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导航下弧形角膜切开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初期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导航下弧形角膜切开术后角膜散光变化以及提高术后裸眼视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南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且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分A组(0.75~1.24 D)、B组(1.25~1.74 D)、C组(≥1.75 D)3个亚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Callisto Eye导航引导下的弧形角膜切开术,弧形切口的深度和弧长A、B、C 3个亚组分别为0.50 mm、50°;0.50 mm、70°;0.55 mm、80°。对照组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

结果

共纳入108例(108只眼)患者,男性46例,女性62例;就诊年龄(68±11)岁。试验组76例(76只眼)(A组38例、B组18例、C组20例),对照组32例(32只眼),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术前视力及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54±0.90)D和0.62(0.36~0.95)D,散光矫正量为(1.15±0.58)D,矫正指数为0.97±0.20,平坦指数为0.61±0.31,轴向偏差为9.55°±5.22°,成功指数为0.51±0.36。试验组中C组散光矫正的准确性最高:轴线偏差最小(8.07°±3.13°),平坦指数最高(0.72±0.31);B组次之;最后是A组(轴线偏差10.27°±6.47°,平坦指数为0.42±0.30)。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为0.15±0.12,对照组为0.24±0.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P<0.01)。入组患者中未出现角膜穿透、切口愈合不良、角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导航引导下的弧形角膜切开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预测性,对提高白内障摘除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是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02-508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结膜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肿物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至2018年收治的18例(18只眼)结膜AK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重新复习所有患者的组织切片,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应用HPV通用引物行PCR检测石蜡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43~79岁,平均60岁;发生于鼻侧1
期刊
目的探讨5%聚维酮碘不同作用时间清除结膜囊细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20例患者,选用非手术眼(4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30 s组、1.0 min组、2.0 min组、3.5 min组,手术当天使用国产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分别作用30 s、1.0 min、2.0 min、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Tenon组织修补滤过泡渗漏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16例(1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Tenon组织填塞巩膜瓣下并缝合固定联合结膜瓣前徙修补术(附手术视频)。在眶下神经联合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下剪开滤过泡边缘球结膜剥离囊样变性滤过泡,钝性分离上方球结膜瓣,
期刊
1例主诉为双眼视物模糊2年患者就诊于眼科。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12年。眼部检查示双眼晶状体混浊,双眼视神经萎缩,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提高。4年后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基因检测显示WFS1基因突变,确诊为Wolfram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41-542)
期刊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为了进一步规范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使用,在2017年发布了《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年)》,就Toric IOL植入术在患者选择、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随访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指导。为了帮助眼科医师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特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和补充说明。(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54-556)
期刊
晶状体再生是白内障患者恢复可调节视力、拥有优良视觉质量的理想策略。但哺乳动物晶状体再生速度慢且不完全,无法实现功能性晶状体再生。低等两栖动物(如蝾螈)强大的晶状体再生能力,为哺乳动物晶状体再生提供了动力。目前,哺乳动物晶状体再生主要的形式是以囊袋为支架由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而成。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哺乳动物晶状体再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拟总结晶状体的正常发育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更早、发展更快,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糖尿病患者多合并眼底病变,更易出现感染、后发性白内障、黄斑囊样水肿等手术并发症,因此其白内障摘除手术的风险远高于普通白内障患者。本文从把握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时机、重视术前管理、预防术中并发症、加强术后随访及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等方面,指出只有针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特殊性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