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英语课程任务的首位,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然而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毕竟有限,因此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地发展。为此,我对英语作业的设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状况。下面我结合日常探索和实践,谈谈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
一、多“层次”练习
因材施教教学法自古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因此,实行“一刀切”的作业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应注重多元化立体型的智能培养。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对于作业的设计,我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还兼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让他们有创造性地自由发挥,这种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缩短所谓“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能使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业中的“听一听”、“练一练”是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属于基本作业,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但“拼拼、背背、读读、讲讲”的遍数及“抄写”的遍数可由学生自己确定,在作业量上我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灵活地选择家庭作业的数量。
二、多样性设计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习惯,促进其听、说、读、写技能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听、说、读、写)、多形式(字母、单词、句型、对话、短文等)、多题型(机械性的、复用性的、活用性的、智力型的、能力型的等)、多用性(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让学生手、脑、口、耳、目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多样性作业时要防止题量过多和题型繁杂的倾向。作业题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同时,还应讲究“作业效度”,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我经常布置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性强的作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我设计了几种课外作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天性好奇的他们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学会了几个单词就很得意地向家长、小伙伴炫耀。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把你今天学会的单词回家说、唱给家长及好朋友听,第二天再告诉我家长和好朋友是怎样表扬你的;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录下你读得最好的课文和唱得最好的歌曲,在班上公开评比出录制效果最棒的学生。这两种课外作业都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学习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三、多“口头”实践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但目前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说”的机会,因此,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如Workbook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利于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如果能加以巧妙利用的话,这些练习将能极大地丰富书面表面的内容和激发学生的潜力。
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对话在练习册中都配有回答问题的练习,我往往把这些练习当作预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有时,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在学完了之后,我会布置学生将这些问题的回答串成短文,第二天,短文又成了值日生汇报会的理想材料。
平时,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句子、对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选择一些绕口令或小诗,让学生背诵;把学会的英语儿歌念给父母或家人听,让他们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我还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在课后,通过自我介绍和相互询问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本组成员的个人情况。有时,我会根据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同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还鼓励他们创造机会大胆地与外国友人交谈。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持之以恒,在英语作业设计中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将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更好地体现新程课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一、多“层次”练习
因材施教教学法自古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因此,实行“一刀切”的作业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应注重多元化立体型的智能培养。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对于作业的设计,我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还兼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让他们有创造性地自由发挥,这种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缩短所谓“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能使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业中的“听一听”、“练一练”是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属于基本作业,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但“拼拼、背背、读读、讲讲”的遍数及“抄写”的遍数可由学生自己确定,在作业量上我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灵活地选择家庭作业的数量。
二、多样性设计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习惯,促进其听、说、读、写技能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听、说、读、写)、多形式(字母、单词、句型、对话、短文等)、多题型(机械性的、复用性的、活用性的、智力型的、能力型的等)、多用性(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让学生手、脑、口、耳、目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多样性作业时要防止题量过多和题型繁杂的倾向。作业题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同时,还应讲究“作业效度”,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我经常布置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性强的作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我设计了几种课外作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天性好奇的他们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学会了几个单词就很得意地向家长、小伙伴炫耀。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把你今天学会的单词回家说、唱给家长及好朋友听,第二天再告诉我家长和好朋友是怎样表扬你的;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录下你读得最好的课文和唱得最好的歌曲,在班上公开评比出录制效果最棒的学生。这两种课外作业都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学习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三、多“口头”实践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但目前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说”的机会,因此,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如Workbook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利于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如果能加以巧妙利用的话,这些练习将能极大地丰富书面表面的内容和激发学生的潜力。
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对话在练习册中都配有回答问题的练习,我往往把这些练习当作预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有时,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在学完了之后,我会布置学生将这些问题的回答串成短文,第二天,短文又成了值日生汇报会的理想材料。
平时,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句子、对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选择一些绕口令或小诗,让学生背诵;把学会的英语儿歌念给父母或家人听,让他们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我还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在课后,通过自我介绍和相互询问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本组成员的个人情况。有时,我会根据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同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还鼓励他们创造机会大胆地与外国友人交谈。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持之以恒,在英语作业设计中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将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更好地体现新程课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