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的病因是它们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
美国华尔街最近的金融危机传递出一个信息:美国公司病了!我们过去一直在学习西方,现在该是提高警惕的时候了。但是,今天我要讲的是中国企业病了!第一个病的就是三鹿集团,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影响非常恶劣。所以,我们探讨下中国企业病在哪里?给它们开出什么药方?
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
三鹿的“毒奶粉事件”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做企业会这么黑心?我记得法国著名学者托克威尔说过:如果只专注于创造物质财富,只把物质财富作为最根本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失去创造物质的能力,并且不止如此,你们还会失去发展财富的能力。他在170年前说的这句话放在有些中国企业身上非常适合。中国企业病了,病在黑心,病在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
第二个例子是中国最大的缝纫机制造企业飞跃集团,这家企业现在已经破产,它出了什么问题?这家企业的老板邱继宝反思说,他太相信规模经济了,盲目兴建工业园区、购买先进装备、国际化。
飞跃先后建了五个工业园区,引进一条一条生产线,若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这么盲目的扩张到底为了什么?我发现很多企业有名了以后,地方政府一捧,媒体一捧,他就要支起这个架子,甚至虚报自己的收入。
所以说,名声和规模害苦了不少中国企业,它们一不小心把企业做大了,盲目模仿大企业的活法,忘记了起家时深入客户和一线的那种艰苦的现场力量。
第三个案例是万科董事长王石,汶川地震的时候,他说,“万科捐200万就够了,普通员工每次捐款不要超过10元,企业捐款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我想,王石可能不太熟悉今天的商业生态,也就是互联网生态。
再有是他不太理解一个企业家的担当,现代企业的价值构造有6个层次:最底层为生存意识,第二层是关系依赖,第三层是自尊发展,第四个层次是变革、提升,第五层次是和谐的意识,第六层次是合伙意识,最高层次是服务意识。
三鹿集团只处在第一个层次的生存意识上,而邱继宝恰恰是忘掉了生存意识,王石则是忘掉了和谐的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不是说掌握越高层次越好,而是要全面掌握这七个层次。
找回企业的本真
说了这几个案例,我提出我的一个诊断:中国企业的头号问题是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我们看看世界一流企业的本真,比如丰田汽车和京瓷的现场管理,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制造企业却过得很好。
今年6月底,我跟20多位企业界高管去日本学习丰田生产方式,当时共有五个班,其中三个班是来自韩国三星的,一个班是中国的。据说三星在这里培训了两万多名高管。我们同去的一位浙江老总问老师丰田工人的收入是多少,老师回答五六百万日元。他又问管理者的收入是多少,老师回答他是工人的两倍。他最后问CEO的收入是多少,老师说是工人的三倍。
CEO和普通工人收入为何相差无几呢?在中国这至少是几十倍。日本老师简单地说了句,那是你们从美国学的管理方式。我回来一查,美国上市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平均收入差距是400倍。
事实上,丰田以前也出现过要倒闭的危险,但今天为什么还依然这么出色呢?我回国仔细研究丰田生产方式后发现,过去我们学习美国时学习偏了,完全是盲目的学工具,但思维没有根本变化。后来我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50个心智结构。
心智可以分四个层次:管理的若干公里是企业的基础,我归纳成10个心智;第二个层次是流程与自动化,我给总结为20个心智;第三层次意识塑造的15个心智;第四层次为持续改进,5个心智。
答案永远在现场,这是稻盛和夫的话,我把他用在丰田生产方式上。丰田生产方式有一个前提—员工是最重要的财富。我们现在都说企业软实力,要发现正确的创新者,正确的创新者在哪里?我想应该是现场员工、掌握现场能力的人。
什么是现场能力?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上瞬间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现场的瞬间反映和一手信息,赋予一线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力。
中国管理应转向现场
转型实战案例有很多,像史玉柱、惠普等等,这些人和公司都能够抓住现场力量。我对此做了一个总结:管理创新的框架,首先是在现场能力的基础上建构有活力的组织和那些若干的层面;其次才是战略上的创新,战略上的创新也不是像学者说的那么复杂;再有是运营上的创新,以及产品技术上整体体现的创新。
要实现这种管理转型,面临六个问题:第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上,这正是现代企业最缺乏的;第二,群众是愚蠢的不能使知之;第三,资源配置与一线员工无关;第四,决策者的偏见和保守常常使决策无法最优;第五,执行者的心智和能力比权力折旧更快;第六,太多“应该”和“正确”限制了创造性。
如何应对上述6个问题,我们实际上要面临6个挑战:第一,高管是否具有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否敢于鼓励员工向上质疑权威;第三,让每个创意都能被听到和恰当的评估;第四,现在的做法是最差的做法;第五,成见是最难战胜的敌人;第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和参与。
总结来说,中国管理错了!我们应该从美式的数字处理的精英管理,向现场能力基础的草根管理转变!因为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员工,我们掌握现场能力的高管,他们才是企业创新的动力。
* 本文是王育琨在“2008年中国CEO年会”上的演讲,由陈振烨整理。王育琨是国内知名管理专家、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所所长、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附文:
中国企业需要跨越10道坎
一道坎:从“成心”做生意到“诚信”做企业
二道坎:从做广告到求索客户心智
三道坎:从追潮流新理念到一心做好产品
四道坎:从营销模式到敏捷供应链
五道坎:从实业积累到资本整合资源
六道坎:从痴迷体系到深潜掘金
七道坎:从层级行政权威到现场专业权威
八道坎:从成功经验到放下归零
九道坎:从家族人治到现代治理结构
十道坎:从带着恐惧到带着爱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