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当今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遍找工作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具有扎实的翻译技能能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英语本科翻译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毕业生的能力与市场的真正需求脱轨。本文试从翻译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本科翻译教学的质量,切实地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从而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翻译教学 课程设置 师资培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东北林业大学校级项目“英语笔译重点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0-02
1.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各行各业对于合格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当今高校的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已成为翻译界专家们的共识。2006年国务院增设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这都表明了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英语笔译课程应承担起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授课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毕业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胜任翻译任务,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也无法满足我国翻译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本文试从翻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系本科翻译教学的质量,从而让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翻市场真正的需求。
2.翻译课程的设置
目前,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开设,分为两个学期,共计32学时,从学时的分布上看,远远没有凸显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翻译教学一直被看成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他们的翻译能力。这就导致毕业生虽然上过翻译课,也能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对翻译这种复杂活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对于翻译市场真正的需求更是知之甚少,从而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笔者认为,从当前市场的需求来看,具有较好的翻译能力是帮助英语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取得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把翻译课的地位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必修学时由32学时提升至64学时,课程贯穿大三、大四两个学年。其次,也应开设与翻译相关的各类专业选修课,让那些真正对翻译研究与实践感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翻译的机会。以笔者工作的东北林业大学英语系为例,2015年起,英语系增大了翻译教学所占的比重,除32学时的的必修学时外,还在第五学期增设了《实用英汉翻译》这门选修课,以及在第六学期增设了《自主翻译》必修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布置的翻译任务,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对翻译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有了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也让其他学生巩固了在翻译这一非常重要技能上的基础,这一做法值得借鉴的。
3.翻译师资的培养
“近年来,各个高校由于扩招,熟悉翻译理论,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老师不足。一方面,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仔细评阅每个学生的翻译习作,达不到开设翻译课程的目的;另外,一部分教师在讲授翻译时还只停留在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层面,很少上升到段落甚至篇章的层次,考虑到上下文的语境,这种教学方法难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体现翻译的灵活性”在翻译界,很多专家也都曾表示过 “会翻译的人未必会教翻译;会教翻译的人未必能翻译”,这些话都表明了在目前我国翻译教学中存在着“翻译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教学的需求”这一问题。很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但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无法把自己的本领以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虽然从事翻译教学多年,但却缺少实际翻译经验,最终的结果是翻译教学有如隔靴搔痒,抓不住学生在翻译上的“痛点”因此也影响了翻译教學的质量。其次,在很多学校,从事翻译教学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两名教师常年从事整个学年的翻译教学工作,教师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认真评价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大翻译师资的培养力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翻译教学中,组建教学团队,按照一个教学班30名同学计算,每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其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类翻译师资培训,多与其它院校的教师们进行交流。再次,翻译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亲自从事翻译实践,才能体会翻译过程中的微妙之处。“翻译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大量的翻译实践,不是依靠学习一些理论和几项技巧就能一蹴而就”。
4.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很多英语专业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还是以文学翻译教学为主,有些课堂使用的语料的内容还是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这样的教学内容严重与市场的需求脱轨,学生还是用传统的“信”、“达”、“雅”来作为职业翻译的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课堂上应引入实用型文本的翻译,如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本、科技文本等。其次,在本科翻译课堂上是否应讲授翻译理论这一话题在广大翻译教师中也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理论的讲授应越少越好,另一些学者认为,理论与实践应并重。在笔者看来,翻译理论在翻译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尤其是翻译的标准,那么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可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如何在众多译文中选取最合适的一个。笔者曾在自己的课堂上征求学生对于冯唐版的《飞鸟集》译文的看法,很多学生的回答都依赖于个人的直观感受,说不出为什么好或者不好,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于译文的评价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认识上,否则在他们眼里翻译是一项没有标准的活动,翻译等同于写作,译文读起来美便是好的。在此,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信”、“达”、“雅”;奈达的“动态对等”以及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学生所必须了解的,这也对他们毕业论文的写作大有裨益,从笔者每年审阅的翻译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来看,在理论介绍部分,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引用一些理论的原文,或者是他人对于理论的认识,根本触碰不到理论的实质,理论的阐释流于表面化,这说明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所运用的翻译理论。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讲解翻译理论,并辅之以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及早了解这些理论,这无论对他们日后的翻译实践还是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有好处的。最后,在翻译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并也应适当介绍并鼓励学生参加我国目前的翻译资格考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tional 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s For Translations and Interpreters,NAETI)、厦门大学笔译资格证书考试、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English Translation Test of Business Language,ETTBL)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考试来获得就业优势。
5.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翻译教学方法,比如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译教学、翻译工作坊、项目驱动的协作式翻译教学、案例教学法、合作建构法、阅读可比文本、研习文本类型与功能、现有译本批评批评等,这些方法有的很传统,有的很先进。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教学手段要有一个总体的原则,即,突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笔者推荐“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这种形式,所谓“慕课”,指的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因为在目前翻译教学学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笔者工作的单位为例,目前正在建设“慕课”,教师将知识点碎片化,录制成视频形式,每个视频的长度为6-15分钟,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按照要求登陆平台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探讨他们完成的翻译任务。如果能够恰当利用“慕课”这种手段的话,相信翻译教学的效率将会提高一倍甚至更多。
6.结语
总之,在当前背景下,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承担起重任,为我国的翻译市场提供合格的翻译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做出彻底的改革,才能使翻译教学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在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情况下,为他们赢得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方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3):17.
[2]高明阳.对本科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J]. 甘肃科技纵横(理论与探讨版),2014(12).
[3]范晓虹.论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
[4]周莉.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现状初探[J].语文学刊,2014 (3):138.
[5]许钧.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应该加强翻译教学改革[J]. 外语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蒙博涵,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翻译教学 课程设置 师资培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东北林业大学校级项目“英语笔译重点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0-02
1.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各行各业对于合格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当今高校的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已成为翻译界专家们的共识。2006年国务院增设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这都表明了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英语笔译课程应承担起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授课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毕业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胜任翻译任务,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也无法满足我国翻译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本文试从翻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系本科翻译教学的质量,从而让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翻市场真正的需求。
2.翻译课程的设置
目前,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开设,分为两个学期,共计32学时,从学时的分布上看,远远没有凸显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翻译教学一直被看成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他们的翻译能力。这就导致毕业生虽然上过翻译课,也能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对翻译这种复杂活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对于翻译市场真正的需求更是知之甚少,从而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笔者认为,从当前市场的需求来看,具有较好的翻译能力是帮助英语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取得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把翻译课的地位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必修学时由32学时提升至64学时,课程贯穿大三、大四两个学年。其次,也应开设与翻译相关的各类专业选修课,让那些真正对翻译研究与实践感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翻译的机会。以笔者工作的东北林业大学英语系为例,2015年起,英语系增大了翻译教学所占的比重,除32学时的的必修学时外,还在第五学期增设了《实用英汉翻译》这门选修课,以及在第六学期增设了《自主翻译》必修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布置的翻译任务,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对翻译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有了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也让其他学生巩固了在翻译这一非常重要技能上的基础,这一做法值得借鉴的。
3.翻译师资的培养
“近年来,各个高校由于扩招,熟悉翻译理论,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老师不足。一方面,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仔细评阅每个学生的翻译习作,达不到开设翻译课程的目的;另外,一部分教师在讲授翻译时还只停留在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层面,很少上升到段落甚至篇章的层次,考虑到上下文的语境,这种教学方法难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体现翻译的灵活性”在翻译界,很多专家也都曾表示过 “会翻译的人未必会教翻译;会教翻译的人未必能翻译”,这些话都表明了在目前我国翻译教学中存在着“翻译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教学的需求”这一问题。很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但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无法把自己的本领以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虽然从事翻译教学多年,但却缺少实际翻译经验,最终的结果是翻译教学有如隔靴搔痒,抓不住学生在翻译上的“痛点”因此也影响了翻译教學的质量。其次,在很多学校,从事翻译教学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两名教师常年从事整个学年的翻译教学工作,教师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认真评价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大翻译师资的培养力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翻译教学中,组建教学团队,按照一个教学班30名同学计算,每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其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类翻译师资培训,多与其它院校的教师们进行交流。再次,翻译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亲自从事翻译实践,才能体会翻译过程中的微妙之处。“翻译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大量的翻译实践,不是依靠学习一些理论和几项技巧就能一蹴而就”。
4.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很多英语专业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还是以文学翻译教学为主,有些课堂使用的语料的内容还是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这样的教学内容严重与市场的需求脱轨,学生还是用传统的“信”、“达”、“雅”来作为职业翻译的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课堂上应引入实用型文本的翻译,如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本、科技文本等。其次,在本科翻译课堂上是否应讲授翻译理论这一话题在广大翻译教师中也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理论的讲授应越少越好,另一些学者认为,理论与实践应并重。在笔者看来,翻译理论在翻译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尤其是翻译的标准,那么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可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如何在众多译文中选取最合适的一个。笔者曾在自己的课堂上征求学生对于冯唐版的《飞鸟集》译文的看法,很多学生的回答都依赖于个人的直观感受,说不出为什么好或者不好,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于译文的评价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认识上,否则在他们眼里翻译是一项没有标准的活动,翻译等同于写作,译文读起来美便是好的。在此,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信”、“达”、“雅”;奈达的“动态对等”以及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学生所必须了解的,这也对他们毕业论文的写作大有裨益,从笔者每年审阅的翻译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来看,在理论介绍部分,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引用一些理论的原文,或者是他人对于理论的认识,根本触碰不到理论的实质,理论的阐释流于表面化,这说明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所运用的翻译理论。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讲解翻译理论,并辅之以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及早了解这些理论,这无论对他们日后的翻译实践还是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有好处的。最后,在翻译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并也应适当介绍并鼓励学生参加我国目前的翻译资格考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tional 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s For Translations and Interpreters,NAETI)、厦门大学笔译资格证书考试、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English Translation Test of Business Language,ETTBL)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考试来获得就业优势。
5.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翻译教学方法,比如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译教学、翻译工作坊、项目驱动的协作式翻译教学、案例教学法、合作建构法、阅读可比文本、研习文本类型与功能、现有译本批评批评等,这些方法有的很传统,有的很先进。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教学手段要有一个总体的原则,即,突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笔者推荐“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这种形式,所谓“慕课”,指的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因为在目前翻译教学学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笔者工作的单位为例,目前正在建设“慕课”,教师将知识点碎片化,录制成视频形式,每个视频的长度为6-15分钟,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按照要求登陆平台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探讨他们完成的翻译任务。如果能够恰当利用“慕课”这种手段的话,相信翻译教学的效率将会提高一倍甚至更多。
6.结语
总之,在当前背景下,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承担起重任,为我国的翻译市场提供合格的翻译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做出彻底的改革,才能使翻译教学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在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情况下,为他们赢得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方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3):17.
[2]高明阳.对本科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J]. 甘肃科技纵横(理论与探讨版),2014(12).
[3]范晓虹.论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
[4]周莉.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现状初探[J].语文学刊,2014 (3):138.
[5]许钧.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应该加强翻译教学改革[J]. 外语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蒙博涵,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