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古代寓言经历了从先秦时期哲理性寓言、两汉时期劝诫式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过渡性寓言、唐宋时期讽刺性寓言到元明清时期的诙谐性寓言,寓意深刻、情节丰富。大家对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普遍想到的是它的道德寓意与智慧,对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并不清晰。其实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除了大家掌握的暗含寓意之外,还有着言语精练的语言之美、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美以及寓意丰富的智慧之美。这独有的艺术特征与我国的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及审美情感方面,对于两者来说相辅相成、意义深远。
【关键词】 古代寓言故事;我国;幼儿审美教育;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77-02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古代寓言故事由于其本身的以寓喻示特征给我国的古代文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古代寓言故事与幼儿教育,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古代寓言故事中通过故事情节隐含的寓意来进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或者是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等。但其实古代寓言故事蕴含在寓意当中独特艺术特征,与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能够带来别具一格的教育意义。
一、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发展历程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的哲理性寓言。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产生的高发期,大量的寓言故事在先秦时期蓬勃发展,这与当时的政治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先秦时期,寓言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题材,它只是附设于散文身上,以寓示之。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在游说君主,阐明自己的思想主张时,喜欢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借故事隐喻引人深思,寓言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二)两汉时期的劝诫式寓言。两汉时期相比于先秦时期,文化上没有了百花齐放的思想容量。由于秦朝“焚书坑儒”以及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影响,两汉时期的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在政治时代产生的寓言故事也多是劝诫性质的寓言。两汉时期的劝诫性寓言缺乏民间习俗的生活性和普遍性。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性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的动荡不安,就像先秦时期一般,按理说在思想文化方面应该繁荣发展、茁壮成长。但在这一时期的寓言故事的数量和质量远不如两汉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直抒胸臆的诗歌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适合人们用以发表看法。印度传来的佛经寓言,虽然带有一丝宗教的成分,但也对我国古代寓言得以独立产生重要作用。
(四)唐宋时期的讽刺性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经寓言的传入为唐宋寓言的复兴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在唐代,寓言发展历史最大的收获是产生了诗体寓言,这与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体寓言是截然不同的。代表作品比如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等。到了宋朝,与唐朝寓言故事的创作极为相似。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艾子杂说》等等,里面收集了39篇寓言故事。在唐宋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兴起,所以寓言故事多是借助故事情节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状,反映人民的不满。
(五)元明清时期的诙谐性寓言。元明清时期的寓言可以说甚至比先秦时期还要繁荣,因为先秦时期只是寓言故事的起源,到了元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得以高度发展,政治上的冲突以及人民的矛盾得以激化,空前绝后的文学热潮应运而生。[1]57-59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给寓言故事带来崭新的发展源泉。在寓言的创作手法上,吸取了前面朝代以及西方寓言的优秀因素得以继续发展创作,比如夸张、双关等创作手法的大量运用,让元明清时期的寓言故事充满诙谐幽默感。
二、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艺术特征研究
(一)言语精练的语言之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与诗歌、小说或者是散文等其他文体形式相比,其最鲜明的特征言语精炼却寓意深刻。寥寥数语就能够把故事情节展现的跌宕起伏,层次鲜明。比如在寓言故事当中,多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及双关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寓言故事当中的作用就是以简代繁,没有冗长的故事背景。也没有过多繁杂的结构程序。短短几句,就把故事发生的起因、过程及结果交代清楚,用作简练的语言表达做富含深意的寓意,引人深思的独特语言之美。
(二)印象深刻的形象之美。在读完一篇寓言故事,映入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其中的形象。寓言中所创造的形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言中的形象不在于塑造人物性格,而是在于传神,刻画在每一个读者心里。就像散文体的形散而神不散一样。但寓言中的形象跟寓意是形意交融的。比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中的一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老虎对应着昭奚恤和荆宣王。北方之国畏惧昭奚恤,其实不然,反而是昭奚恤借着荆宣王的权势耀武扬威,荆宣王却全然不知。就像寓言故事里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横行霸道,老虎却被蒙蔽其中一般。[2]97-99作者在寓言故事中所创造的形象其实都是对社会人物形象的反映,从寓言故事中传递出的形象和寓意也达到了高度和諧的统一,令人们对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三)寓意丰富的智慧之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之美是寓意的功劳。寓言故事借助鲜明的形象刻画、生动的故事情节,寥寥数笔就把富含深意的寓意呈现在读者眼前。所有包含在寓言故事情节里传递出的寓意都是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及亡羊补牢等等,各种寓言故事已经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成语或是歇后语。智慧的传授不是通过死板的讲授,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人们在欣赏其中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情绪有所起伏,然后在饱含寓意的享受当中体会到智慧愉悦的美感。
三、古代寓言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一)提升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中具有言语精炼的语言美和印象深刻的形象美。在言语精炼的语言美方面,通过简短的语言刻画给幼儿带来生动鲜明的故事形象,这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给幼儿带来初步的审美感知。随着故事情节沿着脉络的发展过程,故事情节的主线逐渐清晰,在故事情节的变幻莫测之中给幼儿带来对于故事情节阶段性的审美感知。在印象深刻的形象美方面,寓言故事中最令人难忘的便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刻画出最生动的形象。对于寓言故事中形象的刻画不是为了塑造人物的性格,而是在于借助人物形象刻画传递出作者想要的寓意给世人,引人深思。这是从另一个方面,提升幼儿对于寓言故事中的形象的审美感知。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由于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在幼儿审美教育方面可以说对于两者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融合与挑战。但也恰恰是一次创新,给予幼儿的审美感知一次崭新的审美体验。 (二)丰富愉悦幼儿的审美想象。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独特艺术特征之中,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美。幼儿园寓言文学对于幼儿审美想象的培养有着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刻画了非常饱满的形象。幼儿正处在审美想象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寓言故事中故事形象的讲授,可以刺激幼儿的审美感官,从而丰富和愉悦幼儿的审美想象。幼儿审美想象在接触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时,首先是故事中形象的想象。在前一阶段的审美感知中,通过对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语言之美的讲授,幼儿已经对寓言故事中的艺术特征有了初步的审美感知体验。在这一阶段,通过精练的语言对故事形象的描写,让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得更加饱满而又深刻,让故事中的形象好似降临到幼儿面前。这样的审美想象,既是有意想象,又是创造想象。除了寓言故事中对于人物的审美想象,还有寓言故事中的情节也为幼儿的审美想象培养做了铺垫。
(三)升华饱满幼儿的审美情感。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在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意义方面,主要是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其独特的智慧之美价值进行阐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寓意丰富的智慧之美,寓言故事中通过故事情节传递出的隐含寓意,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想要借助情节和形象所传递出来的寓意当中,既有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也有封建社会人民矛盾现状的等等。若只是直接教授到幼儿,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也是与幼儿的审美特征不相符的。因此可以把古代寓言故事与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将寓言故事中暗含寓意的道德智慧之美与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相融合。在寓言故事情节中所要给读者传递出的寓意中,教师或者家长通过部分讲授或其他方式,让幼儿通过对寓言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理解,既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给世人的寓意,也能在寓意当中感受到审美情感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发展过程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先秦时期到晚清时期的历史蜕变,还形成了大家张口就来的成语,这些成语格言精警凝练,含义深远,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地使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古汉语中的精华。[3]40-41在寓言故事的道德寓意之外,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并不被人熟知。它所独有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智慧美对于幼儿审美感知、想象及情感的培养意义不容忽视,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干天全.中国古代寓言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7-59.
[2]郭丹.中國古代寓言的艺术审美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97-99.
[3]赵志成.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及其发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40-41.
[4]韩雄飞,侯颖.论寓言文学的发展及审美教育价值[J].社会科学论坛,2015,(2):232-234.
[5]武新婷.幼儿园寓言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6:15-18.
[6]郑婉秋.中国古代寓言的道德寓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4:18-19.
作者简介:
吕延帅,山东济南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古代寓言故事;我国;幼儿审美教育;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77-02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古代寓言故事由于其本身的以寓喻示特征给我国的古代文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古代寓言故事与幼儿教育,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古代寓言故事中通过故事情节隐含的寓意来进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或者是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等。但其实古代寓言故事蕴含在寓意当中独特艺术特征,与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能够带来别具一格的教育意义。
一、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发展历程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的哲理性寓言。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产生的高发期,大量的寓言故事在先秦时期蓬勃发展,这与当时的政治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先秦时期,寓言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题材,它只是附设于散文身上,以寓示之。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在游说君主,阐明自己的思想主张时,喜欢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借故事隐喻引人深思,寓言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二)两汉时期的劝诫式寓言。两汉时期相比于先秦时期,文化上没有了百花齐放的思想容量。由于秦朝“焚书坑儒”以及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影响,两汉时期的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在政治时代产生的寓言故事也多是劝诫性质的寓言。两汉时期的劝诫性寓言缺乏民间习俗的生活性和普遍性。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性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的动荡不安,就像先秦时期一般,按理说在思想文化方面应该繁荣发展、茁壮成长。但在这一时期的寓言故事的数量和质量远不如两汉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直抒胸臆的诗歌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适合人们用以发表看法。印度传来的佛经寓言,虽然带有一丝宗教的成分,但也对我国古代寓言得以独立产生重要作用。
(四)唐宋时期的讽刺性寓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经寓言的传入为唐宋寓言的复兴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在唐代,寓言发展历史最大的收获是产生了诗体寓言,这与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体寓言是截然不同的。代表作品比如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等。到了宋朝,与唐朝寓言故事的创作极为相似。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艾子杂说》等等,里面收集了39篇寓言故事。在唐宋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兴起,所以寓言故事多是借助故事情节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状,反映人民的不满。
(五)元明清时期的诙谐性寓言。元明清时期的寓言可以说甚至比先秦时期还要繁荣,因为先秦时期只是寓言故事的起源,到了元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得以高度发展,政治上的冲突以及人民的矛盾得以激化,空前绝后的文学热潮应运而生。[1]57-59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给寓言故事带来崭新的发展源泉。在寓言的创作手法上,吸取了前面朝代以及西方寓言的优秀因素得以继续发展创作,比如夸张、双关等创作手法的大量运用,让元明清时期的寓言故事充满诙谐幽默感。
二、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艺术特征研究
(一)言语精练的语言之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与诗歌、小说或者是散文等其他文体形式相比,其最鲜明的特征言语精炼却寓意深刻。寥寥数语就能够把故事情节展现的跌宕起伏,层次鲜明。比如在寓言故事当中,多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及双关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寓言故事当中的作用就是以简代繁,没有冗长的故事背景。也没有过多繁杂的结构程序。短短几句,就把故事发生的起因、过程及结果交代清楚,用作简练的语言表达做富含深意的寓意,引人深思的独特语言之美。
(二)印象深刻的形象之美。在读完一篇寓言故事,映入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其中的形象。寓言中所创造的形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言中的形象不在于塑造人物性格,而是在于传神,刻画在每一个读者心里。就像散文体的形散而神不散一样。但寓言中的形象跟寓意是形意交融的。比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中的一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老虎对应着昭奚恤和荆宣王。北方之国畏惧昭奚恤,其实不然,反而是昭奚恤借着荆宣王的权势耀武扬威,荆宣王却全然不知。就像寓言故事里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横行霸道,老虎却被蒙蔽其中一般。[2]97-99作者在寓言故事中所创造的形象其实都是对社会人物形象的反映,从寓言故事中传递出的形象和寓意也达到了高度和諧的统一,令人们对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三)寓意丰富的智慧之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之美是寓意的功劳。寓言故事借助鲜明的形象刻画、生动的故事情节,寥寥数笔就把富含深意的寓意呈现在读者眼前。所有包含在寓言故事情节里传递出的寓意都是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及亡羊补牢等等,各种寓言故事已经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成语或是歇后语。智慧的传授不是通过死板的讲授,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人们在欣赏其中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情绪有所起伏,然后在饱含寓意的享受当中体会到智慧愉悦的美感。
三、古代寓言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一)提升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中具有言语精炼的语言美和印象深刻的形象美。在言语精炼的语言美方面,通过简短的语言刻画给幼儿带来生动鲜明的故事形象,这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给幼儿带来初步的审美感知。随着故事情节沿着脉络的发展过程,故事情节的主线逐渐清晰,在故事情节的变幻莫测之中给幼儿带来对于故事情节阶段性的审美感知。在印象深刻的形象美方面,寓言故事中最令人难忘的便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刻画出最生动的形象。对于寓言故事中形象的刻画不是为了塑造人物的性格,而是在于借助人物形象刻画传递出作者想要的寓意给世人,引人深思。这是从另一个方面,提升幼儿对于寓言故事中的形象的审美感知。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由于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在幼儿审美教育方面可以说对于两者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融合与挑战。但也恰恰是一次创新,给予幼儿的审美感知一次崭新的审美体验。 (二)丰富愉悦幼儿的审美想象。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独特艺术特征之中,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美。幼儿园寓言文学对于幼儿审美想象的培养有着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刻画了非常饱满的形象。幼儿正处在审美想象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寓言故事中故事形象的讲授,可以刺激幼儿的审美感官,从而丰富和愉悦幼儿的审美想象。幼儿审美想象在接触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时,首先是故事中形象的想象。在前一阶段的审美感知中,通过对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语言之美的讲授,幼儿已经对寓言故事中的艺术特征有了初步的审美感知体验。在这一阶段,通过精练的语言对故事形象的描写,让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得更加饱满而又深刻,让故事中的形象好似降临到幼儿面前。这样的审美想象,既是有意想象,又是创造想象。除了寓言故事中对于人物的审美想象,还有寓言故事中的情节也为幼儿的审美想象培养做了铺垫。
(三)升华饱满幼儿的审美情感。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在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意义方面,主要是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其独特的智慧之美价值进行阐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寓意丰富的智慧之美,寓言故事中通过故事情节传递出的隐含寓意,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在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想要借助情节和形象所传递出来的寓意当中,既有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也有封建社会人民矛盾现状的等等。若只是直接教授到幼儿,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也是与幼儿的审美特征不相符的。因此可以把古代寓言故事与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将寓言故事中暗含寓意的道德智慧之美与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相融合。在寓言故事情节中所要给读者传递出的寓意中,教师或者家长通过部分讲授或其他方式,让幼儿通过对寓言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理解,既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给世人的寓意,也能在寓意当中感受到审美情感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发展过程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先秦时期到晚清时期的历史蜕变,还形成了大家张口就来的成语,这些成语格言精警凝练,含义深远,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地使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古汉语中的精华。[3]40-41在寓言故事的道德寓意之外,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并不被人熟知。它所独有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智慧美对于幼儿审美感知、想象及情感的培养意义不容忽视,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干天全.中国古代寓言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7-59.
[2]郭丹.中國古代寓言的艺术审美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97-99.
[3]赵志成.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及其发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40-41.
[4]韩雄飞,侯颖.论寓言文学的发展及审美教育价值[J].社会科学论坛,2015,(2):232-234.
[5]武新婷.幼儿园寓言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6:15-18.
[6]郑婉秋.中国古代寓言的道德寓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4:18-19.
作者简介:
吕延帅,山东济南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