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作业应该是教师给孩子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做作业的过程应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的历史与社会作业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有利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积极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和积累,享受学习的快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构成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对于教育教学的延伸及知识的巩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如何针对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学习内容来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历史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逐步扩大到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普遍爱上历史与社会课,但学生并没有做社会作业的习惯,更有学生曾说“社会还要做作业呀”之类的话。所以若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布置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上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会扼杀学生对社会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学生感受、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经验为起点,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所以七年级学生的社会作业,应着眼于生活性和趣味性。
在学习七年级下《在社会中成长》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做一些对社区有益的事情。如:当义务宣传员,参加公益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入户服务孤寡老人,到孤儿院参加献爱心行动,在做完一件事后,可请家长或社区居委会成员签字、打分。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从思想和理论上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在社会中不断长大。所以,课外的这一社会实践作业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了,不仅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而且他们丰富的情感也得到了体验,社会责任意识也大为增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所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非常关键。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试想让一个七年级学生去记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和众多的山脉、河流,那是相当困难的。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首先试着描画一张完整的中国政区图;其次课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中国政区的拼图。几天后,学生展示了他们的作业成果:有用硬纸板或泡沫自制的中国政区轮廓图,也有用黄豆、绿豆、赤豆等组成的中国政区图,当然还有几个调皮学生拿来刚买的塑料拼图。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了如指掌,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互助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自制的动画呈现中国轮廓和主要的山脉,边上附上各山脉的名称,拖动山脉的名称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是正确的就能得分,否则不得分。学生通过做这个很有趣的作业,就能很快进一步掌握全国各省份的位置以及中国多样的地形。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通过一系列立足生活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知识性和探究性的结合
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人物、事件和制度等,将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历史观点蕴涵于史实叙述之中。基于此内容,在作业安排上,更多地体现为知识性和探究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所谓的知识应该是主体生成的知识。教师布置作业与练习时,不应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应答式上,而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到困惑或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再进行综合探究。
在八年级的寒假,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找一找我们学校文化中的儒家思想。2.谈一谈你对儒家思想和校园文化的认识,要求立意明确,观点正确,文字简练。这次作业既结合了我校“以儒治校”,提倡儒家文化的理念,又结合了教材“百家争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上网查阅资料,撰写一些社会小论文,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样做既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另外,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可以办历史小报、调查社会等。在实践过程中,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三、自主性和巩固性的结合
九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进一步探讨我们应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使学生立足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除了完成九年级的教材的学习,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还需要对七、八年级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更应注重自主性和巩固性。
教育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九年级教师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让学生自己命题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模式,自己设置一些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作业,并且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或者小组成员间交换完成作业。对于完成得很出色的作业,除了在课堂上表扬,还可以进行班级传阅、交流欣赏,这样做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成就感,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保证每一份作业的质量,并在作业的展示过程中学会如何交流合作,如何赏识借鉴。
不仅如此,对于每一次检测后的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好作业反馈,分析自己在检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做,就使学业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师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快速提高。
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实施评价操作方案,让科学的评价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布置作业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内容与形式都新颖的作业来获得知识,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庞丹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构成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对于教育教学的延伸及知识的巩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如何针对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学习内容来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历史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逐步扩大到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普遍爱上历史与社会课,但学生并没有做社会作业的习惯,更有学生曾说“社会还要做作业呀”之类的话。所以若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布置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上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会扼杀学生对社会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学生感受、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经验为起点,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所以七年级学生的社会作业,应着眼于生活性和趣味性。
在学习七年级下《在社会中成长》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做一些对社区有益的事情。如:当义务宣传员,参加公益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入户服务孤寡老人,到孤儿院参加献爱心行动,在做完一件事后,可请家长或社区居委会成员签字、打分。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从思想和理论上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在社会中不断长大。所以,课外的这一社会实践作业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了,不仅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而且他们丰富的情感也得到了体验,社会责任意识也大为增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所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非常关键。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试想让一个七年级学生去记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和众多的山脉、河流,那是相当困难的。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首先试着描画一张完整的中国政区图;其次课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中国政区的拼图。几天后,学生展示了他们的作业成果:有用硬纸板或泡沫自制的中国政区轮廓图,也有用黄豆、绿豆、赤豆等组成的中国政区图,当然还有几个调皮学生拿来刚买的塑料拼图。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了如指掌,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互助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自制的动画呈现中国轮廓和主要的山脉,边上附上各山脉的名称,拖动山脉的名称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是正确的就能得分,否则不得分。学生通过做这个很有趣的作业,就能很快进一步掌握全国各省份的位置以及中国多样的地形。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通过一系列立足生活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知识性和探究性的结合
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人物、事件和制度等,将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历史观点蕴涵于史实叙述之中。基于此内容,在作业安排上,更多地体现为知识性和探究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所谓的知识应该是主体生成的知识。教师布置作业与练习时,不应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应答式上,而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到困惑或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再进行综合探究。
在八年级的寒假,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找一找我们学校文化中的儒家思想。2.谈一谈你对儒家思想和校园文化的认识,要求立意明确,观点正确,文字简练。这次作业既结合了我校“以儒治校”,提倡儒家文化的理念,又结合了教材“百家争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上网查阅资料,撰写一些社会小论文,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样做既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另外,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可以办历史小报、调查社会等。在实践过程中,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三、自主性和巩固性的结合
九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进一步探讨我们应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使学生立足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除了完成九年级的教材的学习,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还需要对七、八年级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更应注重自主性和巩固性。
教育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九年级教师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让学生自己命题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模式,自己设置一些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作业,并且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或者小组成员间交换完成作业。对于完成得很出色的作业,除了在课堂上表扬,还可以进行班级传阅、交流欣赏,这样做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成就感,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保证每一份作业的质量,并在作业的展示过程中学会如何交流合作,如何赏识借鉴。
不仅如此,对于每一次检测后的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好作业反馈,分析自己在检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做,就使学业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师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快速提高。
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实施评价操作方案,让科学的评价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布置作业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内容与形式都新颖的作业来获得知识,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