时代的作品形成有趣的呼应,也部分体现了艺术家这些年创作的风格及心情的变化。 从展览看来,李玉端上世纪末的绘画作品大多风格沉郁,人物造型抽象,较多运用超现实元素。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有各种各样的围墙、铁门,还有那种
7月20日,我是郭凤仪—郭凤仪个展在长征空间开幕,这个主题是由早年卢杰策划的“长征计划”发展而来,与早年举办的“谁是郭凤仪”和“郭凤仪”两个展览形成一个宏大的叙事方式,阐释了艺术家一生的创作的脉络。艺术家作品中的主题大都是关于被忽视的民间传统,包括针灸穴位图、传说预言、三皇五帝、河图洛书、占卜、古老的宇宙观等,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鬼画符。早年郭凤仪只是为了减轻病魔的痛苦而开始练习气功,之后伴随着生命的
这是一个被称之为“女性艺术大展”的展览,却出乎意料的是由三位男性艺术家参与。他们就是Ketchup小组的李震,刘斌,熊时涛。 三个男人做的女性艺术大展,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肯定是清新、感性,柔美如花的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展览中的6件作品没有抹去他们的男性身份。三个大男人为作品亲身上镜,在《看我就有莫名的冲动》中,他们将自己画妆为金发女性,但还保留着胸毛等男性特征。脸上还有女性艺术家常在作品中呈现
初读赵明飞的作品会让人感觉有点简单,甚至有点稚嫩,但细细品读却会被他画面中的人物吸引。“空白剧场—赵明飞的非典型青春绘画”这是一个有关孤独青春的展览。赵明飞一个出生在乡村的80艺术家,带着对于艺术的梦想一路坎坷,但愈挫愈勇。走入都市,他渐渐发现,他离开了一个经济贫瘠的乡村,却来到了一个更加贫瘠的都市(精神贫瘠)。在他的作品里,我们不难近距离的感受到现代人对事物的戏虐诙谐,以及他那遮不住的青春快乐和
自2011年个展“取悦谁”,到2013年的“花火花火”,金浩钒的作品经过两年的沉淀已经从当年的不羁与洒脱,变得更为缓和。画面少了些冲突激烈、冲击视觉的色彩搭配,多了些小幽默与大从容。艺术家说,最初的激烈色彩与现在的平静缓和都是自我状态的表达,两年沉淀,让他可以走出对画面效果与层次冲突的迷恋,而是用一种更为自信的状态,通过表达自我,回避在“取悦谁”中泄露的属于青春的急切躁动。 在新作中,花火、钻石
平面图像的挪用观念始于波普艺术,南溪之不同,在于观念性和绘画性兼顾,他始终不放弃对笔墨气韵的深度迷恋。 这似乎是挪用观念的后移,但在这里,后移即创造。波普艺术的创造性就在杜尚挪用观念向画面的后移之中。 对笔墨气韵的深度迷恋使南溪与一切波普艺术拉开了距离。 关于当代性 南溪水墨艺术于2006年以后迈入了当代。 当代艺术无法界定,我只能就南溪说南溪,从他转变前后的差异中谈他的当代性或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